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的混凝土质量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8期(中)   作者:傅勇
[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混凝土工程中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并指出对
        傅勇
        身份证号码:45250119791008****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混凝土工程中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并指出对应的预防措施。然后从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方面提出一些策略,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保证,发生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为最小或零。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对策分析;
        1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是由胶结料、骨料、水、掺合料和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物,经硬化后所形成的一种人造石。由于混凝土具有诸多优点,混凝土结构存在以下特点:首先,混凝土结构使用的材料性价比高,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不仅抗震能力与抗拉能力较强,而且混凝土中掺和矿渣和煤泥等工业废料,其性能会得到很大改善。其次,混凝土结构在不同原材料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差异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材料的承载能力。最后,由于现代建筑形态多样化的特点,工艺流程越来越复杂,混凝土结构的工艺难度增加,因此需要规范各项工艺流程,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
        2 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措施
        2.1 现浇板裂缝
        现浇板裂缝是经常出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程度比较轻者,会对美观造成影响,严重者会对建筑的结构安全产生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养护差,受高温或大风等外部环境影响,混凝土表面水分损失快;(2)技术间隙时间不足;(3)模板支撑不稳而变形;(4)集中堆放材料;(5)拆模早;(6)钢筋保护层小;(7)大钢模板或布料机等集中荷载冲击;(8)先后浇筑混凝土接茬时间超过初凝时间,导致出现冷缝或产生开裂。如果单纯从施工角度考虑,防治的措施通常有以下方面:(1)按审核批准的模板施工方案施工,严格控制拆模时间;(2)不得随意在现浇板上集中堆放材料;(3)混凝土表面多次抹压及时覆盖,洒水养护,保证浇筑完24h内不得上人,24h揭膜弹线后及时养护;(4)编制的施工方案中应有大钢模或布料机吊装时的防冲击措施。
        2.2 夹渣
        夹渣是指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造成夹渣的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清理不符合要求及混凝土接槎处界面处理差。因此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按施工方案留置清扫检查口,进行混凝土接槎处理,加强混凝土浇筑前的工序交接检查等。
        2.3 露筋
        露筋是指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其原因是钢筋垫块少或保护层不足、钢筋紧贴模板、垫块破碎或移位、混凝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拆模早,混凝土缺棱掉角、现浇板混凝土浇筑厚度不足、铁板登高度不合适或踩踏变形都可能导致钢筋露筋。露筋的防治措施一般有:(1)保证垫块的数量,厚度,强度;(2)混凝土浇筑时应有防踩踏措施:(3)拆模时间根据构件实体强度依据《拆模方案》具体确定;(4)保证负弯矩钢筋铁凳强度、构造措施到位及浇筑混凝土厚度符合要求。
        2.4 孔洞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没有按顺序振捣,产生漏振,混凝土跑浆严重、砂浆分离,就会出现空洞现象。分析其原因:(1)混凝土振捣不实形成漏振;(2)混凝土间歇时间超过初凝时间,无法振捣导致;(3)混凝土离析导致浆骨分离;(4)模板拼接不严,漏浆导致。一般采取的防治措施:(1)加强混凝土的振捣,(2)加强混凝土进场验收,发现混凝土离析、泌水立即退场。现场不得加水;(3)先后浇筑混凝土接槎不得超过初凝时间。(4)加强交接检查,模板检查合格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2.5 蜂窝
        由于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造成混凝土出现局部松酥,从而形成蜂窝孔洞。主要原因是:(1)混凝土浇筑前已经离析,或浇筑高度过高或投料过多导致离析;(2)混凝土振捣不实;(3)模板拼缝不严,漏浆。防治措施:(1)控制混凝土进场质量,同时杜绝混凝离析及浇筑方法产生的离析现象;(2)加强振捣工的培训,提高混凝土振捣质量;(3)加强模板安装检查验收,保证振捣质量。
        2.6 混凝土施工缝
        造成混凝土施工缝的常见情况是施工缝未剔凿、混凝土强度不足时进行界面处理、剔凿清理不到位、接槎处理差。防治的措施首先在施工缝处(接槎处)进行剔凿处理,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表面剔凿,加强界面剔凿的过程过程控制,从而保证剔凿和清理质量,接着按《混凝土施工方案》在界面铺贴10~20厚的去掉石子的同配比水泥砂浆,进行接槎处理。


