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有限公司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16
摘要:当前,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中存在着一些关键问题,如缺乏整体规划设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足、地勘设施条件薄弱、历史遗留问题多等,不利于企业的稳定经营与长效发展。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地勘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尝试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关键问题
引言: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地勘单位开始进行分类改革。改革后,公益类占80%以上,生产经营类占20%以下,地勘单位分为生产经营,主要发展路径为企业化改制。现阶段,一些地勘单位在管理和发展方面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导致其企业化改革进展比较缓慢。
1、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1.1地勘单位缺乏主动探索
当前,地质工作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从宏观经济形势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大,贸易中断继续发生,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从产业管理的角度看,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部分大宗矿产供应压力下降,勘查投资随之减少,地质勘查进入向下调整阶段;对于地勘单位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仍然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低、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针对新时期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传统地质工作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地质勘查设施明显不足思想认识和适当准备。在深化工业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没有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解决产业结构现代化问题,创新能力的提高、设备技术的改进、人才队伍的创建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提高,都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1.2地勘单位自身基础薄弱
长期以来,国家地勘单位处于“劳动经济”状态,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分散,没有稳定的产业,管理方式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在原有“产业化、多元化”政策幌子下形成的企业大多规模小、资质低、竞争力低,经过多年的发展,地勘单位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高。但由于企业改革进展缓慢,尚未进行深刻的结构调整,具有地质远景特色的支柱产业尚未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地勘单位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地勘单位属于公共设施。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初始资本积累较低,经济实力不足;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多,“企业支持企业”负担重,历史欠账多,不利于地勘单位转制和现代化建设;第三,由于地勘行业的产业性质,其发展依赖于矿业,但地勘单位取得的勘探成果和开采利润大部分由政府分配给矿业公司,使地勘单位的实际退化较小,没有发生相应的积累,市场竞争力较弱,由于以上原因,地勘单位的基础相对薄弱。企业改制后,在人才、技术、资金、矿业等方面没有效益,没有有效的优秀资产支撑发展,生存发展面临严重危机。
1.3历史遗留问题多
地勘单位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1]。地方政府实施后,国家在矿业权分配、税收政策、基础设施、职工住房等方面有了一些配套措施。但实施规模较小,当前,地勘单位存在的历史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培训多年的从业人员和现有的从业人员拖欠太多。住房援助在改革进展方面没有得到充分解决;二是退休人员负担重,地勘单位退休人员多,有的达不到社会协调;三是“满额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与其他事业单位不同;四是职工思想观念落后,队伍结构和素质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地勘单位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能轻装上阵。
1.4人才专业素质较低
人才队伍是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其人才结构决定了地勘单位转企改制后的后续发展,目前地勘单位大多实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鉴于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必须加以改善,否则不利于长期稳定发展。
目前地勘单位人员结构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但从专业机构和现有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分配很难平衡,存在的问题有:外勤人员比例小,中青年技术骨干缺乏,高技能技术人员缺乏,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年龄不足,工作场所雇员和领取养老金者的比例失调,特别是缺乏了解技术、管理和市场的集合人员,二是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受体制机制影响,地勘单位内部人才建设不完善,难度较大地勘单位的工资制度缺乏竞争力,在工资分配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难以留住人才;分配机制不公平,关键人才价值没有体现,福利待遇没有吸引力,中青年人才少,年龄差距明显。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地勘单位分类改革不断推进。与此同时,地勘单位的外迁,特别是中青年人才的流失也在增加。然而,地勘设施竞争力的下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人才流入管理体制相对完善的民营企业或合资企业。
1.5发展后劲不足
从地勘单位自身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薄弱、人均净资产低、历史遗留问题多、债务过重、负担过重;集团公司虽然成立,但受政策和制度的限制,缺乏独立决策,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改革和产业转型以及地勘设施的现代化,必须提高地勘能力。另外,改革要求大量业务骨干和生产一线人员提前退休,增加了单位的工作难度;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弱。大多数地质勘探设施涉及地质勘探或扩建行业。企业太多,产业太复杂,附加值低,产量低。多种经营难以发展,支柱产业难以形成,这些问题关系到地勘单位的发展。
1.6内部管理问题较多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地勘单位引入了平行管理体制和公司市场机制的双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率。因此,地勘单位转企改制后,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目前,一些地勘单位在实施收入分配激励、强调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而且,地勘设施初始积累量小,资源基本没有积累,特别是优质采矿权稀缺,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2、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有效措施
2.1完善顶层设计
地勘单位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和深水区。依靠地勘单位自身完成改革难度较大,迫切需要进行顶层科学设计,顶层设计要向优化产业结构方向改革地勘单位,实行国企分开,市场化经营管理。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支持措施,确保地勘单位改革后保持活力。
2.2增强改革的动力
为适应新时期地质工作的新要求,要转变生产方式,创造几个增长点,大力发展大型地质和新能源产业。
2.3加强资源整合
为了进一步明确体制机制,可以同时进行产业兼并重组和内部资源整合,以实现资源优化的目标。同时,要加快培育支柱,释放发展活力,提高经济水平,形成现代地勘单位[2]。
2.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国企分开,规范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改革地勘单位现有的人事管理模式,充实人才队伍,创新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创新动力。
总结: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地勘单位要打造核心竞争力,顺利转型为现代企业,就要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优化和完善地勘单位现有的企业文化体系。同时应该重视资源整合,将企业制度充分调整,使公司充满活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地勘单位改革将面临的“三大考验”[N].中煤地质报 中央级,2019-9-9(51).
[2]王溦溦.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关键性问题分析[N].中国矿业报 中央级,2019-6-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