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土地整治工作的创新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尹龙
[导读]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尹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测绘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摘要: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奠定了稳定基础。为提高土地整治工作水平,仍需要加强土地整治创新思考。下面文章结合当前问题,探讨土地整治工作措施。
        关键词:土地整治;整治工作;工作创新;土地管理
        引言
        具体来讲,土地整治指的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工程类、生物类管理措施的综合运用,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科学管理土地资源,促使土地资源高效化利用的目标得以实现。土地整治管理效果会对人们生产生活环境产生直接影响,需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现阶段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中暴露的不足,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1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不断扩大,导致建设用地需求和频繁占用耕地问题逐年增加,人地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整治是有效补充耕地、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耕地后备资源短缺,且多属于难利用地,整治开发利用难度大。土地整治工程就是为了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最终达到能动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然而,土地整治工作涉及范围大,自然、经济、社会背景复杂,技术要求高,政策性强,制约的因素多。因此土地整治往往呈现不同的问题。如果是土地整治工程在开工前期规划不足,将会导致后期土地的利用方式难以得到实现。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先进技术,忽视了社会、生态效益等,将会导致后期的管理、经营乏力,整治的区域土地利用率不高,生产效益低,甚至再次荒废等。因此,针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和关键问题,还需要做好土地整治管理工作。
        2土地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土地整治生态建设意识不足
        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在土地整治上起步较晚,在土地整治理论和实践经验上都还不够成熟,因此,虽然当前我国在土地整治中已经开始逐渐有了工作经验,但是仍然没有发达国家的土地整治体系。一方面,在我国土地整治工作中,由于发展较晚致使在整治的过程中,对土地整治的认知不够全面,缺乏相应的土地整治经验和修复经验,从而在整治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很多人认为土地整治就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和项目,没有对土地整治的重要性有高度的认识,这就会导致在土地整治工作时的核心目标把握不准,相应过程的实施机制不够完善;此外,由于我国土地整治的开展时间还相对较短,在开展整治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对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进行良好的规划,这就会对整治的最终成效产生影响,导致土地整治工作的效率水平不高,尤其是在区域与国家土地之间的开垦计划有着整体性不足等相关问题。因此,土地整治领域不仅需要有关专家和研究人员共同进行讨论研究,还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生态建设体系,再结合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符合实际的土地整治工作规划,以促进土地整治工作有效地开展。
        2.2整治管理规范化不足
        土地整治项目具有较长的管理周期,通常在1~2年左右,这样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将会显著弱化,影响到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导致一系列漏洞问题的出现。同时,在管理过程中,部分人员对经济效益盲目追求以及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不足等,造成整治管理规范化不足,严重地影响到土地整治管理的效果。
        2.3土地整治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尚无土地整治的法律法规,多以规范性文件为主,土地整治工作地位不高仍是客观现实。同时,目前土地整治主要停留在项目管理层面,与综合性需求有差距,相关标准的宣传培训、跟踪评估等不够及时,存在标准使用受限、应用转化效力低等问题。此外,地方土地整治机构人少、事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土地整治中介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并存在技术力量分散、技术水平差异大、技术推广应用不足等问题。


        3土地整治工作发展措施
        3.1强化生态管理的意识
        土地整治工作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所影响,具体可能会改变整治区域中的土壤、空气质量以及水源导致自然平衡被打破。因此,为了降低土地整治工作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进行土地整治时,一定要在生态环境和人类和谐发展的理念下,结合整治区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健全、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方案,并从整个生态系统完整性角度来考虑问题。例如,可以通过构建全国自然环境保护平台,首先通过其宏观自然环境进行规划,其次再按照城市和农村的不同要求进行整治,如果属于城市范围的区域,那么就可以针对城市的特点,保证城市规划合理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使景观多样性构建良好的生态空间;如果属于农村范围的区域,就要首先发挥土地集中管理的作用,加强土地的规模生产能力,再对生态环境的功能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土地治理的具体化操作,提高土地整治的针对性。
        3.2强化整治项目周期管理
        由于土地整治项目具有较长的周期,为切实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要将动态化管理模式构建起来,贯穿于土地整治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首先,项目立项环节内,工作人员需阶段划分工程项目,在衔接各个阶段的基础上,明确各个阶段的管控重点。其次,项目管理过程中,需深入分析管理人员流失的原因,采取解决对策,增强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且科学协调土地整治项目的质量、生态等关系,科学、规范变革项目设计内容。最后,由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质量受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的直接影响,因此,需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相关单位需大力培养现有人员队伍,将学习活动定期组织起来,促使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业务能力等得到不断提高。同时,要将奖惩、考核机制构建起来,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的实施状况,这样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能够得到提高,有助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规范化的增强。
        3.3健全政策管理体系
        按照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思路,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立项、施工、变更、竣工验收等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及任务要求,规范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运行;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搭建“全国—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信息系统,实行全生命周期监测与信息化管理,实现数据共享与信息交互。
        3.4提高土地整治工作水平
        土地整治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策的贯彻落实离不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进一步完善补充土地整治工作的相关政策条例,为土地整治工作保驾护航。有关部门应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将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点审查项目,重视环境专家对项目环境问题提出的指导意见,成功立项的项目必须同时兼具科学性与合理性。我国的土地整治产业化发展尚未建设完全,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在探索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参与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情况容易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如产业发展方向、财政、税收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建立与完善应与土地整治产业化政策的发展脚步协调统一,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推动土地整治朝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都在持续发展地背景下,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已经受到了国家和人们地高度重视,成为了我国现在重点开展地一项工作。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要想实现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强化生态管理意识、提高土地整理工作水平、健全政策管理体系,从多方面提高土地整治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戴金焕.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247-247.
        [2]赵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砖瓦世界,2019(16):166-166.
        [3]何昱.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南方农机,2019(15):266-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