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岩
云南投促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其PPP项目管理模式下的风险管理出现了新的问题,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PPP项目管理模式下的风险管理需要面对的风险日益增多,如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是现在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PPP项目;管理模式;风险管理
1 PPP模式基本概念内涵
PPP模式,英文名为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指的是政府机构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常见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基于PPP模式背景下,私营企业、民营资本通过和政府部门构建合作关系,凭借自身的优势,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圆满的达成项目的建设目标,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详细来说,广义概念上PPP模式是指在政府部门和私营单位合作阶段,政府让非公共部门参与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生产之中,并利用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优势,达成最优的生产目标。从狭义概念上来看,PPP模式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全程参与到项目之中,但政府侧重于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在运营阶段参与更多,企业则侧重于项目前期管理,在科研阶段和立项阶段参与更为深入。同时,PPP模式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还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对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发展影响深远。在PPP模式背景下,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基于PPP模式带有的独特性特点,因而在新发展阶段备受关注。近几年间,随着我国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PPP模式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未来,PPP模式在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中必然会大放光彩,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2 PPP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评价
在PPP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对风险进行识别才能更好的应对风险。只有掌握了需要应对哪些风险以及风险可能的影响程度,才能有效的处理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首先我们可以结合PPP项目的特点并通过调查法和分析法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整理和识别,然后对掌握的各种资料和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列出风险识别清单。风险识别不仅仅是列出风险清单就可以了,还要对风险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列举出关键风险、一般风险和次要风险等。最后还要对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为下一步的风险管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一般采用方法有专家调查法、综合分析法、工作分解法、SWOT分析法和流程分析法等。以上各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各自适合的范围,比如专家分析法往往主观性会比较强,对专家的各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综合分析法强调综合分析的能力,并且对各种信息资料收集的要求也比较高;工作分解法一般适用于相对简单的项目;SWOT分析法需要收集之前类似的成功案例作为参考和借鉴;流程分析法适用于技术类风险的分析和识别。PPP模式项目投资规模大、项目周期长,运行过程相对复杂,所以其风险往往不能靠单一的方法来识别,需要运用多种识别方法,取长补短。
风险识别之后就需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价,风险评价的过程就是对风险的关键程度和风险情况进行评估的过程。风险评价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评定风险识别清单,从而评估出各类的风险水平,让项目参与方了解各类风险的情况,为后续的应对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3建筑施工企业PPP模式下的主要风险防范对策
3.1准备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
3.1.1集中财务核算与融资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建筑企业融资的综合优势,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及经济效益最大化,有必要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建筑施工企业设立财务公司的方式有利于资金的集中管理。
财务公司是企业与投资项目之间的统一规划,承担合理分配和时效管理等,集中使用保证金,在融资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外部融资,例如一些信用较低的资本,保障融资结构的稳定,加快企业内部资金周转,开通多种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消耗,提高资金的优化配置,有效防范企业融资风险的发生。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配置过程中,企业要保证较高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此外,确保筹资规模与企业所持有的财务能力标准和自身资产结构相一致,要充分了解企业所在地区项目建设的投资规模和预期收益,统一规划资金收支。在企业经营发展实践中,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回收资金的总体规模和资金的总体规模进行测算,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制定最合理的还款计划和资金拨付时间,以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保证企业资本资源的协调运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衔接,企业在经营和偿还过程中所需的资金规模和结构要科学。最后,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有雄厚的扶持资金,防范和降低资金流动风险。
3.1.2设计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仔细审定合同条约
为了避免出现项目组织结构混乱现象,需要对整个建筑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施工企业所有的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状况、规划管理、项目分工、管理权限等进行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所有投资人的投资情况后,按照投资比例,对项目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划分,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保障对施工质量和施工现场的直接控制,根据具体情况建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制度,包括项目施工中的材料验收、机械使用、成本管控、施工安全质量等工作的管理,保障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而在项目的资金预算管理、工程进度调控等方面,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与各投资人进行协商工作,按照投资人的投资比例和实际的用人情况进行综合管理,保证各投资人对项目都有一定监督权,但是不能干扰项目的正常有序进行。
3.2建立应对PPP项目风险的防范程序
由于PPP项目风险的复杂性,就需要在项目全过程中进行动态的风险防控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系统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程序,从而降低项目全过程的风险,实现动态控制。具体内容包括对风险事件的预估、风险要素的识别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有了系统的风险防控程序,才能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减少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3建立应对PPP项目风险管理的信息交流系统
在PPP模式下,高效、快速的信息交换是施工企业防范风险工作的关键。所以在完成初步的部署之后,PPP项目风险信息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设一个新的信息交流管理系统,来保障投资者之间有效、高速的信息交流,进而整合项目建设进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一步提升项目风险管理能力。
3.4发挥监理监督管理机制的作用
项目风险信息的管理也是监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理工作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缺一不可,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其实主要是对建设项目的所有合同范围实施内容进行监督。在施工过程中,本着诚实负责的态度对项目的文件进行成本评审核实,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对质量检验报告、测量数据、抽样检验报告、现场签证等进行相关的评审,确认相关资料的真实性,确认程序是否完整,数据是否正确,依据科学的标准来判断评价结果是否符合有关质量规定和监督管理的要求。
结束语:
PPP模式项目可以为项目各参与方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让大家承担了采用其他模式的工程所没有的风险。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各参与方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对各项风险进行识别、研究、分析和评价,秉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来分担风险,管控风险直至有效地规避风险,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亚群.PPP模式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21):20-21.
[2]崔彩云,李会联,卫赵斌.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识别及分担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6):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