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测定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上   作者:周凯
[导读] 对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进行测定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周凯
(上海市浦东新区芦潮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308)

摘要:目的:对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进行测定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93例肝癌患者,将其作为此研究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1例作为此研究对照组,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肝癌Ⅰ期、Ⅱ期、Ⅲ期、Ⅳ期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癌患者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与其肝功能损害有直接联系,可定期对其进行检测以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情况。
关键词:肝癌;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检测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疾病,是来源于肝细胞肝细胞和肝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疾病早期时症状无特异性,中晚期时患者会出现肝区疼痛、乏力、消瘦等症状,随疾病发展患者病情越来越严重,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肝脏凝血、抗凝、纤溶因子合成的场所,而当机体的肝细胞受到损伤凝血或是纤溶系统的平衡会被破坏进而导致出血,其发生率主要与患者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有关,有研究资料显示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和肿瘤及肝功能损伤有较大的联系,本次研究通过对其测定评估肝癌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93例,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将其作为此研究观察组,其中男性49例、44例,年龄48-76岁,平均(57.8±4.3)岁,其疾病分期为Ⅰ期26例,Ⅱ期21例,Ⅲ期24例,Ⅳ期2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1例将其作为此研究对照组,其中男性、女性各50例、41例,年龄45-76岁,平均(57.4±4.5)岁,经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显示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1)观察组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癌[2];(2)已签订知情同意书且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3)年龄45-76岁。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精神疾病难以配合检查的患者;(2)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3)拒绝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及体检者。
1.2方法
  抽取1.8ml静脉血,将109mmol/L 0.2ml枸橼酸钠,将抗凝剂和全血根据1:9的比例混合均匀,3000r/min离心10min,2h之内对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进行检测。
1.3评价指标
  采用型号为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两组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动进行检测,D二聚体定量应用乳胶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抗凝血酶活性应用发色底物法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4.0处理本文相关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n,%),卡方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肝癌Ⅰ期、Ⅱ期、Ⅲ期、Ⅳ期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肝癌是世界上第6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病因是丙型肝炎病毒及饮酒所致,好发于肝硬化、乙肝患者、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中,随疾病发展若不能及时治疗会使患者出现先多种症状,且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高血钙等,所以应及时予以治疗。肝脏在凝血及抗凝动态平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肝癌患者来说,其肝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而被破坏,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会导致机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且临床中对肝癌患者会应用化疗以达到治疗的作用,用以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进而延长其生存期,虽有效果但是化疗产生的毒素会导致血管损伤, 激活凝血进而增加其易栓性[3-4]。
  D二聚体定量是降解产物,当其浓度升高时就可表明机体内有血栓形成,对于肝癌出血患者,继发性纤溶亢进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血浆中D二聚体定量会逐渐上升,可能是因为癌细胞释放ADP导致血小板聚集,并且血管再受到癌细胞的侵犯后,血管内皮受损会释放出胶原裸露激活因子,进而形成微血栓。另外肝癌患者疾病随时间不断发展,机体肝细胞被破坏,损伤血管内皮的同时会激活凝血系统,且纤维活性明显增加就会导致纤溶亢进。抗凝血酶是凝血的辅因子,当其活性降低时肝素抗凝血活性也会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血栓的形成,抗凝血酶降低主要是肝病患者的肝损害比较严重导致获得性合成减少,且肝癌患者癌组织崩解,其纤溶系统动态平衡主要与坏死释放促凝物质有关。肝癌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是门静脉癌栓,发生率可达到20%-70%,其不仅能使肿瘤细胞进行转移及散播,还能引发腹水的发生,甚至会使机体肝功能出现衰竭,若未能给予有效的治疗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肝癌Ⅰ期、Ⅱ期、Ⅲ期、Ⅳ期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肝癌患者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与其肝功能损害有直接联系,可定期对其进行检测以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情况。
参考文献:
[1]王诚,陈厚斌,田泽彬,等.抗凝血酶Ⅲ在预测肝细胞癌术后肝衰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023(020):66-69.
[2]卢建新,陈作波,陈晓敏.监测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20,018(001):12-13-21.
[3]张志成,郑锐年.不同阶段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栓塞化疗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15):14-18.
[4]陈峻,徐升强,曹文操.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联合检测的临床价[J]. 血栓与止血学,2019,25(001):27-28.
[5]李晓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45(12):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