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博
身份证号:61042919961029****
摘要:过去由于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人们在对水进行处理时,主要是利用消毒剂等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难以保障人们的饮水健康,还无法满足各项工作的实际需求。人们在后续工作中不断探索,并对水处理技术进行了有效改进。本文对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超滤膜;环境工程;水处理
引言
民众生活用水质量关系到其自身的健康,从目前的水环境生态现状来看,饮用水质量并不能完全得到保障。且对于其他用水而言,也存在一定的污染性。而随着海绵城市等环保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各个城市也在大力推广应用水资源处理技术,但是在技术应用深度方面存在成效低下问题。
1 UF技术的基本原理
UF技术是运用压力把溶液中的溶剂和一些分子量低的溶质从超滤膜的很小孔隙透到膜的另一边,实现分子量较高的溶质以及胶束团被膜截住,从而实现有关物质被截留的情况[1]。UF技术的截留机理是筛分作用,同时超滤膜的表面含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在这个作用下静电作用可以过滤和截留有关物质。膜透过溶液实行浓缩、过滤以及分离的相关技术,膜的左右产生压力差,溶液内较小的分子量的溶质可以经过溶剂穿过超滤膜中较小的孔,分子较大的溶质、病毒、杂质、藻类等物质在膜的另一半。根据有关研究表明,超滤膜的技术截留的分子量为500~500000,超滤膜中通过的孔径范围通常是0.002~0.100μm,一般情况下静压差范围是0.1~0.5MPa,分离的物质直径在0.005~10.000μm之间。UF技术总体来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环保有关工程中运用此技术,可以明显降低水处理中化学药品的使用值。
2超滤膜技术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作为处理污水与过滤污水的重要环境工程技术手段,超滤膜技术的基本含义就是借助超滤膜来过滤水中固态颗粒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经过超滤膜净化与过滤处理后的水质能达到良好检测标准。在此过程中,运用超滤膜介质可确保形成压力不平衡的水质过滤效应,阻止微生物与固态颗粒杂质透过薄膜,并且允许薄膜两侧的清洁水体自由流动。近些年来,水处理工程日益得到环境保护部门的关注,水处理的工程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完善与丰富。与普通的水质过滤及污水处理手段相比,运用超滤膜作为介质的水质过滤技术更加节约水质处理资源,对于彻底净化水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具体在处理含油的化工排放废水、净化与过滤居民生活污水及淡化处理海水的实践领域中,运用超滤膜的水质过滤净化处理技术能达到较好的水处理实施成效。
3环境工程水处理中超滤膜技术的应用问题
3.1补充技术不充分
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优势各有区别,南北地区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差异。利用超滤膜技术对自来水进行处理时,需要投入较高的经济成本。因此该技术对于一些经济落后的区域并不适用,而这也是超滤膜技术在应用中最大的缺陷。因此在对水处理工艺进行选择时,工作人员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并且结合当地居民取水中所表现出的特点以及当地水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选择超滤膜技术。
3.2污染问题
超滤膜技术经过多年的改良,尽管当前其净水效果已经十分突出,然而在水处理工作实际进行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依然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对超滤膜进行相应的净化工作,就会使其过滤能力在应用中逐渐下降,并且进一步加大对能源的消耗量,处理成本也随之增加。此外,超滤膜工艺在应用过程中较为复杂,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态度不认真等原因导致其操作不规范,将会进一步加剧水污染。
因此,在该工艺实际应用中,要加大对超滤膜保护的重视程度,并且对其进行定期净化。
4超滤膜技术运用于环境工程水处理的具体实现要点
4.1超滤膜技术运用于处理居民生活污水
包含无机盐、有机物、固体白色废弃物及细菌的居民生活污水必须得到有效净化,旨在消除生活污水造成的城市河流与其他水体环境污染,维持城市区域的水生态平衡。近些年来,专门用于处理居民日常生活污水的各种处理手段与技术已经得到完善,尤其是超滤膜技术手段。将超滤膜技术运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中,能充分确保过滤后的居民生活污水再次达到循环使用标准,满足了循环利用城市水资源的污水处理要求。例如针对混有细菌及固态污染物的城市地表水全面实施过滤操作时,技术人员应重点选择超滤膜技术进行处理。这是由于超滤膜介质具有过滤与降解废水污染物的重要特征,确保排入城市地下管道的污水达到净化处理标准。同时,运用超滤膜技术还能避免居民生活污水导致的河湖藻类疯长与蔓延现象,彻底杜绝富营养化的河湖水质污染。经过全面超滤处理以后,居民生活排放废水可再次被运用于周边农田作物灌溉、车辆清洗或建筑施工领域。
4.2超滤膜技术与饮用水净化处理
饮用水关系到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而在现实情境下,存在污水处理不当以及饮用水处理工艺简单等问题,进而会导致无法实现饮用水的完全净化,导致其中仍残留有一定量的微生物、细菌或病毒等,若长期饮用该水源,将危害人体健康,并诱发各种疾病。某水厂在进行水源检测时,发现水样浊度较大,且含有铁、锰元素以及氟化物、总大肠菌群等,总体水质较差,和居民饮水标准相差较远,需对其进行净化处理。技术人员经现场勘查和了解水质情况后,决定使用超滤膜技术进行处理,以有效去除悬浮颗粒物,经实践证明,超滤膜技术净化饮用水成效较为明显,处理后,水质明显改善,浊度低于0.2NTU,在去除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方面的效能可达到99.99%,在去除氟化物方面效能可达到60%,最终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
4.3超滤膜技术与海水淡化处理
地球中水资源含量较为丰富,但是在淡水资源方面相对短缺,地球上占比较大的为海洋水,比例可达96.5%。分析当前淡水资源现状可知,其主要属于冰川储水,开采难度较大。从人类饮水需求来看,必须对现有的海水资源进行淡化处理。分析以往的海水淡化处理方式可知,主要采用的为电渗技术,该技术能够达到一定的淡化效果,但回收率较低。研究人员在后续海水淡化处理过程中,逐步研发出了反渗技术,该技术可有效提升回收率,但仍然不高。而超滤膜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同时保障去除率和脱盐率,使二者分别达到98%以上和97%以上,最终将得到较好的海水淡化处理效果。
4.4含油废水处理
含油废水主要有浮油、乳化油以及分散油三种状态,主要来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浮油以及分散油,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要想对其进行有效处理,通过机械分离、活性炭吸附等净水环节即可完成。然而,由于乳化油中油和水处于相互结合的状态,因此要想对其进行有效处理,难度非常高。而通过超滤膜技术可以将其中包含的低分子以及水进行有效过滤,将一些油性大分子进行截流,从而快速完成油水分离工作。
结束语
水处理过程中的超滤膜技术非常有益于水质净化,能在根本上消除二次污染威胁。并且运用超滤膜技术处理与过滤污水具有稳定与快捷的优势,因此值得被推广于环境工程的各个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董惠.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54.
[2]侯辰鸣.环境工程水处理中超滤膜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1):53-55.
[3]雷声.环境工程水处理中超滤膜技术的应用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35+37.
[4]蔡琪芳,王露.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