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 王敏通讯作者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庆409199)
【摘要】目的:探究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7月~2020年7月划分为总研究时区,且以该时区内于本院手术室治疗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时间分组法,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作为对照时段,2019年8月~2020年7月作为观察时段,两组时段中均各涉及33例手术患者。对照时段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时段则采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分析比对两组时段中对象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观察时段对象护理质量总分(94.5±2.5)明显优于对照组(82.1±2.5),比对结果数据差异显著(t值:28.182)(P<0.001);且该时段对象不良事件发生率(6.10%)则明显低于对照时段(18.18%),比对结果数据差异显著(x2值:1.138)(P<0.001)。 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分组护理管理;护理质量;不良事件
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患者大多病情较重,加大了其护理管理工作难度,为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缺乏系统性,护理管理较为分散导致其护理质量较低。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可通过建立专业护理小组和内部层级管理措施,有效明确各层的职责和任务,能更好的保障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2]。本文就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8年7月~2020年7月划分为总研究时区,且以该时区内于本院手术室治疗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时间分组法,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作为对照时段,2019年8月~2020年7月作为观察时段,两组时段中均各涉及33例手术患者。对照时段患者中4名男性,29名女性,年龄范畴20~48岁,平均年龄为(31.22±2.5)岁;观察组时段患者中3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范畴20~48岁,平均年龄为(31.45±5.23)岁。至研究起始所涉及内容均获得了所有对象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同时报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了批准。对象分组后涉及基线资料对比结果未具明显区别(P>0.05)。
1.2方法
对照组时段中予以对象常规护理干预,即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配合,并做好手术准备,加强手术中的操作和联系,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工作。而观察时段中则予以患者分组护理管理干预,具体如下:(1)分组管理:参照本院科室具体情况将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分组,每组需有一名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护士长和若干小组成员共同构成。将各手术室护理人员氛围泌尿外科组、胃肠及肛肠肿瘤组、妇产科组和腹腔镜组,形成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助力护士的层级,各层之间需明确职责和联系,分工明确、有序;(2)明确工作职责:护士长需全面负责小组的护理工作,检查各小组成员的工作质量,统筹全局。护理组长需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负责,并严格把控小组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手术护理中各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度。同时,护理组长需确保护理文书填写整洁、规范,若出现护理文书书写问题,应及时纠正和整改,保障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度,及时评估各患者的手术风险。此外,护理组长需全面把控各小组成员的心理状况和工作情况,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同时,做好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水平,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护士需协助护理组长各项工作的开展,完成护理组长分派的工作任务;(3)加强小组质量管理和考核:护士长需按期考察各小组的护理质量,并根据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将考核结果与工作绩效挂钩,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
1.3评价指标
采用本院手术室自拟护理质量评价表,评价并统计两组时段中对象护理质量情况,包括:危重护理、文书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四个维度,单个维度25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护理质量越高。观察并统计两组对象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包括医嘱执行错误、物品核对错误、手术准备错误、文书不规范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本研究中统计学分析过程均运用专业电脑软件(SPSS21.0)予处理。统计运算中,分别运用t检验及x2检验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组间差异。而对比结果值则以P表示,以P<0.0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时段对象护理质量情况
观察时段对象护理质量总分明显优于对照时段,比对结果数据呈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01),详情见表1。
.png)
3讨论
手术室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较重,护理难度较大,其工作性质较为特殊。此外,手术室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场所,若出现工作纰漏,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健康[3]。但由于手术室内护理人员较少、经验较浅、资历较浅,其手术室护理质量难以保证。同时,手术室工作量较大,长时间工作不仅分散了护理人员的精力,还降低了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传统手术室护理模式多采用由护士长带头,统筹管理所有护士的手术室管理方法,其总体管理效果较差,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4]。而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中,护理小组长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护理小组长加强对护理小组成员的监督和指导,统筹小组工作,帮助各小组成员尽快掌握手术室护理技能,预防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5]。依据本次结果显示,应用了分组护理管理的观察时段对象,就护理质量总分上明显优于对照时段对象;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该时段对象不良事件发生率(6.10%)则明显低于对照时段(18.18%)。结果进一步肯定了分组护理管理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丽丽,赵铮.责任分组管理对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6):933-935.
[2] 苏艳霞, 刘晓玲, 刘瑞文. 责任分组管理对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017(006):97-98,101.
[3] 卢素文, 柯雅娟, 朱宏颖,等. 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对控制腔镜肾切除术后感染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16, 37(021):3307-3309.
[4] 陈小萍,康宜琴,吴晓芹,等.责任分组管理对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可行性研究[J].循证护理,2019,5(5):463-465.
[5] 陈鹏.责任制分组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5):52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