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李迈
[导读]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在地质条件
        李迈
        浙江交科公路水运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310018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在地质条件、构造稳定性、突水事故威胁等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围绕下穿开挖方案比选、超前支护、开挖作业、初期支护、衬砌施工技术与监控量测要点五个层面,探讨了超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管理与监测控制要点,为隧道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超浅埋;隧道施工;暗挖法;超前支护;监控量测

引言: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建设与水运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然而受制于国土面积辽阔、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性的影响,部分隧道施工项目涉及到超浅埋、大断面、软弱围岩等工况条件,对此在工程项目中普遍采取超浅埋暗挖法进行具体施工作业,相应对于施工技术与质量管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1工程实例分析
1.1工程概况
        以杨湾隧道工程为例,该隧道左右线里程分别为YK9+125-YK9+555;ZK9+116-ZK9+599。隧道左、右线均采用单项坡,右线纵坡为2.8%、0.9%,左线纵坡为2.8%、0.94%。
        其中隧道KM16+705~KM16+778段下穿河道,该段隧道长75m,埋深为3~5m,属于超浅埋隧道,隧道进口段围岩以残坡积黏性土、强风化岩及中风化晶屑凝灰岩为主,呈散体碎裂结构,围岩稳定性很差。地下水主要为基岩风化带裂隙水,汇水面积小,地下水易于排泄,水量较贫乏,降雨时沿风化裂隙有点滴状出水。
1.2施工难点问题
        结合隧道下穿段的地质条件可知,该隧道埋深与上方河流间距约为3~5m,属于超浅埋隧道,在隧道开挖作业环节极易因振动引发塌方现象,且隧道开挖断面面积为140㎡,在开挖过程中易对围岩产生干扰,甚至造成隧道垮塌问题。根据地质钻孔调查结果,该段隧道下方距地表8m范围内分布有饱和水砂砾石层,8~15m区段由全风化泥质砂岩和淤泥构成,地层整体稳定性较差,易受地表水、地下水影响导致地块崩解。此外,由于隧道下穿河道常年有地表水,流量约为2~30m3/s,且施工区段的地下水较为丰富,易引发塌方突水事故。
2超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管理与监测控制要点
2.1下穿开挖方案比选
        在隧道下穿开挖方案的设计前,需实行河道改移策略,选取河道水流量相对最小的季节开展施工作业。该项目在设计初期拟定以下三种开挖方案:其一是整段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将明挖长度设为75m,施作长度为200m的永久性隧道水沟,但该方案整体造价较高、工期长,施工将使周边道路交通中断[1]。其二是采用综合施工方法,以超浅埋隧道段拱顶120°部分为基准,采用先护拱、后暗挖的方法进行施工作业,依托机械开挖作业方法减少对围岩造成的扰动,但该方案至少需施作90m长的护拱,整体造价仍保持较高水平,并且无法规避对周边道路交通的影响[2]。其三是选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护拱方案,采用机械开挖作业形式,做好初期支护,借助超前支护与衬砌施工技术增强初期支护效果,同时为防止掌子面产生塌方、冒顶事故,可通过施作护拱保障施工安全,该方案能够最大限度规避对施工区域原地表产生破坏,造价、工期均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并且由于施工段属于超浅埋隧道,即使发生塌方、冒顶事故也能够实现对安全风险的有效调控,因此拟选取该方案作为最终施工方案。


2.2超前支护技术
        采用超前砂浆锚杆进行注浆固结作业,依照设计参数完成热轧无缝钢管的加工成型,以拱架腹板预留孔为基准,选用长4.5m的φ22砂浆锚杆作为超前锚杆,利用管棚钻机执行锚杆的钻孔作业,使钻孔直径超出钢管直径5mm左右。将超前锚杆插入引孔中,借助钻机将锚杆顶入围岩内,使得钻孔深度不应小于锚杆杆体有效长度,但深度超长值不应大于100mm,确保注浆孔口压力不超过0.8MPa。随后依照由上至下的顺序执行对称式注浆作业,在管尾端焊接丝口管、安装球阀,用于实现分级升压注浆作业,待观察到开挖面有浆液冒出后利用球阀止浆。
2.3开挖作业
        由于围岩地质条件差,为减小开挖作业对围岩产生的扰动,选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进行开挖作业,开挖进尺深度不宜为0.5~1m。待观察到出土后,自稳时间短时,安排初期支护作业。
2.4初期支护技术
        首先是喷射混凝土,检查隧道岩体喷射面、清除危石,分段、分片、分层喷射厚度为4cm的混凝土,用于实现对围岩的封闭处理。其次是锚杆安装,超前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4.5m,外插角15,环向间距40cm,每排35根,排距3.0m,搭接长度大于1m,施工时应根据岩石节理面产状确定锚杆的最佳方向。依照钻孔、安装止浆塞、安装注浆锚杆、上垫板螺母、连接管路、注浆作业、杆头封堵带帽、注下一孔的流程完成注浆作业。再次是钢筋网片施工,将工厂预制钢筋网片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网片之间的搭接长度必须大于1个网格,网片随支护岩面的实际起伏铺设,并在初喷砼后进行,被支护岩面间隙约3cm,钢筋网搭接处、钢筋网与锚杆连接处须点焊,使钢筋网在喷射时不易晃。
2.5衬砌施工技术
        针对全幅段进行仰拱施工,仰拱为60cm,将堵头模板预留接头钢筋、拱墙衬砌钢筋接茬部位进行错位搭接,选取帮焊接头维护钢筋焊接质量。在模板支撑结构设计上,选取满堂支撑形式,利用千斤顶与铰动钢模连接,在钢模上完成φ25双层钢筋的布设,用于优化支模质量。在拱墙施工环节,本项目中设计拱墙为55cm,待观察到围岩、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均保持稳定后,安排施工人员进行拱墙施工作业。依照上、中、下分层进行台架设计,选取加劲肋条设置在相邻两层之间,依照分层、对称形式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将分层浇筑厚度控制在20cm以内,保证相邻层间的间隔时长不超过0.5h。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环节,需注重选取3~5m长的软管加接在出料管前端位置,将管口下方与台架下层结构的间距控制在15cm以内。待浇筑至台架顶部时,应选取堵头顶端部位预留孔洞,选取φ50mm排气管插入孔洞中,利用排气管促进空气排出,减少因混凝土受温度变化影响产生收缩现象所造成的空隙,并且做好空隙部位的填实处理,确保混凝土坍落度不小于200mm。
2.6监控量测要点
        为针对隧道施工质量进行监测管理,需选取隧道拱顶、拱腰、仰拱三个部位进行监控点位的布设,将各测点的间距控制在5m左右。待完成隧道开挖与初期支护作业后,应结合预埋点位布设情况进行监控量测点位的布设,依照2次/d的频率进行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当持续监测7d后观察到数据未发生明显波动,即可停止监测,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验收作业;倘若观察到数据存在异常波动,则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异常原因的排查,并协商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在该项目中从施工开始至检查验收共耗时70d,通过汇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隧道拱顶的沉降量基本控制在稳定范围内,隧道收敛平均值控制在1.5~3.6mm范围内,符合施工安全管理要求。
结论:针对超浅埋隧道施工的技术要点与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应在施工前结合地质勘查结果与项目建设要求进行施工方案的比选,明确影响施工质量的干扰因素与防范措施,严格遵循施工流程加强对初期支护、超前支护、衬砌施工等不同环节技术要点的把关,并通过监控量测强化工程质量保障,最终顺利达成施工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游.富水段浅埋暗挖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9,(26):105-106.
[2]李金龙.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地面沉降控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07):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