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宏
43030219790928****
摘要: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企业技术研发水平、自身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减少经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强化企业标准化监管的策略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监管,策略
引言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标准化的目的是通过对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中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标准化要素的固化提升,增加产品和服务实现全过程的可复制性,在企业内建立最佳的技术和管理秩序,保持业务输出的高效稳定,促进规模效益的形成。多年来,国内企业,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企业,在企业标准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在积累传承先进技术经验、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也构建了相应的标准化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和标准体系,少数企业甚至已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了与研发平台紧密结合的标准化知识系统,大大提高了标准化工作效率。然而,在当前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标准化能力低、基础薄弱仍然是不少企业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标准化工作无法适应企业市场竞争需求和科技创新的要求。
1企业标准化典型问题
标准化虽然有丰富的理论和方法,但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标准化工作仍然面临着能力持续弱化的问题。
1.1运行机制层面
很多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仍然停留在对上级标准的复制阶段,不重视对自身实践经验的标准化积累和提升。特别是在研发工作中,标准化更多的是末端审查,无法真正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
1.2标准体系层面
企业标准体系仅仅是标准的简单集合,标准之间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不同标准对同一标准化对象重复规定,甚至相互矛盾。企业标准体系与产品研发体系联系不紧密,缺乏有效的标准实施监督方法,无法做到持续改进,跟不上技术的快速进步。企业标准质量参差不齐,应用效果差,部分企业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机构或顶层推进的标准化任务,标准一经编制便束之高阁,长年得不到更新[1]。
1.3价值体现层面
企业标准化工作不重视或者缺乏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标准实施的问题和效果没有第一手数据支撑,一方面无法及时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措施;另一方面,标准化工作长时间没有直观的价值体现,造成标准化存在感越来越低。
1.4资源保障层面
企业管理层无法感受到标准化的效益提升作用,不愿投入过多资源推动标准化基础建设。专家、技术骨干等掌握关键技术资源的员工,参与标准化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把自身的技术经验提升为企业标准加以推广的意识,形成了企业内部的技术壁垒和信息孤岛,个体核心技术没有形成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重复投入资源研发或解决相似问题的情况普遍存在,关键技术资源面临流失的风险。由于标准化地位不断弱化,随着老一辈标准化工作者的退休和人才流失等情况,造成标准化人员能力断层[2]。
2强化企业标准化监管的策略
2.1加强重要标准的宣传力度
企业作为受监管的主体,必须要将企业安全生产、高质量生产的工作放到整个监管工作的首位。首先,企业高层应当统一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员工的思想认识,并要求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要时刻将认识工作贯彻于部门工作的始终,狠抓思想,统一认识。其次,质量与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与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协作,在内部召开高层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会议开展深入交流、深入学习,从根本上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于标准化体系的建设[3]。
2.2积极参与标准制定
一般而言,标准体系的建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了解当前企业的标准化监管工作现状,通过分析企业的发展历史与现实情况,预估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二是起草标准化监督工作具体内容,专业工作人员应当明确技术、管理、工作标准的内容;三是审核内容,编写小组、企业领导小组、各类技术管理人员对起草内容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及时改进完善,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行业领头羊。
2.3完善监管体系和制度
一是采用立体化监管体系,减少管理灰色地带。首先,应当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意识,通过公开的承诺与声明逐步扩大在信息公示系统内的影响力,让广大消费者更加了解企业,能够有效地监督企业;其次,还可发挥媒体、行业协会、质量检测机构的作用,建立起多层次、多角度、宽领域的企业标准化监管体系,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一条龙”监督工作,多管齐下构建企业标准化监管新格局。二是依法行政,规范监督工作。随着新《标准化法》的出台,现行《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已不符合当前需要。在未来的监管工作中必须加快新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落实速度,明确后续工作的重点与核心,构建起公平、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发展。三是借助科技力量,推进智慧监管。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的到来对于标准化监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可通过AI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等技术成果,有效地将企业标准监管信息化、科技化、具体化,并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发展方案,从而达到规避风险、降低人工管理成本的目的。四是监管结果纳入信用系统,强化惩戒效果[4]。根据国务院“双随机、一公开”的工作部署,企业标准化监督工作将建立以信用监管为主的新型管理机制。一方面,可以将企业的检查结果公布到企业诚信系统和信息平台之上,让消费者们能够清楚的知道该企业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将失信企业的违法行为记录在册,起到威慑作用,督促企业及时解决问题,进一步推进企业标准化监管。
2.4不断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一支有能力的监管队伍对于标准化监督工作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监管队伍建设。首先,对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能够在实施过程中从目标、指标、管理及机构设置的角度,科学合理地检查企业工作的落实情况;其次,若在监管过程中发现体系运转的问题,应当给予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支持,确保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
2.5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责
监管作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质量与技术监督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应当全方位了解企业日常生产中的监督体系与制度是否存在漏洞,日常管理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是否到位等等。应当及时整顿生产车间从原料采购、生产、销售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涉事部门进行严肃处理,要求其在日后的生产中严格遵循ISO质量标准体系,确保整个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并在日后加强对于生产工作的监督,这对于某些标准化实施率较低的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标准化监管工作对于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市场监管部门在未来还需进一步做好监管工作,才能使我国企业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吴化冰.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探索[J].中国标准化,2019(22):241-242.
[2]沈克会.企业标准化战略发展与思考[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9(10):53-54+56.
[3]赵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强化企业标准化监管的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6):11+13.
[4]张琴.浅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企业标准化监管的对策[J].经贸实践,2018(15):227.
[5]杨丽梅.试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企业标准化监管的对策[J].中国标准化,2018(1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