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中医康复的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上   作者:梁红玲
[导读]

梁红玲
(崇左市人民医院;广西崇左532200)
           
摘要:脑卒中疾病发病后,不仅要予以对症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还需要尽早的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与患者的日后恢复有关,在康复医学积极建设和发展下,新型的康复技术得以利用,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尤其是在治疗脑卒中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基于此,在本文中对脑卒中患者的中医康复治疗进展做出探究。
关键词:脑卒中;中医;康复治疗

  脑卒中多属于一种老年疾病,会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伤害,且发病率比较高,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手术中,很容易出现偏瘫现象,并且半身不遂,患者的一侧下肢肌肉运动功能不足,神经功能薄弱。临床治疗中,不仅有药物治疗,还有预后治疗,但这些治疗效果都不显著。中医康复治疗作为一种医学技术,能够促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一、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
  我国在治疗脑卒中疾病中,都增加了早期的康复治疗,一般情况下认为脑卒中患者进行的康复治疗从开始时间到发病后的时间不等,且康复治疗的介入时间也将给康复效果带来影响。在相关研究中,脑卒中康复治疗开始介入的时间还不一致,很多研究认为,在脑梗疾病发病后,尽早的进行康复训练将有利于治疗效果的获取。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尽早康复治疗会影响到神经功能的恢复,不利于康复效果的获取。早期康复训练的优势,一般和脑卒中发生后的细胞因子表达增高有关系。经过研究发现,很多的神经生长促进因子,特别是神经生长因子、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这些因子的增加,在脑梗死后,脑组织神经的可塑性动能将有效促成,在这个时期进行康复训练将获得最佳效果。并且,在脑梗死后,对肢体的皮层功能脑电地形图进行研究发现,在康复介入后,皮层重组需要时间,尽早康复将有利于肢体皮层地形图的有效保留。尤其是存留的皮质,在早期康复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随着康复时间的增加,存在的敏感性将降低。尽管如此,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如果过早以及过强度的进行康复训练,也会给神经功能恢复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比如,某研究中两组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中,分别进行动脉结扎术,且时间维持在24小时和7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其研究结果发现,24小时后进行康复效果更好。主要原因是早期康复训练会使谷氨酸盐增加,且梗死周边区皮质兴奋过度。有关研究中发现,现在皮层梗死的大鼠中,尽早的进行侧肢体康复训练会导致梗死周边皮层组织水平降低,该指标和神经可塑性恢复功能有关,不利于早期功能的有效训练。目前,尽管对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国内国外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更加稳定的情况,神经系统症状不能进展超48小时[1-3]。
二、脑卒中中医康复的治疗进展
  近几年,康复医学是基于神经生理学、运动力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基础条件上,增加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和理念。比如,运动再学习方案、强制性运动治疗方法、机器人辅助康复设备等,增加各个要点的研究,将获得更大治疗效果[3-4]。
(一)运动再学习方案
  该方案是由澳大利亚物理治疗师提出的,我国在近几年对康复治疗予以更多重视。该方案的形成,是利用生物力学、运动科学、心理认知学和神经科学等理论作为重要条件,将作业和功能作为积极引导,在患者主观意识和认识情况得到控制的条件下,按照科学的运动方法,实现再教育,以确保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尽快恢复。同时,运动再学习治疗方案的使用还结合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所有康复措施的利用都是基于患者主观意识基础上实现的。利用的训练方式具备一定的科学性,能够按照不同的患者情况,给出合理的任务,尤其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中,将获得积极效果。有相关学者认为,运动再学习治疗方法和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比较,更有利于患者身体功能水平的提升。并且,该治疗方法也将展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和功能性理念。还有学者在研究中表明,利用运动再学习对8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发现使用后脑卒中患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能够使运动功能积极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9]。
(二)强制性运动治疗方法
  该治疗方法是新兴的一种康复治疗方式,主要是对健侧上肢予以限制,以达到强制性使用和训练的目的。在实际利用过程中,是基于神经科学和行为心理学造成的。利用神经行为学方面思考增加对脑损伤偏瘫患者的研究,大量资料调查能够发现患者的上肢残余运动能力和实际差异性比较大,而对于脑卒中慢性期患者,则有利于上肢运动功能的增强。强制性运动治疗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避免健侧肢体的使用。第二,对患者进行集中以及强制化训练。第三,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训练内容。将该方法应用到脑卒中患者慢性期治疗中,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尽管针对急性期或者亚急性期的问题比较少。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探究。从相关研究中了解到,有68%的患者对该治疗方法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强制性的练习和佩戴强制性装置不适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比较差,在整体执行期间还需要进一步改善[10-17]。
(三)机器人辅助运动治疗方法
  当前,新型康复理论以及各种康复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更简单。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定,能够使康复机器人不断应用到临床上。机器人辅助设备的利用,将能够使康复人员减少工作量,促使患者参与积极性的增强,整个康复治疗也将得到系统化的发展,也将促使康复训练强度、训练时间的积极评价。某学者在研究中对为期12周的机器人辅助研究分析发现在12周的时候,上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在36周的时候,经过相关指标评价,发现都优于比较组。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机器人辅助治疗方法和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其结果更好。但是,在临床上对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比较少,对具体方案没有明确界定,且我国的脑卒中患者比较多,相关的医生资源少,在发展机器人辅助康复技术中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18-21]。
(四)减重步行训练
  该方法主要是使用减重吊带,患者在步行的时候,能够使下肢负担降低。且利用运动平板增加步行功能的训练,主要是针对下肢运动功能进行康复的一种措施。该方式的使用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些安全的治疗环境,尽管患者在无人的条件下也可以独立锻炼,患者的治疗自信心不仅会增强,也会使医生工作量有效减少。经过相关研究,对脑梗死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做出详细研究,其结果发现该方法能够促使患者步行功能尽快恢复。还有相关报道针对不能行走的患者利用该方法获得独立行走的时间和一般方法比较提早两周。在实际利用期间,该方法需要将减重的程度控制在40%以下,且训练活动的平板速度最好与普通的步行速度接近。


