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9期   作者:宋伟林 陈利英
[导读] 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
        宋伟林 陈利英
        浙江环茂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缺少质量保障能力、评价标准不合理、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监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应重点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统一评价指标,增强质量保障能力,确保所开展的环境监测质量符合要求,从根源入手,进一步提升监测工作的有效性,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现状;改进措施
引言
        环境监测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监测结果有效性、准确性和公正性的手段。应建立、实施和维持与承担的监测工作类型、工作范围和工作量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环境监测的有效运行。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要正视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在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当中所做出的贡献。借助环境监测这项工作可以对一个地区内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使其中出现的问题被发现,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的方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污染物浓度,环境变化趋势和污染分布等,这样的操作可以真实的了解当地环境被污染的情况。其实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由此能够看出各个行业需求的能源是在与日俱增的,但正是因为这个情况,人们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开采都是超负荷的,这样就使得生存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除此之外,生活垃圾的制造量也在增加,由此使得环境的循环能力降低。由于这个情况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差这个问题,开始展开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将环境监测提上了日程。要根据监测到的内容来进行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这样能够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重要的贡献。
2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
        2.1缺乏有效管理体系及完善的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地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国内设置了数量诸多的监测机构。这些监测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其实际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很难从管理体系的全局对相关工作进行整体性把握,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环境监测管理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在环境监测工作正式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小一部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达不到指定的标准。在实际工作时,他们有时并不会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中的内容来进行工作,这就使得监测工作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始终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2缺乏质量保障能力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来讲,工作环节很多,主要包括布设监测点位、采集相关样品、到现场开展测试工作、保存与制备样品、样品运输、开展测试工作、记录和传输数据信息、编制工作报告、报告存档,每个环节都需要保证质量。但是,目前部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质量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操作环境不良、使用仪器设备不够先进、试剂选用不合理,或者人员在操作期间缺乏专业能力、工作素质,导致监测工作的质量降低,不能满足技术规范标准,很容易发生数据结果误差等问题,导致监测工作质量降低。
        2.3环境监测机构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环境监测机构普遍缺乏高技术人才,因此阻碍了质量管理的进程。管理人员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专业技能管理,都与标准化体系有很大的不同。在许多情况下,很容易看出管理人员无法跟上部门的发展脚步。这导致管理工作失去平衡,同时也可能是管理人员的变化太频繁。由于负责人被调到其他岗位,但他并没有完全熟悉工作流程,因此环境监测管理的进展过慢,由于管理工作的内容非常专业,管理者的专业水平也与工作质量有一定的关系。就目前而言,环境监测机构普遍存在着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问题达不到标准的情况。


3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3.1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为保证相关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应该完善其中的制度内容,在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增强整体的监测工作质量和效果。首先,应完善有关质量监督工作制度。将内部监督作为主要工作、外部监督作为辅助工作,增强整体的监督工作能力和效果。在制度中应明确提出要求,监测机构必须安排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运用现代化的监督管理工作理论与方法,深入开展内部质量监督活动,创建数据管理平台,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创建新型内部监督模式,全面监督和记录监测工作所有数据信息,保证整个流程的监测质量都能够可追溯,便于开展内部监督控制工作。在制度中应提出外部监督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外部监督队伍,使用创新性的工作方式开展随机性、交叉性的检查工作,从事后检查和管理转变成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的形式,在此期间国家也应该重点统一相关的环境监测质量监督工作标准和指标,更好地完成外部监督。
        3.2有关部门应设置相关法律法规
        有关环境管理部门要治理环境污染,首先必须制定相关的环境污染法律法规。必须对污染气体较多的工业建筑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如果污染气体的处理没有标准化,则应制定适当的标准。还需要设置惩罚制度。这种惩罚制度包括两种情节:情节较轻的是经济处罚,情节较重的是停顿处罚。还有许多工程建设项目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以确保环境的良好发展,有效保护环境。
        3.3引入先进的技术及设备
        对于环境监测的技术而言,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选取时,必须要结合所测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具有针对性的监测技术,要保障监测技术的选取能够全面地满足监测工作规范中的一系列要求。无论采用任何技术方法,都要严格执行国家所制定的技术规范以及方法标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力度。针对监测的具体生态环境不同,监测部门必须要委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前往监测现场,对其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地调查之后,选取针对性的技术对其进行监测。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该地区的方法技术,切不可固步自封。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不足以及滞后性的应对力度,各个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大新高新技术的引入力度。并且及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环境监测思想以及经验。
        3.4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转变
        现阶段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比较快速的,使得更多先进的电子仪器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环境监测工作也不例外,是需要借助很多的仪器才能工作的。所以说,一定不能小看监测仪器的研发工作。根据对现在的各种污染进行分析可知,水污染以及空气污染这两部分会呈现持续发展的局面,对其进行控制的操作性也不强。所以说,研究更先进的智能化监测设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3.5提升监测人员业务水平
        要把提升监测人员业务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只有抓好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业务技能,促进监测人员间的交流探讨,监测人员才能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以应对不断增加的业务量和更加严格的技术要求。对监测人员持续不断的考核也方便实验室管理者对监测人员工作的了解,能更加合理地安排监测人员的工作。只有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监测质量。
结束语
        新形势下,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方面存在保障能力不足、缺少统一评价体系、缺乏完善制度等问题,对监测质量管控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应重点统一相关的监测质量评价标准,增强质量保障能力,完善监督制度和管理制度,增强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芳莉,费翔,俞惠颖.如何在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中提升检测水平[J].科技风,2019(36):127.
[2]徐蕊.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研究[J].绿色科技,2019(24):131-133.
[3]于红红.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改善环境监测[J].环境与发展,2019,31(12):161+163.
[4]罗俊.关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策略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9,31(12):162-163.
[5]汪佳佳.探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环境与发展,2019,31(12):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