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丽娜 王惠群* 锁忠花 李梅 李玉鹏 郝海伟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其感染风险高、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给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显现出居民健康意识和行为存在一定的短板。本文在了解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医学背景对其健康的指导作用,增强医学生健康意识、改善健康行为,为医学院校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切入点,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对宁夏医学院校454名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次新冠疫情对医学生健康影响得分为3.96分,但因居家隔离期间医学生熬夜、过度依赖网络等问题较为凸显,医学生健康意识感知和健康行为实践存在差异。
【关键词】新冠疫情 医学生 健康意识 健康行为
健康意识是人们对于“健康”这一概念总的认识和看法,是健康水平的提供基础,同时,健康意识会影响和指导健康行为[1][2]。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大力抓好健康促进,广泛开展“三减三健”行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健康行为[3]。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指标[4],并明确了三个方面15个专项行动,包括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全民健康需要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双重优化做坚实后盾。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凸显出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对于防控重大流行疾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疫情期间,部分自疫情区返乡的人群隐瞒行程,甚至隐瞒发病、拒绝居家隔离和外出访友加剧了疫情在全国范围的扩散,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后果[5]。而医学院校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后备军,在肺炎疫情出现后,如何做好科学防范及提高健康意识和行为,对医学生健康素养的形成有积极地指导和促进作用。
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促进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这一特殊时期显得意义重大。为了解疫情期间医学生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的相关情况,本项目以宁夏医科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究疫情背景下医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影响和指导其健康意识和行为的情况,为医学生树立健康观念,促进健康行为,增强身心素质提供助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宁夏医科大学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线上调查。共调查460名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454份,有效率为98.7%。问卷总的Cronbacha系数为0.846,具有良好信度。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研究法
借助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等学术数据库以及百度学术等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文献检索,查阅大量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相关文献、文件、数据和书籍等。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整理该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成果,为本研究提供充实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自拟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随机选择宁夏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文献学习筛选出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21项,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心理方面、社会适应,二级指标包括对健康定义的辨析、生病时解决办法的选择、疫情期间测量体温的意识、向家人宣传防护知识的意识、医学背景对于健康的影响程度、生活行为方式、网络使用情况、心理方面的变化情况等。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pidata 3.2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问卷, 对原始数据进行查错、复核,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并绘制图表。
1.2.4质量控制
采用IP地址确认法,相同IP地址只能作答1次。问卷中不涉及姓名等隐私信息。网络问卷后台自动监测每份问卷的答题时长,答题时间过短视作废卷。
2.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有效参与问卷人数454人,以性别划分,其中男生100人,女生354人;以年级划分,29%是2019级学生,36%是2018级学生,22%是2017级学生,13%是2016级学生;以学院划分,问卷涉及到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及理学院与口腔医学院。以下对医学生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健康意识
2.1.1医学生对健康与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调查结果显示:362位同学可以明确界定现行的健康的定义,92位同学未能选择出正确的概念。说明大部分医学生能够明确辨析健康的定义,但仍有同学对健康的定义认知不清。42.29%的同学认为自身的健康状况一般,有32.60%的同学认为自己当前处于亚健康的状态,23.7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身体较为健康,仅有1.32%的同学患病。这说明基于对健康定义的清晰认识后,大部分同学的身体状况处于一般或亚健康状态,通过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健康重视程度,培养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2.1.2医学背景对医学生健康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有443位同学认为医学教育背景对自身健康有积极影响,只有11位的同学认为没有帮助。当生病时,77.76%的同学通常会选择去医院就诊或者药店买药;有12.33%的同学会吃上次剩下的药,有9.91%的同学会选择向专业课老师寻求帮助或室友间进行医学实践。结果表明,就医学生在生病时的就医行为而言,医学背景对其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2.1.3疫情对于医学生健康的影响
