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黄梨的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8期(中)   作者:杨溢,王宝龙,王宝宾
[导读] 晚秋黄梨是指秋天成熟的黄色的梨,是梨类品种中的一种
        杨溢,王宝龙,王宝宾
        天津市静海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天津静海 301600
        摘要:晚秋黄梨是指秋天成熟的黄色的梨,是梨类品种中的一种。秋黄梨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钙、磷、铁等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等。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可用于高热时补充水分和营养。因此为了提升晚秋黄梨产量,本文阐述了晚秋黄梨的生长结果习性,对晚秋黄梨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晚秋黄梨;生长结果习性;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

        晚秋黄梨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其中果糖含量高达16.8%,比一般梨高30%以上。晚秋黄梨株高约2.5m,冠小属密植型品种,为了保障晚秋黄梨丰产,以下就晚秋黄梨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晚秋黄梨的生长结果习性分析
        晚秋黄梨当年栽植即可开花结果,第2年结果率达86%,第3年达到高产和稳产。晚秋黄梨果形扁圆,果个大,平均单果重450g,最高可达1600g;汁多味甜,具哈密瓜香味;果皮薄,黄褐色,套袋后浅黄褐色;果点大但不明显,核小无石细胞,果肉白而致密,清脆可口;极耐贮,常温条件下可存放6~8个月不变色,不变味,冬季落叶后留在树上的果子仍不落。
二、晚秋黄梨的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1、栽植技术管理。晚秋黄梨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沙壤肥沃土为最好,要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早于晚秋黄梨具有成花容易结果早的特点,为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前期丰产,所以要适当密植,栽植密度为2m×3m或2m×2m,每亩栽植111株或167株,以南北行为最好,然后按照规划挖1m见方的定植穴。将腐熟好的有机肥与土壤掺匀后,填入坑内,并进行灌水沉实定植。定植可分秋植和春植。秋季定植因生根早,生长快,所以优于春季定植。定植时在原坑基础上,挖30cm深的坑,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根舒苗正浇透水”的原则进行栽植,保持苗木原来苗圃的深度,浇足水,待土微干时,在苗根基部覆15cm高土堆,以保持水份。苗木定植后,从地面向上70cm处定干,以促发新枝。
        2、肥水管理。(1)合理施肥。要多施有机肥,并注重配方施肥。基肥要秋施(10月上旬)。1~3年生每亩施1000~2500千克,4~5年生每亩施3000~3500千克,6年生每亩施4000千克。每年追施化肥3~4次,发芽前追施第1次氮肥,5月中旬进行第2次追肥,此次追施氮、磷、钾肥,第3次追肥在6月中旬施入,以钾肥为主,以满足果实膨大的需要,第4次追肥在7月中下旬施入,以磷、钾肥为主,以利果实的迅速膨大。每百千克梨果施纯氮为0.5~1千克,氮、磷、钾的比例为1∶0.6∶0.8。在生长期结合喷药进行叶面喷肥5次左右,前期喷尿素,花期混合硼酸,后期以磷酸二氢钾为主,并混合微量元素。(2)及时灌水、排水。结合追肥,并视干旱情况,每年灌水3~4次。阴雨季节及时排水。
        3、整形修剪。(1)树体结构特征。定干高度70~80厘米,成形后干高50厘米,冠径2~2.5米。主干以上围绕中心干平均30厘米着生1个骨干结果树,全树着生8个左右骨干结果枝。无明显层次,互不挤压,自然错落着生。主枝粗度和长势都不能超过中心干,粗度为中心干的1/2以下,以防止与中心干竞争。骨干结果枝(主枝)分枝角度70°~80°,其上不配侧枝,直接着生结果枝和结果枝组,外形呈纺锤形树体,枝条分布上稀下密,外稀内密。成形后树高相当于行间距离的80%。(2)修剪技术。第一、1~3年生树。冬剪时枝条以甩放为主,使其早成形,快结果,为以后的丰产打下良好基础。

