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措施探析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9期   作者:牛彦勇
[导读] 如今我国建筑行业在日益发展的经济带动下也呈现
        牛彦勇
        新疆弘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新疆喀什  844900

        摘要:如今我国建筑行业在日益发展的经济带动下也呈现出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而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综合水平的高低会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了可以使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的效率与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迫切需要对其在工程施工时的技术管理水平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其能够跟上我国建筑快速发展的步伐.
        关键字: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1.引言
        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同时给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房屋建筑施工是非常繁杂的工程,涉及的专业广,工种多,还受到各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房屋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对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必须在契合实际的基础上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为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房屋建筑
        2.1在房屋建筑方面,我国在2021年出台了新的并且适应于目前的政策;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建设单位对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工作负总责,工地开工前应组织施工、监理、土方运输等单位制定完善的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措施,开工后应及时支付安全防护、文明工地措施费用,并督促施工、监理单位落实扬尘控制措施。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控制负主体责任,应认真落实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措施,保证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专款专用,并建立施工工地动态管理清单,准备扬尘落实情况台账备查。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扬尘控制负监理责任,应督促施工单位在各个施工环节和施工现场严格执行各项扬尘控制措施。我局将督促房屋市政工程参建单位全面、深入、细致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排查出的扬尘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问题立行立改。
  2.1房屋建筑的最直接作用就是供给需要庇护所的人们提供居住所,但是随着近年来房价的攀升,房屋建筑的成本也随之高涨,那么对于这些问题其实作为建筑方或者居住的人都是没有办法的,那么想要减少建筑成本就要担心安全性能的问题,肯定没有人愿意住在一个随时担心倒塌的房子里,那么在不能减少建筑成本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减少美观度,举个例子,某业主预算十万需要装修一套建筑内面积98平方的房子,但是在期间他发现他想要的通窗就是落地窗整个装下来就要花掉一半的预算,所以在此时应该放弃落地窗采用最简单实用并且价格便宜的铝窗是最好的选择。
  2.3房屋结构所采用的材料是建筑中至关重要的存在,所以在进材料挑选时应该选择经验丰富的材料师傅去进行购买。房屋建筑所承担的并不单单时房子的安全性和美观性。还承担着一个家庭的期望,现代人的买房焦虑问题已经逐渐在放大化,房子的上涨趋势并不是处于基本人民群众可以承担的水平,国家在这一政策上并没有出台任何的适用于普通人民群众的法律法规,所以在房屋建筑往往是一个家庭的所有积蓄,或许几十年前我国所有的水平都不高,国家进行房子和地产的分配是很常见的做法,但是在21世纪,房子成为了很多人不敢想的梦,建筑方也承担着更多的压力,从前只是工作任务现在已经多了一层心理负担,所以在建筑期间应该除了考虑工作任务完成度的同时也要考虑这所房子所有者一辈子要承担的责任和心血,虽然这么说对建筑方并不是很公平,但是社会现实就摆在大家的面前,这是任何人都没法否认的,这篇文章希望可以起到呼吁作用。
        2.4随着楼房使用时间的增长,有些家庭装修的楼房会出现漏水的情况,顶楼漏水是最麻烦的,如果不及时维修处理的话,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尤其是遇到下雨天,家里简直是水帘洞了,无法住人,所以修复顶楼漏水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些房屋年限比较久远,顶楼就很容易出现漏水的情况,这是因为房屋顶楼原先做的防水层已经失去保护作用了,使得下雨天雨水从墙缝里渗漏下来,特别是一些很老旧的房子,顶楼漏水情况就更为严重了,需要及时维修。有些家庭喜欢在顶楼养一些花草,或者是种一些蔬菜等,但在设计时没用考虑到需要做防水隔离层,平时在浇种花果时水浸透过了楼层,会使下层发生漏水情况。还有些家庭喜欢在顶楼弄水池养鱼等,这种情况如果不做好防水,下层侵蚀会非常严重。如果是新房顶楼出现漏水的情况,就是房屋建筑时工程质量没用过关,可能是因建筑材料偷工减料,也可能防水工程不达标。对于这种情况除了漏水肯定还有其它质量问题,需要请专业人员逐一检查。

