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保护下的森林培育与管理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8期(中)   作者:农桂扬
[导读] 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发展来说,
        农桂扬
        45021119770109****
        摘要: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发展来说,森林资源都是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荒山造林通过人工措施恢复森林面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森林资源保护手段。在此背景下,森林培育工作成为了改善环境、创造自然价值的必要手段。森林培育工作必须遵从森林的生态规律,也要注意在培育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因而,基于森林资源保护的森林培育工作受到了林业学者与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森林资源保护下的森林培育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下的森林培育与管理
引言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形势下,人类逐渐意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且在近年来不断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如对土地资源的保护问题上,有效提高土地使用率,实施退耕还林、沙漠种植等造林举措。森林不仅可以保护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还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如木材资源、森林动植物资源等。因此,保持森林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人类在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过度采伐、环境污染、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
        1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森林对人类发展有着巨大的社会贡献,首先因为森林用水具有灌溉涵养丰富水源、保持肥沃水土的重要功能。森林发达的城市根系结构可以牢牢联系固定城市水土,对于北方干旱、多雨和风沙的地区,植树造林可以显著有效改善北方城市气候,增加城市空气相对湿度,减少城市水土资源流失,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其次,森林绿化可以有效净化城市空气,缓解北方城市污染。森林保护可以有效吸收减少工厂空气排放的诸如SO2、NO、HF等多种有毒有害化学气体,释放空气负离子及O2离子,吸附减少工厂空气噪音等,对不断改善工厂空气质量状况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最后,森林保护可以有效维持自然生物资源多样性,为多种野生动物种群提供自然生存栖息场所,对于促进维护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生态平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1]。
        2森林保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1森林与自然水分的关系
        森林中的大量植被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生物生长积累相应的物质,而且不管在夏季还是冬季,都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帮助森林周围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区间,夏季帮助吸收热能,冬季通过减少风速使温度及水份保持平衡,一般来说,冬季与夏季的温度差最大在5℃左右。
        2.2森林与气候的关联
        森林中各种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的物质,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有效保障森林的温度保持适宜的水平;而在温度较低的冬季,森林植被的阻力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风速,保障森林中的温度水平高于外界[2]。
        2.3森林和土壤的关联
        土壤是地表岩石在长久风化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岩石的成分以及含量不同,导致了风化以后土壤的性质也存在差异性。在森林植被出现后,植被会吸收土壤中的有效养分,而植被经过长期的生长过程后会死亡,根茎、树干和落叶最后回归土壤被分解,又为土壤增添了有效养分,进而使得森林土质养分含量更加丰富,周而复始的有效循环,达到了森林资源的生态化循环发展。
        3森林培育的具体过程
        3.1树种的选择
        在树种的选择上,我国的北部地区通常选用杉树作为先锋造林树种,尤其是青海云杉,具有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易存活、耐干旱以及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等特点,是实施荒山造林工作所需要的优质树种。沙枣的适应能力也较强,在盐碱地中适合种植,在山地、平原或荒漠都能很好地生长,对各种气候环境条件要求均不高,并且还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通常用来营造防护林。杨树也是北方较为常见的树种,具有耐寒、耐旱等特点,种植覆盖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对种植区域的气候还会产生积极影响。

柠条能够抗极寒气候,在-40℃的恶劣环境下也可生长,对于土质较差的地区也可种植,如建筑垃圾、煤渣土质都可生长,并且如果造成人为损害或者森林火灾后都可渐渐恢复,生命力极强,也被用于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有着防风沙、防土质流失、防火护坡等功能。槐树同为先锋造林树种,其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低,并且生长较快。榆树的抗风能力较强,固土效果好,对土质要求也较低,耐寒、耐旱,通常呈灌木式增长,不过在榆树的培育管理过程中严禁浇灌过多水分,否则易出现涝死的情况。柳树的适应能力比较强,无性繁殖能力强,提升存活率的同时还可以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吸收降解,有效改善环境污染的情况[3]。
        3.2苗木培育
        苗圃培育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地势,地势要平坦,光线充足,另外还要有足够的水源,保持苗圃生长的水份需要。之后将土地进行处理,比如平整、消毒、施肥等,使其更符合苗圃生长发育,最后将苗圃做成苗床即可。
        3.3森林的培育选址工作
        苗木培育工作是大范围培育森林的首要工作,要求对苗木种植地区的土质以及各项环境条件进行严苛调研,并且分析此区域有无虫害隐患。在确定以上条件均符合培育苗木的条件后,根据森林的培育计划针对本区域实施整理工作,营造造林环境。苗圃种植通常选在地势较为平坦、阳光照射充足、种植面积较大的位置,通常这部分区域的土质养分含量较高,并且能够得到充分水源。将规划好的土地进行整平、树苗区域划分、消杀工作、土质追肥等前期工作[4]。
        3.4播种
        不同树木要选在不同季节进行播种,播种有条播、点播和撒播三种方式,不论哪种播种方式,都必须遵循如下播种要点:第一,开沟。即播种沟的开挖,不仅要考虑种子的特点,还要考虑土壤的情况,开挖深度要均匀,且保持在0.5-0.6cm。小种子的植物造林,如杨树、柳树等,可直接进行浅线播种,不需要开沟。第二,播种。为保证播种过程中土壤的水分充足,在开沟的过程中就要边种植和覆土,另外播种数量不能一味求多,要适量且均匀,小粒种子在播种前可先与细沙进行混合。第三,覆土。覆土要注意厚度适中,并且在干旱天气,覆土完成后要进行镇压工作,这主要是确保植物生长能有充足的水分,且预防鸟虫及大风等。
        3.5树木病虫害的防治
        针对病、虫、火等严重危害人工林的重大灾害,研究“寄主—病原/害虫—共生体—天敌”种间级联对灾害形成的作用机制,有害生物间的协同与竞争机制;人工林重大生物灾害扩散流行的生态适应性与分子基础,有害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实证和机制;基于抗性资源为主的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调控机制,基于景观安全格局阻遏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的基础理论;研究重大森林火灾燃烧扩散机理及其形成的临界气象条件与环境影响,为人工林重大灾害防控提供科学基础[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培育与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森林的稳定增长不仅能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还能帮助净化空气,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们已经明显感受到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林地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故而更要从实际出发,对于苗圃的培育、种植及管理等都严格要求,使林地建设工作更加顺利进行,为林地建设及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晏志珍,彭育红.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工作[J].现代园艺,2019(19):200-201.
        [2]田媛.加强森林培育以及森林资源保护的策略探析[J].风景名胜,2019(08):6.
        [3]查丽梅.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J].绿色科技,2019(05):160-161.
        [4]陆定成.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工作[J].花卉,2018(14):236-237.
        [5]陈淼淼.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与管理[J].绿色科技,2017(23):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