夏剪以拉技为主,疏除多余枝条,背上弱枝摘心培养成结果枝组,旺枝20~25厘米留一个,秋天压倒。第二、初果期树修剪。以拉枝为主,开张角度。为了控制上强,中央领导干可以不剪拉平,选下部的弱枝代替,以控制树冠,促进花芽形成,拉枝时间从梨树亮叶期到7月份均可,以5月份效果最好。一般骨干枝可拉到70°~80°,辅养枝可拉到90°以上。拉枝时应注意防止劈裂断枝。第三、盛果期树的修剪。这时修剪的目的是稳定树势,调整负载量,维持树体生长与结果的相对稳定,控制树冠大小,解决果园群体和个体光照,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避免或克服大小年,使之年年多结果,结好果。亩产量控制在3000千克左右,每亩保持6.5万~7万根枝条。修剪的手段主要是疏除或回缩,对各类结果枝组要注意更新复壮,对中心干及时落头开心。
        4、花果管理。(1)疏花疏果。开花前疏除过多花序,间隔25厘米留1个花序;花蕾期疏除多余小花,每花序留2~3朵健壮花,谢花后及时疏除小果、畸形果、病虫果,每花序留大果1个,并在谢花后20~25天完成疏果工作。(2)及时套袋。果实套袋从谢花后25天开始进行,谢花后1个月内完成套袋工作。套袋前喷1~2次高效安全的杀菌杀虫剂,如甲基托布津、福星、吡虫啉、阿维菌素等。待药液晾干后,选符合标准的优质果袋在每天上午8—11时和下午2—6时套袋,喷药一周后完成套袋。套袋前,进行“潮袋”,套袋时,要严格按照套袋操作技术进行,并注意不要人为擦伤或扎伤果面,尽量不要碰落果实。
    5、采收与采后管理。(1)采收。进入10月,果实陆续进入采收期,采收时连纸袋一起剪下;要轻拿轻放,以免造成外伤,降低商品价值。(2)采后管理。采收后至落叶前要放基肥,以迟效性肥料为主,在树四周须根到达的地方挖坑深施,以农家肥为主,混合过磷酸钙、饼肥、钾肥,施后浇透水。
三、晚秋黄梨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技术分析
        1、梨树冬季休眠期及萌芽期病虫害综合防治。在休眠期及萌芽期对晚秋黄梨的防治对象为:越冬休眠期的各种害虫和病原菌。在前期,主要是采用农业防治技术去进行防治;在后期,主要采用药剂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
        2、梨树开花期病虫害综合防治。(1)物理防治。黄粉虫有趋色性,很喜好黄色。可以将黄色粘贴板悬挂于叶片稀疏的枝条上引诱黄粉虫。(2)化学防治。用20%的可湿性粉剂及20%的灭扫利乳油来防治梨锈病等。用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3.2%阿维菌素5000~80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梨木虱等病虫害。
        3、梨树结果期病虫害综合防治。结果期期对晚秋黄梨的防治对象为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梨木虱、黄粉虫、蚜虫、食心虫等。(1)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为害梨树的部分害虫如蛾类等有趋光性,夜间点亮灯后,可引诱成虫在灯边飞舞,从而被高压电网触杀,降低果园成虫基数,减少农药用量。每盏灯可控面积为30~50亩。(2)化学防治。用5%锌硫磷乳油及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防治梨黑斑病等。果实膨大期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l-8%的阿维菌素3000一4000预防梨食心虫。(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梨小食心虫有较好的效果。将赤眼蜂卵卡取出带到梨园,剪裁成为小片,将剪好的小片卵卡放置于梨树叶片背后并用曲别针牢牢固定住。赤眼蜂孵化后,会主动寻找害虫卵并寄生。保护田间自然天敌,草蛉、瓢虫、小花蝽、食蚜蝇、蓟马、寄生蜂、捕食性蜘蛛等。
结束语
        梨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三大果树之一,其栽培范围及产量仅次于苹果和柑橘。晚秋黄梨是我国从韩国引进的一种优质晚熟砂梨品种。为了提高其产量,必须加强对晚秋黄梨的栽培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管理技术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盛峰雷.梨树省力密植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农业研究,2019(15)
[2]任凯.试析梨树早产早丰栽培技术及其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6)
[3]孙明星等[J].梨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J].西北园艺,201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