        2.7 模板支固不牢
        在模板施工过程中,如果模板龙骨、支撑变形或模板位置不准,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起拱造成楼板起拱不符合规范要求或楼板厚度不足等现象存在,就会出现模板下挠、胀模、亏模、倒模等问题。这时采取的防治措施:(1)编制《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时应对梁、板构件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模板安装时严格按《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施工。
        2.8 楼梯模板标高的常见问题
        楼梯结构施工时,楼梯段及平台支模未综合考虑结构标高和建筑标高,装修时为保证踏步高度一致,导致斜板厚度不一,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认真核对图纸建筑与结构标高,考虑装修做法,控制楼梯平台及踏步的结构标高。
        2.9 楼层处上下错台
        如果楼层连接处模板位置不准或固定不牢,下层混凝土由于亏模板或胀模导致位置不准,造成楼层处上下错台,这时采取增强加固措施,保证模板位置正确,并固定牢固,同时检查施工完混凝土端部位置尺寸是否标准,做适当修整,使之与新模板顺畅连接。推荐做法是模板做下跨或留置埋件进行模板下端有效固定。
        2.1 0 填充墙顶部填塞不实、开裂
        如果填充墙砌墙的过程中,样板引路及技术交底落实不到位,砌砖工人未按要求施工,过程控制差及检查验收不到位,就会造成填充墙顶部填塞不实、开裂。因此需要加强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和样板引路的落实,提高砌砖工人的质量意识,强化每道墙的检查验收。
        2.1 1 拉结筋常见问题
        在混凝土工程中,拉结筋存在着未按墙体通长设置,拉结筋搭接长度不足,拉筋末端无弯勾,位置不准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般是施工过程技术交底及样板引路落实不到位,施工过程不认真,砌砖工擅自将钢筋取消或未按要求进行搭接,空心砌块砌筑拉结筋未放置纵肋上。防治措施:(1)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2)加强技术交底和样板引路,砌筑前应对砌砖工进行拉结筋安装绑扎的简单培训;(3)注重过程控制及每墙完成后的检查验收。
        3 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策略
        3.1 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技能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直接决定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其重要。一是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岗前技能培训,混凝土工程的技术要点,如钢筋焊接绑扎、混凝土制作运输及模板安装等环节要着重强调,保证所有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都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二是在平时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质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纠正,齐心协力做好混凝土工程。
        3.2 完善施工流程
        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期间,需要制定完善的施工流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施工工作,保证施工质量。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没有做好,都可能会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如果没有完善的施工计划和流程,可能会导致施工混乱,致使工程质量不佳。如在建筑施工中最容易出现纰漏的部分就是混凝土运输环节,运输没有衔接好,导致混凝土凝结或者是离析,影响施工质量,之所以会出现该问题就是因为施工流程不够完善。而制定了完善的施工流程之后,能够保证在短时间内将混凝土安全的运输到工地上,提高施工质量。
        3.3 完善施工质量监管体系
        施工质量监管是保证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必不可少的环节。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应着重监管模板搭建、钢筋焊接等对工程质量影响比较大的环节,加强对工程的巡查和清点,杜绝施工期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后,还要对竣工资料进行检查验收,确保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4 结语
        建筑工程中影响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本文只是阐述了在工作中最常见的几种质量问题,需要建筑施工人员全面熟练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可有效避免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林.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探究[J].山西建筑,2019(8):192~193.
        [2]安贤慧.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26):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