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抗精神病药物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上   作者:周多斌
[导读] 比较几类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周多斌
         (安徽省淮南市精神病医院;安徽淮南232052)
摘要:目的 比较几类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均分成2组,各60例。其中1组使用典型抗精神药物,2组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基线PANSS及PSP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及24周时2组PANSS总分明显低于1组(P<0.05),且两组治疗12周与24周时与同组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及24周时2组PSP评分均明显高于1组与同组基线值(P<0.05)。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更优,值得推广。
关键词:典型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疗效;社会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everal types of antipsychotic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nd their impact on social 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8 to May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each with 60 cases. One group used 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and two groups used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aseline PANSS and PSP tota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total score of PANSS in 2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1 at 12 and 24 weeks of treatment (P<0.0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aseline values of the week group and the same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SP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t 12 and 24 weeks of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baseline values of the group 1 and the same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nd its better impact on social function are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 Typical antipsychotics;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efficacy; social function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且社会迎来转型期,使得人们工作与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精神疾病患病人数也逐年增长。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疾病,表现为意志行为、认知及情感等多方面存在障碍,主要特征为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患者社会功能多被严重削弱,为当前全球范围经济负担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当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机制,多认定本病密切关联于环境与遗传,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递质失调及受体功能异常也会诱发本病,故而当前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功能在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5-羟色胺能、多巴胺能及谷氨酸能等系统。目前有两大类抗精神病药物,即典型与非典型,前者只能改善阳性症状,对有突出的阴性症状者无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多;后者疗效更优且副作用更少,大量研究证实其可对患者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予以改善[1-3]。现纳入患者120例,比较典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临床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均与《中
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身段标准(CCMD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相符,PANSS评分不低于60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排除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或内分泌疾病、严重物质依赖如酒精或药物及暴力行为或自杀倾向明显者。将120例随机均分成2组,各60例。1组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为19~53岁,平均年龄为(33.6±5.7)岁;2组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为18~55岁,平均年龄为(35.0±6.2)岁。2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于入组前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于入组后14d内逐渐将实验药物剂量
递增的同时减少原用药物至完全停用。1组、2组要严格遵循临床合理用药原则,依据病情合理调整至推荐治疗剂量。1组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其中17例氯丙嗪(每天200~500mg,常州康普药业),12例奋乃静(每天30~60mg,上海朝晖制药),16例舒必利(每天200~1500mg,上海信谊),15例氟哌啶醇(每天10~40mg,宁波大红鹰药业)。2组使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其中利培酮21例(每天2~6mg,江苏恩华药业、山东齐鲁制药),奥氮平20例(每天5~20mg,江苏豪森药业),阿立哌唑19例(每天15~30mg,成都康弘药业、上海中西药业)。试验期间两个组不可使用抗惊厥药、抗抑郁药。对于失眠严重者可酌情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对于急性肌张力障碍者可给予苯海索,对于胃肠道反应明显者可给予维生素B6,对于心动过速者可给予普萘洛尔。
1.3观察指标
于入组时、治疗12周及治疗24周时使用以下量表评估临床疗效及患者社会
功能:①PANSS:共30项,其中7项阳性量表,7项阴性量表,16项一般精神病理量表。采取7级评分法,无为1分,极度为7分,总分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②PSP:主要包含4方面内容,即社会中有用的活动、干扰和攻击行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自我照料。采取6级评分法,100分为总分,分数越高代表社会功能越优,其中>71分提示轻度困难,31~70分提示存在程度不一的残疾,<30分提示功能非常差,需要特别支持与密切监护。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获取数据均使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标准差()和均数,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各个阶段PANSS评分比较
   治疗12周及24周时2组PANSS总分明显低于1组(P<0.05),且两组治疗12周与24周时与同组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精神疾病,全球范围内其发生率为1%,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统计结果表明我国2015年有1亿以上的精神疾病患者,其中不少于1700万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4]。当前普遍认为本病发生机制为中脑边缘多巴胺功能异常活跃诱发阳性症状,而阴性症状则因前额叶多巴胺功能低下诱发[5]。以往临床使用药物治疗精神病患者时多关注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改善与恢复其社会功能的重要性等同于控制临床症状,因为只有社会功能得以恢复才能够回归正常生活,因此当前药物的研发与利用不再单纯将有效性与安全性作为考虑指标,还要考虑医疗资源消耗与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致力于以最少的医疗费用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将患者社会功能最大限度改善[6]。
   当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措施仍为药物治疗,合理选择药物,并把控好药物剂量,避免联用于其他药物,以将阴阳性症状有效改善。药物种类不同其作用也不同,相较于典型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优势在于有更广的作用谱,不仅可有效改善阳性症状,对于情感症状与阴性症状亦有显著效 [7]。本组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基线PANSS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及24周时2组PANSS总分明显低于1组(P<0.05),治疗12周及24周时2组PSP评分均明显高于1组与同组基线值(P<0.05),与报道相近[8]。
   综上所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特别是利培酮或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明显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值得推广。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还受药物副反应影响,但本文未详细分析,未来还需开展大型随机样本对照实验,详细观察药物副反应会如何影响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韩笑,崔利军,魏志刚, 等.六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内分泌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3):5752-5754.
[2]刘珺,管娟,周聪.3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糖脂代谢、肝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1):61-64,81.
[3]蒋合萍,谭友果.奥氮平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19):2258-2260.
[4]王小军,张群.奥氮平与氯丙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对比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7):1110-1112.
[5]王丹丹,张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神经免疫机制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9(7):795-799.
[6]马显明,史欣慧,黄龙辉, 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40例用药情况调查[J].医学综述,2019,25(20):4152-4155,4160.
[7]俞悦,孙晓花,姚苗苗, 等.奥氮平缓释片抑制miRNA-17-5p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制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11):1710-1712.
[8]兰智勇,胡伟明,张驰, 等.奥氮平缓释片、氨磺必利、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社会功能及服药依从性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8,20(2):216-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