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上   作者:涂兴隆
[导读] 就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

涂兴隆
(旺苍县人民医院;四川 广元628200)
   摘要:目的:就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
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近一年内(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0例),采取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前者予以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后者则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呈好转趋势,尤其是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各指标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的对照组,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慢性心衰;疗效
   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为心脏结构,抑或是功能异常,特征主要体现于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此病的治疗中,大多会采用强心剂、利尿剂等进行干预,但只能短期改善患者的症状,长期应用效果往往难以达到理想化,故加大对心衰治疗的研究力度,破解治疗难题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抽取近一年内(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0例),采取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布情况为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15:10,年龄范围为48至68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布情况同样为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16:9,年龄范围为47至7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衰临床诊断标准;已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长期服用心律失常药物者、精神异常者及资料不全者排除。在研究开始前,患者及家属均知晓了有关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分析、对比,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在实际的治疗中,两组患者均行抗感染、脱水利尿等慢性心衰基础治疗,在此前提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主要内容:予以依那普利治疗,每次药剂量为10mg,每天1次;予以美托洛尔治疗,初期每次药剂量为6.25mg,每天2次,2周后将药剂量调整为每次12.5mg,每天2次;予以氢氯噻嗪,每次药剂量为25mg,每天1次,连续治疗30天。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其中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方法参照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每次应用10mg,每天1次,连续治疗30天。
(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在慢性心衰治疗中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相关标准合理评估治疗效果。显效:经相应治疗后,慢性心衰患者的疾病症状及体征得以完全解除或基本消失,NYHA分级改善为2级;有效:经相应治疗后,慢性心衰患者的疾病症状有明显缓解,NYHA分级改善为1级;无效:经相应治疗后,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无明显变化,未满足显效及有效标准。
(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涉数据的处理均采用SPSS21.0软件,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X2检验,P<0.05表示满足了统计学条件。
2、结果
   在慢性心衰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得以明显缓解,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而单一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情况则相对较差,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见表1。


3、 讨论
   现代医学将心衰病理进行了分期,即A、B、C、D,随着心衰病程的发展,病理分期可停留在某一期,抑或是呈逐渐进展趋势。同时,心衰病情的发展具有不可逆性,患者的病情只能加重,无法逆转,其病理机制主要为心肌负荷过重,促使心肌收缩力呈明显降低趋势,如若心功能出现缺失,就会导致循环功能发生代偿,尤其是神经-体液调节最为明显,且受长期调节的影响,就极有可能造成心脏重构[1]。在实际的治疗中,强化抑制患者的心室重塑过程,有利于促进患者远期疗效的改善,从而达到延缓病程进展的目的,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意义。
   在心衰的发展过中,血流动力学障碍占据重要地位,受神经、体液、内分泌因子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从而加剧病情的恶化。传统治疗慢性心衰的方案较多,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且在基于病因前提下进行的心衰药物研发及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治疗方案中的不足,通过对神经内分泌阻滞与整体调控的结合,进一步改善了治疗效果[2]。
   本研究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为ACEI、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其中ACEI主要发挥着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浓度的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心室重构,合理的应用可实现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应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能够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可达到减轻儿茶酚胺对心脏毒性的目的,从而预防或减少心律失常;利尿剂在基于钠水潴留的前提下,发挥着减轻心脏前负荷的作用,特点主要体现于小剂量、短时间等方面,可快速缓解水肿。阿托伐他汀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应用到慢性心衰的治疗中,除了能起到降血脂的功效外,在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因子等方面也起着积极的意义。但单一的使用往往难以达到理效果,将其与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联合应用,则可充分发挥功效,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患者不易出现不良反应[3]。
   综上,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效果明显,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莉,刘亚辉,陈晓燕,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脑钠肽与心功能关系的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18,22(11):784-785.
[2]赵水平.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心血
管病杂志,2019,35(1O):1353-1354.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35(12):1076-10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