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薛亚茹
[导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类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薛亚茹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1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类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信仰的重要支撑和灵魂,是构建中华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努力提高整合度,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繁荣。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文化建设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品牌化、项目化建设不足
        一些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建设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明确,顶层设计不足,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协调的规划。在整合过程中,一些高校出现了程序化、内容趋同的现象。整合的方式和载体缺乏特色、新颖性和创新性。整合的形式和宣传手段陈旧。品牌和项目的运作不符合学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造成师生参与度低,校园文化建设难以取得成效。
        1.2高校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与重要性认识不足
        1.2.1学生接触较少
        有些大学,特别是专科学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较少。以各科课程为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大学语文、中华文化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书画、武术、戏剧、太极拳等,及格率较低。对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分类深度教学体验课程,网上课程较少。与学科相比,大多数高校教师更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文史哲理素质的培养参差不齐,很少有人想到如何通过言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理解,职业教育缺乏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明显。
        1.2.2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影响
        网络时代,大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大学生对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研究古典文学、诗歌、宋赋等传统文化书籍,没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在主动学习、主动理解、主动实践的理论基础上,“易知难行”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思维倾向于片面性、形式性、肤浅性和娱乐性。要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思想高度和深度,很难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越做越难,导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不佳。
        1.3新媒体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导向功能不足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传承。高校传播方式的单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双微”平台、官方媒体和政府媒体,“双微”话题缺乏主动互动,校园新媒体生态矩阵尚未形成。一般来说,在校园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是以传统的方式在师生之间有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是有效提高文化建设水平。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没有实现有效融合,师生之间也没有有效的文化导向。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2.1统筹规划,健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机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应孤立开展,而应纳入高校整体发展战略。要有计划、有组织、有层次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组建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总体规划,协调促进相关领域的工作,明确学校内其他工作机构。形成清晰的层次化工作形势,结合纵向领导和横向力量,建立学校校园文化体系,加强制度的严格约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适合日常管理学校特点的日常管理标准。


        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教学科研相结合
        2.2.1努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
        要使师生在教学中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要进行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和艺术体育教学之中。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我们将逐步建立新的综合人文课程、体验课程和在线课程,坚持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继续指导大学学生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指南输入经典,理解经典,阅读经典,欣赏经典,并培养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2.2.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科研
        依托现有相关研究机构或学校项目基地,组织各类科研团队,设立专项研究项目,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有条件的大学可以将学校的历史,当地的文化等等结合起来。为了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读者。围绕培养人才的目标,继续探索大学如何更有效地继承中国传统的卓越文化,并阐明如何交流,促进、转化和使用卓越人才的价值、内涵、形式和手段。在新时代的中国,这能够充分体现优秀中国传统的文化的现代价值和全球重要性。
        2.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结合
        2.3.1加强大学的宣传思想工作,促进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
        着眼于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教师和学生需要沉浸在强大的文化营养中,以实现一致性。在师生之间的价值观,方向和行动上,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后继者,并对学生进行培训。在深入研究师生文化需求的基础上,该大学的宣传思想工作以需求为导向,注重实践成果,并继续促进校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
        2.3.2通过媒体等方式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使用校园广播,学校报纸,出版物,海报,主题展览,展板和其他传统媒体来加强校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媒体的补充和融合。学生很容易接受并适应学生的特点和时代。通过会议、网站或者文化工作室的形式,“两个微观”平台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更好的沟通效果。重视对网络信息提供者,学术带头人,文化老师,骨干队伍等的教育,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达积极的看法,并交流教师的利益。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并很好地交流校园故事和中国故事。师生们感受到了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温度,深度和广度,并感受到并强调了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和谐。
        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实践中,要把传承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深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认识,“实践”方法可以从肤浅的认识出发。通过在宣传和传播的不同层面上对理性理解的改变,认识到文化传播,文化保护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帮助大学生拥有更包容和深入的视野。国家政策了解国家和社会中国的发展与变化使他们拥有更强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高校能够利用各种机会,以各种主题进行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以及各种主题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社会团体和社区之间的经验和成果交流。
        结语
        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为许多优秀学生所继承和学习。营造精神文明,首先要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日常生活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科学利用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知识,它将大大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发挥有效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马若璇,麦荣勇.“互联网 +”环境下传统文化进校园有效途径 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6):202-204.
        [2]李西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西 安:西安科技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