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上   作者:梁春妹
[导读]

梁春妹
(筠连县人民医院;四川筠连645250)

   由于低位直肠癌或者其他疾病治疗的需要,在治疗过后会给患者留下永久性的肠造口,一般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在患者的腹壁进行开口,然后把近端结肠固定在腹壁之外,从而有利于排泄粪便,在治疗过后也不会再恢复原状,由于功能的特殊,也把它成为人工肛门。这种肠造口改变了患者的排泄方式,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有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我国现有肠造口患者数量约为100万,每年还会新增十万左右的新患者。肠造口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社会的压力,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肠造口患者和正常人一样,不仅仅需要活着,更要活得有尊严、活得更快乐。我们应该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术后评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努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特点
   恐惧、焦虑、自我形象紊乱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手术的多为直肠癌的患者,他们面列癌症和形象破灭的双重打击,往往会十分恐惧、忧虑,甚至影响睡眠,身体状态也随之大幅下降,而对术后的结肠造口又让他们不得不改变排泄方式,对排便失去控制,粪便泄露、皮肤刺激、异味环绕都会让患者的处境十分窘迫,患者对于这些突然的变化不能很快适应,又缺少对结肠造口手术的认识,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护士的术后治疗和对人造肛门的护理。结肠造口手术的患者会觉得自身状态十分奇怪,会十分担心亲人、朋友对自己的态度,觉得身边的人会嫌弃自己,慢慢变得沉默寡言,抑郁焦躁;因为结肠造口患者可能长期处于卧床状态,日常的生活起居和造口护理都有他人进行,所以可能会产生依赖他人的心理,连一些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小事也要让别人帮忙完成,彻底放弃自己。结肠切口患者一般为癌症患者,所以癌症的化疗会产生很高昂的费用,化疗后的脱发等其他症状也会进一步加重永久性结肠切口患者的心理负担。
   永久性结肠切口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在不同性别中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因为男性结肠切口患者在手术前大多数会承担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里的顶梁柱,而现在由于疾病需要长期卧床,他们会担心家人的生活,会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所以烦燥、焦虑的心态较为普遍。


而女性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较差,在经历手术并得知术后后遗症之后会十分恐慌、伤心,往往会大哭,因为她们是孩子的照顾者,同时也会更加在意外在形态,她们会担心孩子和丈夫的日常生活问题,以及夫妻之间产生的新的情感问题。
   最后是老年患者与中年患者不同的心态差异。老年患者往往在经历人生的大风大浪,尝尽世间百味之后,可以理智的看待疾病产生的影响,往往会遵照医生的嘱咐,配合家人的辅助治疗护理,但也不排除有一部分老年患者缺乏对基本医学知识的理解,对手术十分惧怕,这类患者的家属往往不会事先告诉患者需要进行的手术以及术后的后遗症。一部分有医疗常识的老年患者,他们会更倾向于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病情,然后谨慎注意术后的注意事项,调理身体,降低疾病的复发,他们会更加在意日常的饮食,往往会十分担心肠梗阻、造口皮肤湿疹等其他并发症的出现。而中年患者则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上有父母需要照顾,下有子女需要支援,他们对疾病往往十分担忧,对术后的症状十分惧怕,而且夫妻之间的感情和性生活也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困扰,但又无人诉说或不好意思说出口,产生很多忧虑。
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往往会由于疾病的困扰,身体的奇特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家人又迫于谋生没有时间陪伴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很好地和患者进行交流,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使用适当的心理疏导技巧,耐心地和患者进行沟通,针对患者不同心理问题进行逐个解决,但患者可能仍然不愿意和他人交流,所以医护人员需要采用更多变的方法和技巧,达到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目的,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敢于同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通过和患者的不断沟通接触,排除患者内心的障碍,让患者以更加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拥有更稳定的情绪和更坚强的意志。医护人员也可以和患者描述术后恢复好的情景,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其次,在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之后,也要加强患者家人的心理教育,让家属也能对疾病树立正确的认识,帮助解答病人家属的疑惑,多进行健康知识的宣讲,消除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恐惧。特别要重视家庭经济较差的患者,他们的风险抵御能力弱,心理问题会更加严重,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为他们详细讲解医疗政策,宣讲医疗改革政策。最后在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患者饮食和作息的规律,从而更快地恢复患者的身体状态。
   总之,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恐惧和焦虑情绪都会消除,也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创造一个刚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帮助患者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让他们放下思想的包袱,以更快的速度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