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基底节和丘脑生殖细胞瘤的CT及MR影像诊断探究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上   作者:马二奎 王玉双 张雷
[导读] 研究儿童基底节和丘脑生殖细胞瘤的CT及MR影像诊断结果。
   马二奎   王玉双  张雷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102400)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基底节和丘脑生殖细胞瘤的CT及MR影像诊断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取的20例基底节和丘脑生殖细胞瘤患儿,其中12例患者行MR检查,5例患儿在MR检查前行CT检查,8例患儿行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①发病位置:13例患儿肿瘤位于基底节,7例患儿肿瘤位于丘脑;②肿瘤大小:肿瘤直径最大为5.5cm,最小为3.0cm,平均直径为(4.6±0.2)cm,其中4例患儿肿瘤直径>5cm;③肿瘤形态:12例患儿肿瘤呈现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其余8例患儿肿瘤呈现为不规则形态;④其他:13例患儿肿瘤边缘模糊,7例患儿肿瘤边缘较为清晰。(2)肿瘤囊变、坏死、出血情况:①肿瘤囊变:9例患儿肿瘤内出现坏死或者囊变;②出血:给予T1加权成像后发现,5例患儿肿瘤内常出现出血灶;③采用注射对比剂后发现12例患儿呈现斑片样、斑块样增强;④13例患儿同侧大脑皮层呈现萎缩样改变。结论:临床诊断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疾病史等情况综合判定,以此来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为改善患儿的预后打下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童;基底节;丘脑;生殖细胞瘤;CT;MR
   颅内生殖细胞癌高发位置在松果体区以及鞍上,而基底节以及丘脑位置发生概率较小,概率约为11.54%[1]。基底节和丘脑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为胶质瘤存在相同之处,临床主要通过CT以及MR对其进行鉴别,但实际检查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基底节和丘脑位置不仅深、结构较为复杂,且生殖细胞瘤对射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故早期诊断可以为后期放射性治疗提供治疗依据,并改善其远期预后。基于此,笔者将以上20例基底节和丘脑生殖细胞瘤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CT和MR的影像学结果,旨在为日后工作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例患儿均为男患儿,年龄跨度在2岁至14岁区间,平均(8.6±2.1)岁。所有患儿均经过我院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基底节和球脑生殖细胞肿瘤。
   12例患儿行MR检查;8例患儿行CT检查;5例患儿行CT和MR检查。
1.2方法
   MR:运用头部线圈,选择自旋回波T1以及快速自旋回波T2;扫描序列: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层厚设定为:5mm,无间距,并两次激励成像。扫描方式采用逐渐增强,应用对比剂(磁显葡胺,剂量0.2ml/kg),通过肘静脉快速注入,对各个扫描序列进行T1加权成像扫描。
   CT:对横断面行平扫,厚度设定为10mm,对比剂采用碘(浓度:300mg/ml)。之后进行横断面增强扫描。
2结果
2.1发病位置、肿瘤形态、大小
   ①发病位置:13例患儿肿瘤位于基底节(65.0%),7例患儿肿瘤位于丘脑(35.0%);
   ②肿瘤大小:肿瘤直径最大为5.5cm,最小为3.0cm,平均直径为(4.6±0.2)cm,其中4例患儿肿瘤直径>5cm。
   ③肿瘤形态:12例患儿肿瘤呈现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其余8例患儿肿瘤呈现为不规则形态。


   ④其他:13例患儿肿瘤边缘模糊,7例患儿肿瘤边缘较为清晰。
2.2肿瘤囊变、坏死、出血情况
   ①肿瘤囊变:9例患儿肿瘤内出现坏死或者囊变;
   ②出血:给予T1加权成像后发现,5例患儿肿瘤内常出现出血灶;
   ③采用注射对比剂后发现12例患儿呈现斑片样、斑块样增强;
   ④13例患儿同侧大脑皮层呈现萎缩样改变。
3讨论
   生殖细胞肿瘤发病于自神经管发育早期,位置在嘴部中线,生长特异性的原始细胞,常见于鞍上区、松果体区[3]。相关数据统计[4],亚洲生殖细胞肿瘤发生率高于欧美。第三脑室发育中,如胚生殖细胞发生病变,会引发胚生殖细胞异位。不同病发位置性别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鞍上区多发于女性,而松果体区和脑干区主要发病人群为男性,基底区和丘脑绝大多数为男性,本次20例研究者均为男性,与参考文献中数据一致。
   基底区和丘脑区生殖细胞肿瘤影像学结果与鞍上区以及松果体区存在较高的差异,前者细胞呈现形态不一、弥漫性、且边缘模糊、信号不均匀,往往发生囊变或者坏死;而后者却相反,结果呈现形态多为圆形或者类似椭圆形、边缘清晰、出血和坏死情况少见。在肿瘤的早期,T2和T1加权影像中,肿瘤出血不规则信号,当增强扫描后病灶呈现斑块样增强。此外,由于早期肿瘤直径小,以及位置的深的原因,导致临床检出率较低。但是生殖细胞瘤的生长迅速并呈现坏死、囊变、出血等表现,故肿瘤的边缘较为模糊,常伴有水肿。
   通过临床影像学的观察,其他区域生殖细胞瘤与基底节和丘脑生殖细胞瘤形式是存在一定差距,后者肿瘤为经纤维束,并向侧基底节位置逐渐扩散。本次20例研究者中同侧大脑皮层存在萎缩现象,是儿童基底节和丘脑生殖细胞的特征,与其肿瘤细胞形态不一,侵犯内囊,造成内囊受累有密切关联[5]。
   综上所述,通过MR和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基底节和丘脑生殖细胞瘤表现为:①形态不一;②边缘模糊;③信号不均匀;④肿瘤呈现出血、囊变、坏死;⑤对比剂注入后,肿瘤呈现斑片样增强,与其他区域生殖细胞瘤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在临床诊断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疾病史等情况综合判定,以此来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为改善患儿的预后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茂伟.CT及MR影像对儿童基底节与丘脑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对比[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究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究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华高血压杂志社,2015:2.
    [2]张永婕.CT及MR影像对儿童基底节与丘脑生殖细胞瘤的诊断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2):5253-5254.
   [3]闫林,段慧新,孟俊桃等.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9):25-28.
   [4]李安宁,吴越,王静等.颅内不同部位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4,20(1):5-9.
   [5]孙锦华,黄明金,袁爱花,等.首发抽动障碍儿童基底节结构异常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7):527-5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