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的心率比较高、血压高,且胸前不适或者出现头晕等情况,要马上停止训练。
(五)运动想象治疗方法
  该方法主要提高运动功能,进行反复运动,不会出现任何的运动输出情况。基于运动记忆,在患者的大脑中激活某个活动区域,以促使运动功能提高的目的。从相关的神经科学方面研究了解到,运动现象方式的激活和相同运动下激活的区域一致。所以说,通过运动想象能够增强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运动想象和实际训练的相互结合,将促使肢体功能的增强,获得较高的MIT效果。经过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在相关资料研究中,发现MIT和传统治疗方式的结合,其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式[22-25]。MIT不需要患者进行实际运动,所以,应用要丧失运动功能患者中实现早期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增强其安全性。同时,该治疗方法投入的成本比较少,为其提供的实践机会比较多,治疗效率较高,适合临床上的积极推广。但是,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际研究比较少、机制不明确等。
(六)针灸治疗
   选择有关的穴位进行针刺,如果没有固定患者可以进行头部电针刺激,基于患者的耐受度,利用运动治疗方法和作业治疗方法,且结合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针灸位置主要选择患侧的上下肢体两个穴位,在针刺接通后通电针,利用疏密波予以刺激。
(七)推拿治疗
  为了获得疏通经络的目的,可以选择适合穴位予以针刺,并利用滚法、按法、揉法等进行。比如,比较严重的患者利用放松手法,重点缓解,其中注意手法不能太重。
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在现代医学不断进步和发展下,很多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有效应用到临床上,且增加了多个技术的结合方式,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我国的中医康复治疗发展比较晚,人们逐渐增加对这种方法的重视,特别是新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将有利于我国医学康复体系的完善化,也促使我国康复治疗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玲, 叶陪青, 刘连春,等.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新中医, 2020, v.52;No.554(07):153-155.
[21]陈俊.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025(003):490-492.
[3]张春宇,  祝海波,  邵音.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029(004):439-442.
[4]卢永保, 李彦杰.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中医康复疗法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017(008):115-119.
[5]张丽, 程海昉, 薛炘,等.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中西医康复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8(04):118-122.
[6]刘杨. 针灸结合中医康复对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心理月刊, 2019.
[7]何振燕. 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21期, 105-106页, 2020.
[8]王丽. 中医养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9(4):221-222.
[9]黄玉芬. 中医康复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16).
[10]李颖.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J]. 养生保健指南, 2020, 000(001):280.
[11]张香丽.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 011(009):159-161.
[12]刘慧. 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v.14(09):229-231.
[13]韩茜茜, 徐宁, 王秀秀,等. 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0, 42(12):1067-1071.
[14]袁晓芳, 万全庆. 腕管区针刀松解术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评价[J]. 浙江中医杂志, 2019(6).
[15]杨沫. 头针丛刺结合康复bobath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D].  2019.
[16]唐强, 黄慧琳, 朱路文,等. 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v.15(05):199-202.
[17]王洋, 董妍, 阎琪. 灸疗结合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22):3025-3028.
[18]余玲.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 v.15(08):142-142.
[19]马莉亚, 雷群芳, 陈芬兰. 中医康复训练结合情志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预防作用[J]. 新中医, 2020, v.52;No.554(07):177-180.
[20]陈可,  武彩花,  王莉,等.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中医优化康复护理干预作用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021(005):P.104-107.
[21]辛淑芹.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015(008):172-174.
[22]杨丽.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J]. 人人健康, 2020, No.510(01):100+107.
[23]刘慧.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 光明中医, 2020, v.35;No.342(05):132-134.
[24]姜佳丽, 张旭.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人人健康, 2020, No.518(09):257-257.
[25]贾晓鑫. 中医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9卷3期, 165-166页,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