3.工程施工
        3.1先说一下房屋建筑最长碰到的漏水问题从专业防水角度来分析一下;一是SBS卷材等柔性防水材料,不能直接外露,需要设置保护层。

之前不漏,是因为还没有裂缝,时间久了,由于夏天热冬天冷,温差太大,卷材热胀冷缩后很容易产生裂缝,从而丧失防水功能。一点破,全部破,你都不知道哪里破损的。二是防水层直接做在原屋面上,没有与结构紧密粘接,很容易发生漏水绕过防水层,抄防水层后路,导致后续防水失效的情况。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很难找到进水点在哪里。北京业主发生漏水后,防水公司两次在漏点正上方维修,但均以失败收场。从业主反应的情况来看,大雨后7-8小时才滴水,这个进水点很可能离出水点比较远,比如电梯井,女儿墙,烟道或者隔壁邻居的屋面。三是原来不漏,加了两层防水后反而漏水,业主一直疑惑不解。在我们看来,这也是正常的。原来不漏,有可能防水和楼板都没有问题,或者其中之一没有问题,都不会漏水。后续防水施工,虽然没有打凿,但施工活动还是会有损坏原来的防水层或者把楼板震裂的可能。结果就是防水层失效(原来的加现在的),楼板裂缝导致漏水。我们经常会遇到业主反应,顶楼装修,之前不漏,结果装修后没多久就漏水了,装修公司又不承认有问题,双方一直扯皮。而实际上,装修打凿的震动,是有可能让楼板产生裂缝的,但这不能怪装修公司,只要他们是在正常允许范围内施工,就有免责的权利。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只有一小块区域,或者天花阴角缝渗水,选择局部维修,结果是越修越漏,修2-3次都不算多的。其实也是在维修的时候,一方面是没有找到漏水点,另一方面也是破坏了周边的防水和结构,再加上新旧防水层的搭接,都容易出现越修越漏的情况。
3.2屋面被动防水不存在便宜又方便的做法,所谓的便宜又方便的做法,不仅不管用,反而增加费用,更加费时费工。屋面防水设计是有原则有要求的,不能图一时方便走捷径,需要按屋面防水规范要求,一道一道工序,一层一层防水要做,才能保证有效不漏水。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防水亦然。
        3.2内容建筑工程虽然各式各样,但都是通过各部分尺寸的改变而出现各种不同的造型和效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图上如果没有长、宽、高、直径等具体尺寸,施工人员就没法按图施工。但是图纸上的尺寸很多,作为具体的和操作人员来说,不需要,也不可能将图上所有的尺寸都记住。但是,对建筑物的一些主要尺寸,主要构配件的规格、型号、位置、数量等,则是必须牢牢记住的。这样可以加深对设计图纸的理解,有利于施工操作,减少或避免施工错误。看图时,必须弄清每张图纸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一张图纸无法详细表达一项工程各部位的具体尺寸、做法和要求。必须用很多张图纸,从不同的方面表达某一个部位的做法和要求。
        
4.管理措施
        4.1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发展,人们手中的财产也是持续增加,对于房屋建筑的功能性上又添加了一个美观性。那么在建筑过程中,工程师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功能性要达到,还要确保美观性和安全性对于施工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也有了提高的趋势,对于这些变故,建筑方也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善,希望可以让人们的需求达到平衡。
        4.2技术人员以及基层建筑工人的管理就成了建筑房屋时需要及时处理和解决的问题,对员工进行整体并且定期的员工培训,让员工有足够的心理建设时间来应对不断变更的建筑图纸,建设期间面对的突发问题,建筑方也应该遵循以往的经验来进行对员工有目的性的告知和培训,这都是需要进行管理的地方,并且提出了意见。房屋建筑行业在伴随着近年来人们的需求量增多,建筑作业也变得有难度,那么建筑工程师在这其中所扮演的引导性作用也被持续放大,基层员工只需要跟随者工程师的图纸来进行工作,建筑方也要跟随者图纸来进行下一步的规划,所以在工程师的资历选择上就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挑选和优选,经验少那么在面对突发问题时就会自乱阵脚,所以优选有经验的工程师也是必然的。紧接着就是建筑材料的选择,在确定了基础材料之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再进行材料的选择也是考研工程师以及员工的能力关键。材料与材料的搭配必须要进行有经验的选择之后选择即能保障安全性又能美观性,这一点初出茅庐的工程设计师是做不到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也就凸现了选择一个有着丰富建筑经验工程师的重要性。施工图纸的美化功能也是考验基础员工以及设计师的基本,基层建筑员工要具备能看懂设计图纸的能力,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师要在功能性和美观性进行中和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图纸并且得到下一步的建筑,这些都是必须要重视的条件和列出的改善措施,希望建筑方能看到。

总结: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在人们的需求下进行不断改进和更新的建筑工程,那么在近年来我国建筑工业得到了质的飞跃,但是同时面对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

参考文献:[1]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的探析[J]. 建材与装饰, 2018, 000(012):9-10.
[1]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的探析[J]. 建材与装饰, 2018, 000(012):9-10.
[2][1]黄清. 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措施的探析[J]. 科学中国人, 2014, 5(10):193-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