调查问卷中将疫情对于自身健康的影响程度设置为1-10之间,经数据分析,疫情对于医学生健康影响的平均得分为3.69,68.94%的同学与其家人有一日三测体温的意识,90.09%的同学在疫情期间向家人宣传防护知识的意识较好。类似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的医学专业背景知识较为丰富,在接受未知病毒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案等信息方面有更好的理解力[6],据此可理解疫情对医学生健康影响得分较低的原因。
2.2健康行为
2.2.1行为生活方式的分析
在作息规律方面:88.1%的同学在家基本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有58.37%位同学居家学习期间经常熬夜;92,7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有97.14%位同学认为作息规律可以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医学生赞同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但是自己很难做到。以熬夜为例,熬夜对于大学生心理和生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据最新的研究表明,长期熬夜会影响机体健康,比如熬夜导致眼科疾病、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和胃肠道受损等[7]。因此,鼓励学生遵守科学睡眠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作息规律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
在饮食方面:疫情居家学习期间,三餐时间比较固定的同学达91.62%;有82.60%的同学通常会选择清淡口味的食物;83.57%的同学会比较注重营养搭配;72.25%的同学通常会选择快速就餐。可见,推进营养均衡仍是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医学生需养成科学均衡的饮食习惯,学会合理均衡的饮食搭配,调整进食速度,提升自身的免疫力,促进身心健康,进而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在体育锻炼方面:就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而言,通过结果可以看出在居家学习期间部分同学较为注重身材管理,有较强的运动意识和执行力。其中44.71%的同学增加了运动频率,35.68%的同学增加了运动强度。针对运动意识,2016级中有22.85%的同学对于运动意识明显增加,2017级的有54.08%,2018级的有31.51%,2019级的有43.51%,说明大四的同学的运动意识最好,可能由于居家隔离限制了部分同学运动进而影响了其运动意识。
在吸烟饮酒方面:吸烟率较高的为大五和大三的同学,其吸烟率分别为18.03%和21.95%,大二和大四的同学吸烟的人数较少甚至没有,说明大部分同学有良好的健康意识认为吸烟有害健康,只有少部分同学存在吸烟行为,可以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督促其改善不良行为;经分析可得有饮酒习惯的人数在各年级中呈现不同的结果且总体呈递增的趋势,其中2016级的占比为24.59%,2017级的占比为7.69%,2018级的为12.33%,2019级的为3.82%。可见,需对2016级和2018级的同学在吸烟饮酒方面更多的关注和采取一定的措施监督其改善不良行为。
综上,作为医学生大部分同学具有一定的健康意识,但是在生活行为方式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说明通过改善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健康。具体情况见表1。
表1行为生活方式分析
2.2.2疫情期间闲暇时间安排情况
有52.64%的同学在闲暇时间进行购物,主要以网购为主;65.86%位同学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85.46%位同学在闲暇时间读书、学习;有74.01%的同学在闲暇时间学习做饭、研究菜谱;有79.3%的人在闲暇时间做家务、干农活;72.69%位同学在闲暇时间打游戏、看电影、追剧等娱乐活动;有27.31%的同学在闲暇时间练习书法、乐器等爱好由此可见,虽然疫情期间进行居家学习和工作,但是每个人对自己的闲暇时间的安排比较丰富。
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同学对网络的使用率极大提高,甚至有同学对网络产生了依赖,在缺乏网络使用的情况下会产生不良情绪。过多网络使用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对理想信念的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判定产生严重的影响,需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结果显示:有90.97%的同学在疫情以来平均每周的时间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上课之余);59.47%位同学因上网熬夜导致白天精神不济;有53.09%的同学只要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情绪低落;62.11%位同学因上网时间太久而减少与朋友的互动;77.31%位同学在网络上所花费的时间总是超出原本的预期。
2.2.3个人与家庭防护分析
76.43%位同学及家人能坚持一日三测体温;86.12%位同学能做到从外面回家合理处置口罩且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有83.92%的同学从外面回家,会对经常触碰的物品进行消毒、换家居服;有89.88%的同学可以不经常触摸眼部、鼻部、耳部等;96.04%位同学的家里每天会进行卫生清洁、坚持开窗通风;有87.88%的同学对家里的门把手、台面桌面、坐便器等进行消毒。可见,大部分人对疫情防护较为重视且能够做到科学防护,说明当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人们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听从政府合理安排、学习科学防护知识,从改变自身健康行为做起,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基础上,针对以上的内容与性别之间进行卡方检验,其中有3项P<0.05,说明男女性在合理处置口罩且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从外面回家会对经常触碰的物品进行消毒、换家居服,以及对家里的门把手、台面桌面、坐便器等进行消毒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详情见表2。
2.3心理健康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疫情期间有43.17%的医学生产生了不良情绪,类似调查结果表明:非医学专业学生较医学专业学生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8]。本研究调查中不良情绪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担心自己或家人朋友被感染(88.27%);不能正常出行(83.67%);通过新闻了解到感染人数在增长(81.63%)。由于此次疫情的突发性,在疫情爆发前期全国处于一个紧张隔离期,同学们实时关注疫情动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正负面交加的信息,因内心积攒的恐慌感,进而产生了不良情绪。
