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自发酮症起病的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上   作者:李卉
[导读] 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自发酮症起病的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分型。

李卉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自发酮症起病的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分型。方法: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选取符合本次研究条件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自发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患者依据其特征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胰岛功能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对比两组患者发病时的血糖情况、体重的变化情况及酮症和酸中毒程度情况。结果:发现两组患者起病时的血糖状况、体重下降情况以及酮症酸中毒状况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酮症酸中毒时测量胰岛素含量方面的比较,发现肥胖组患者酮症酸中毒时胰岛素缺乏较轻。对比两组患者的FPG、FCP/FPC、2hPCP数值,发现肥胖组患者这些值均大于正常组患者,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家对糖尿病越来越重视,对其分型、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为更好的治疗患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科学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基本根据。
关键字:糖尿病;肥胖症;自发性酮症;体征和症状;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bes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ketosis and to classify them. Methods: from March 2019 to March 2020, 8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ho met the conditions of this study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ketosi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e differences of islet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mainly the changes of blood glucose, body weight, ketosis and acidosis The extent of the situa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glucose, weight loss and ketoacido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comparison of insulin cont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that the obesity group had less insulin deficiency in ketoacidosis. The FPG, FCP / FPC and 2hpcp valu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se values of the obe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diabetes, and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researches on its classification and pathogenesi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better treatment of patients, and provide basic basis for scientific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judgment.
  Keywords: diabetes; obesity; spontaneous ketosis; signs and symptoms;自发性酮症起病的肥胖糖尿病病因临床上认为是由高血糖和糖尿病酮症引起的,且对患者一些免疫指标进行监测时发现其表现为阴性,患者在发病过程中监测其胰岛功能发现患者的胰岛功能较差,随着酮症和高血糖因治疗而得到控制患者的胰岛功能也有一定的恢复,在临床中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迈开腿、管住嘴、药物辅助的方式进行,以自发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在临床中被认为是1型糖尿病的基本特征,而肥胖又普遍是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之一[1-2]。因此针对此种情况,临床中遇到的自发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肥胖糖尿病患者,对其作出正确的分型常感困难。为认识此类难以临床分型的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型,将这些患者按体重指数(BM)I进行分组,并观其临床特征。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选取符合本次研究条件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自发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患者依据其特征分为两组,命名为肥胖组和正常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本次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还满足如下条件:患者在入院前均有三多一少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且此症状没有超过6个月;患者在发现糖尿病的半年内均有发生过酮症,其血酮体半定量大于100mmol/L,或者β羟丁酸大于等于0.6 mmol/L,尿酮为阳性2+及2+以上者;没有较为明显的原因而引发酮症或者酮症酸中毒;除妊娠糖尿病以及内分泌疾病而形成的继发性糖尿病按照体重特征。正常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龄在(47.9士3.2)岁。肥胖组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7例,患者的年龄在(45.2士2.6)岁。参加本次研究的所有在参加研究前均知晓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均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在参加研究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患者和研究机构各留一份。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均进行静脉抽血,主要是进行血糖的测量,血液中pH的测量,还对患者进行的血酮的检测及与二氧化碳的结合力,同时测量了患者的身高、体重,了解患者的糖尿病家族史,参加研究的第二天空腹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了解患者空腹血糖、血脂的情况,同时还检侧FPG, FCP, 2hPCP等在糖尿病酮症以及酮症酸中毒之后的24小时内需要采取空腹以及患者在用餐后的2个小时之内的静脉血以此来检测血糖、C肽,患者空腹两小时的C肽
1.3统计学意义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研究中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FPG、FCP/FPC、2hPCP数值,发现肥胖组患者这些值均大于正常组患者,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现两组患者起病时的血糖状况、体重下降情况以及酮症酸中毒状况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酮症酸中毒时测量胰岛素含量方面的比较,发现肥胖组患者酮症酸中毒时胰岛素缺乏较轻。


 
3.结论
  临床上对糖尿病的分类是分为4种,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而近几年来,人们逐渐开始注意由于自发酮症而引起病的肥胖糖尿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自发酮症起病的肥胖糖尿病患者乃至是酮症酸中毒患者都是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造成了严重的损伤,即使肥胖组患者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较低,但是在发病的过程中患者的血糖、体重下降的程度和酮症以及酸中毒的程度与正常组对比而言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糖尿病逐渐为我国所重视,其对糖尿病的分型是为了对其病因和发病的机制进行探讨分析,同时为科学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基本根据在得病的初期,并不容易将患者进行分型,也不易为患者选取良好的治疗方案,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大家对糖尿病越来越重视,对其分型、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为更好的治疗患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科学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基本根据。
参考文献:
[1]李金艳.血清 PCT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感染的诊断效果[J].医药论坛杂志,2020,41(3):114-117.
[2]刘宏霞,翁建平,李贵梅,等. 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成人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型诊断 [J]. 中华医学杂志,2019,99(18):1369-1374.
[3]谭晓娟,王慧,张瑞.新诊断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比较[J].中国医药,2020,15(2):235-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