急性动脉栓塞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上   作者:吴季玫
[导读] 分析急性动脉栓塞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

吴季玫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动脉栓塞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对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动脉栓塞病患进行分组护理,所有病患均为2017年4月-2019年6月间入院,依据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护理满意率也显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急性动脉栓塞病患应强化心理干预、体位指导、饮食干预以及并发症干预护理等,以便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满意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急性动脉栓塞;护理方法;应用效果
  急性动脉栓塞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人群高发的疾病,其多见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一般下肢患病率明显高于上肢[1-2]。该疾病起病较急且病情进展较快,尽早为患者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是提高该疾病治疗效果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所接受护理服务的优质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此次研究将对2017年4月-2019年6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动脉栓塞病患进行分组护理,以此分析急性动脉栓塞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对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动脉栓塞病患进行分组护理,所有病患均为2017年4月-2019年6月间入院,依据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动脉栓塞,均为自愿参与研究。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为(53.4±3.7)岁。其中22例为下肢股动脉栓塞、5例为腘动脉栓塞、3例为肺栓塞。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为(53.5±3.8)岁。其中21例为下肢股动脉栓塞、6例为腘动脉栓塞、3例为肺栓塞。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研究可行。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如做好病情监护、用药干预以及注意事项告知等对策。观察组则增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①术前,强化心理干预指导,因该疾病会为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患者极易出现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应予以同情、体贴,多关心患者,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稳定患者情绪,促使患者可认识到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促使患者掌握相应的转移情绪方法。做好对患者的保暖工作,但避免使用热水袋直接加温。②术后,对患者体位进行相应干预指导,将患肢平置,或将患肢放置低于心脏水平,叮嘱患者避免屈髋、屈膝。患者卧床时应避免被褥压迫患肢末梢,可使用支被架,注意保暖。注意观察患肢的血运恢复情况,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适当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来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饮食进行干预指导,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饮食应遵循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结构,遵循少食多餐原则。为预防出血、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应强化穿刺部位护肤情况,术后伤口应砂袋压迫6-8h,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情况。注意观察患肢是否疼痛、皮肤温度、颜色,判断肢体缺血情况。为预防再灌注损伤可使用20%的甘露醇滴注。
1.3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发生几率。②护理满意率:以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表中设题目20道,总分为100分,得分≥90分为满意,≥80分为较满意,<80分为差,以满意以及较满意对满意率进行统计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证明差异显著,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的比较
  对比并发症发生几率,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心脏或其他来源的栓子顺着动脉血流冲入栓塞直径较小的分支动脉,引起血流障碍的疾病。该疾病可能会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缺血、坏死。该疾病多见下肢,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疼痛、麻木、肤色苍白等种种表现,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则可能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症等并发症,甚至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4]。护理是临床重要医疗方法,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日常接触较多,护理服务的优质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的护理服务不仅有利于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帮助患者以更好状态配合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5]。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增加实施了种种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心理、饮食、生理等多方面进行干预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有明显降低,为6.7%。证明强化护理服务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促进患者康复。护理满意率的对比也显示观察组更高,证明依据患者情况以及具体护理需求增加实施护理干预患者更为认可。
    综上所述,急性动脉栓塞病患应强化心理干预、体位指导、饮食干预以及并发症干预护理等,以便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满意率,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资料
[1]王嘉,张红红.护理干预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266+268.
[2]刘娟娟,王梅.身心化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1):114-115.
[3]梁爽.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中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08):107-109.
[4]张慧,刘洪芬.临床护理能力对动脉栓塞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8):88-89.
[5]于艳艳,商丛丛.整体护理理念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5):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