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9期   作者:李新兰
[导读]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依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李新兰
        45252819810526****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依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节能减排,很早就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本文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承载能力,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和局部的经济利益。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1、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环保法律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针对保护生态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在逐步完善环保法律体系,但法律规定范围广泛,内容较笼统,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当前制定的资源法针对性较强,且注重污染企业职责,轻政府职责,相关的法律规范交叉、重叠,条款间互相矛盾,存在冲突,追究环境污染的诉讼制度存在缺陷等等,总之,我国统一、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还未形成,急需改进和完善。
        1.2环保投入不足
        部分人对生态环境保护存在质疑,多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停止环保和治理污染的脚步,但为什么成效不大反而少数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专家称还是投入不足,不仅是投入的机制不健全,更重要的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基层政府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资金保障,在研究相应的科学技术时缺乏经费,监察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员力量薄弱,最终导致工作能力差,质量低,严重阻碍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
        2.1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
        应注重于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可通过与新闻媒体行业、政府举办的各类影响力较高的报刊开展联合宣传活动,并在微博、微信等网络时代下人民群众的主要社交平台上开设宣传公众号,不定期将我国各区域旧有的生态环境被污染破坏的照片、监测数据,并附带后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后,生态环境的具体变化,来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性与必要性的直观感受程度。其次,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宣传力度的提升,也应具有针对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宣传力度的提升,应通过市县、乡镇一级地方政府的宣传部门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各乡村、村镇,面对面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这样才能确保环保意识在人民群众中的实际推广程度与宣传力度。


        2.2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机制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应该从管理机制入手,完善管理机制,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有章可循,落实环境污染责任制,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把环境保护落实到地区或者部门之间,避免出现环境问题相互推卸责任,找不到负责人的情况出现。要建立全面系统的监管体系,国家监管地方,地方监管企业和单位、企业单位监管自身,对自己的生产活动负责,国家应该加大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法执行力度进行监察,督促地方政府或部门重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且时刻紧抓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不放松,履行政府职能。地方政府需要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负责,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落实对污染的治理和防治。企业和单位应该解决好自身生产经营带来的环境问题,主动承担环境污染的责任。
        2.3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政府应该加大政策的推动力度,运用一些经济手段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把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列为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监管的等项目的支出,按照周边城市的投入比例,增加财政预算。引导社会资金的参与,鼓励民间投入,扩大环境保护的投资渠道,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投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融资体系。
        2.4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大多数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都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在发展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是对立的,如果处理得当,两者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工作中,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要重视生态指标的考核,适当的弱化经济指标,在保证经济增加的同时,要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坚持规范领先,实现保护生态建设到发展生态经济的飞跃,用最低的生态资源和最小的生态破坏来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构建完整的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5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应该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创新生态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生态节能和环保技术,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国家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建设,实施环保科研项目,并把重大的环保科研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加大对环保科技的研究和资金投入,加快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和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的技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培训,加强环保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2.6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体系
        我国已经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环境保护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年前的《环境保护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也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因此,国家应该完善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现实情况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一些整改,使之更适应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同时,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和惩罚力度,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对工业开发区的监管力度,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为下一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广艳.生态环境保护的源头治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2):34-35.
        [2]庄艳芳.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对策的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22):85-88.
        [3]吴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J].山西化工,2020,40(04):220-221+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