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建设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1张勇 2孔相力
[导读] 城市规划设计是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依据
        1张勇  2孔相力
        1 重庆市天逸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
        2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城市规划设计是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依据,海绵城市理念下提升了城市防洪排涝的整体水平,能够有助于我国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海绵城市进行了解,探讨城市规划设计下海绵城市理念实践策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城市理念
        引言
        社会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合理规划,近年来我国对城市规划尤为重视。自然灾害一直是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限制城市发展步伐。海绵城市的提出改善城市水灾火灾问题,是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主要指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可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弹性城市。下雨时,海绵城市能够起到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作用,同时合理利用存蓄的水资源。海绵城市具有吸收、渗透、涵养、净化等功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设计人员应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采取自然+人工的方式,一方面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性,另一方面积存、渗透和净化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传统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雨水系统规划设计要采取快速排水+末端集中控制的方式,使径流雨水在管渠和泵站设施的作用下集中排放,该种情况也对市政雨水管道设施和排涝设施建设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另外,径流雨水中含有较多的杂质,不仅会破坏排放区的水环境,而且也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此时,海绵城市理论快速发展,可切实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海绵城市注重构建低影响、高效率的雨水系统,在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下,实现径流雨水的良性循环,增强城市的海绵功能,提升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雨水净化能力、雨水调蓄能力及水资源的利用能力,以此分担市政设施的压力。
        2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原则分析
        2.1因地制宜
        很多学者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喜欢借鉴日本、北美和西欧的相关思想和经验,但是这些国家本身的地下排水设施就修的相当不错,且具体的气候也与我国差异很大。同样,我国的各个城市也有自己特点,海绵城市建设中也应考虑每个城市的具体需求和城市特点,根据城市人文、地理、经济、水环境保护情况以及当地城市内涝防治具体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城市进行个性化规划设计,合理地开发建设海绵城市。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雨水花园、植物沟、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下沉式绿地和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在植被物种选择上,应选择耐淹植物,避免因较长时间泡水而影响其生长,同时绿地设计时要注意物种搭配,选择适合生长在一起的植物群组,从而达到更加稳定的绿色基础设计,利于水体净化和蓄存功能。
        2.2满足城市建设规范原则
        建造海绵城市过程中,需要规范设计,保证工程质量。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防护措施,虽花费的资金不低,但取得的效果极好。设计建造过程中既要重视整体设计又要保证居民能正常生活,维护居民生存环境。建设过程中结合费用与整体花费的现状,合理使用资金,防止出现因资金问题带来一系列恶劣影响和相关问题。
        2.3经济性
        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还应考虑经济性原则,在维护工程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尽量缩小建设成本,降低资金损耗,为城区发展及绿色环保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海绵城市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资金投入多,需要融合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要求,同时需将绿色性、经济性予以综合考量,找出其中的平衡点,科学规划资金方案,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控,以此提高海绵城市建设质量,推动城区良性发展。除此之外,还需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在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评估和维护方面的效益,展开科学分析和评估,为加强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合理性,还应做好对海绵城市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的评估工作。


        3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实践策略
        3.1城市排水防涝水安全系统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在全国有约400个城市供水量常年不足,随着城市化逐步发展,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城市用水紧缺这一问题日益严重。降雨则是城市水资源最大的来源,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水系统的重难点则是集中在雨水的蓄存、净化、再利用,借助海绵城市设施将降雨滞留、贮存、下渗、净化、再利用,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这一问题。同时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城市早期地下降排水系统建设标准不高,部分排水管道老化,严重制约了其降排水能力的发挥,排水能力不足导致降排水堵塞,且无法承受暴雨带来的压力,威胁到城市的水安全。通过海绵城市的定义就可以知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水资源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一个具有良好的雨水收集利用能力的城市,应该在降雨时就地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补充水资源,调节地下水。减少雨水地表径流、提高降雨就地下渗是当前海绵城市在水系统方面建设的重点问题。一方面需要增加湿地、湖泊等水源保护系统,下沉式绿地、公园等;另一方面需增加工程设施的建设,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使用。比如可通过明渠或管道将雨水引入到天然湖泊湿地,利用湿地的贮存和净水功能,不仅能储存水资源,还能有效过滤雨水的污染物和杂质,提高水体的水质。海绵城市理念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了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目标,也能保障城市地下降排水系统的安全,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相协调。
        3.2加强城市道路的建设
        要想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力度,开展道路海绵化工程建设。建议要充分利用城市各级道路,发掘其水资源储蓄与调节的功能。在海绵城市实施管理中,可以根据城市道路建设规划、道路建设工程,增加设置绿化隔离带,设置排水设置,在人行道上安装具备蓄水能力的铺面材料等,提升城市道路的水资源吸收能力。在道路两侧可以设置宽度较大的绿化带,形成下沉式消纳径流。此外,还可以在道路上铺设透水砖,选择具有一定透水性能的建设材料;在行车道路上设置雨水口及较大管径的排水管道,从而吸收超大雨量,将自然降雨作为城市储备水资源,凸显海绵城市优势。
        3.3雨水洪水管理技术
        城市内部水生态合理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通过城市内湿地、绿化等设施进行洪水防治,合理管理雨水排放。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城市内各个湿地系统进行整合规划,同时保证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生存环境不会遭到破坏,改善城市环境与保护生态系统双方兼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湿地系统净水功能,合理利用地下雨水回水,实现地下水良性循环。
        3.4采用集约式开发模式
        集约式开发模式能够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对城区生态空间环境加以科学规划,做到空间的合理划分,加强城区建设的规范性、规整性。同时集约式开发模式也可避开混乱局面带来的束缚和制约,能推动开发建设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绿色生态城区规划提供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实施是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城市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水循环环境的关键措施。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把握规划设计核心——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从透水路面、排水装置设计等多方面提高城市给排水能力,满足当前海绵城市发展需求,凸显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优势,在最大程度上强化海绵城市影响力,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华淼.探究新形势下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J].低碳世界,2016(16):155-156.
        [2]文剑钢,刘华明.新时期“海绵城市”设计的技术途径与主要问题———以大都市武汉为例[J].城市观察,2018(3):121-130.
        [3]李淑玲.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J].山西建筑,2017,43(9):232-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