由于此次疫情的特殊性,学生未能及时返校,学校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增加了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率,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医学生学习效率下降;此外,由于限制外出等原因,造成体重上升等一系列与健康相关的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具体表现为:81.5%的学生担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76.43%的学生担心课程的考试与学习,73.13%的学生担心疫情的发展与控制;59.25%的学生担心家庭的经济状况;49.12%担心未来升学与就业问题。
2.4社会适应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居家隔离限制了外出但同时又增进了和家人相处的机会。具体来看,82.6%的人的社交活动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也有7.4%的人的社交活动受疫情影响不大;在信息网络的时代下,社交似乎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小; 94.93%的人在疫情期间与家人相处愉快;有93.61的人在疫情期间经常与同学和室友保持联系。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受疫情影响我们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外出活动,但是居家学习和工作增进了我们和家人相处的机会,同时通过“云端”大部分学生与同学和室友能经常联系。
3.讨论与建议
3.1讨论
综上所述,高校医学生对健康以及自身健康有明确辨析的能力,但仍有部分同学对于健康的理解不够清晰或过于简单。由疫情期间的生活行为方式可以看出医学生缺乏一定正确的健康行为,在日常作息,饮食以及体育锻炼方面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比如熬夜情况和三餐不规律等不良习惯都有可能成为身体发生疾病的导火索。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间部分同学不能合理地调节自身情绪,在接受疫情相关信息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时不能及时消化,容易产生一定的不良情绪。同时,居家隔离在社会适应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2建议
为了提高当代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对医学院校和学生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对医学生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健康意识。无论是居家学习还是返校后,学校可通过线上线下各种途径,加大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9],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app等打造多功能网络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健康相关知识。
(2)普及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从学校层面,可加大对营养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学校餐厅的饭菜质量和种类,增加学生饮食营养,注重三餐搭配,尽量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为学生构建合理的饮食结构。基于学生自身,需做到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进水量等[10],合理安排膳食,通过饮食调整进而促进健康。
(3)提高医学生对科学的运动方法与正确的健康行为的掌握程度,养成其健康的运动行为。疫情期间学校可组织“云”运动活动督促且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如线上趣味运动可包括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项目;返校后学校应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加大宣传的力度、注重场馆设备的管理、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加强体育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11]。
(4)以医学生学业需求为切入点,有效开展多元化的心理支持方式。疫情期间医学生情绪的有效管理,首先需重视怎样帮助学生有效协调当前学习任务、规划学习进程、提高学习质量的客观现实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讲实效、讲策略、讲方法;其次结合心理学理论指导,教育学生积极的理解并接纳当下身心状态的变化,当疫情变化、学业压力、生活突发事件等负面信息一瞬间涌现时,引起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反应,适当的焦虑、恐惧等一定程度上是有助于我们提高警惕有效应对疫情、提高学习或工作效能,但负面情绪过载就要引起重视。最后,以学业需求为切入点将灌输式学习转变为探索式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成长、追逐梦想、勇于创造[12]。
参考文献
[1]杨瑞,张玉娟,黄思懿,徐新兰.大学生健康意识状况调研分析[J].农家参谋,2020(06):263.
[2]韦世海,凌月红.高校大学生健康意识状况与生活行为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62-63.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N].2019-07-16(007).
[5]郑榕,张自力,张璿璿.高等教育、公共卫生意识和健康行为——兼论高校扩招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响[J/OL].经济与管理评论:5-15[2020-11-12]
[6]张雪辉,叶田田,姚丽娟,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突发疫情期间医学生心理行为调查[J/OL].热带医学杂志, 2020:1-10.
[7]仇亚萍,石君,曾庆宏,周梦兰,游美怡,李勋.在校大学生熬夜与其健康危害认知相关性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20,18(09):638-641.
[8]王轲,王琪,刘碧波,贾娇,任徽,陈明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某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影响[J/OL].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12[2020-11-24].
[9]朱海涛,杨焱,张勇,兰李淋.大学生健康意识与体质健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01):21-24.
[10]王振丽,程璞,王婷婷,席会平.浅谈大学生膳食营养与健康[J].食品安全导刊,2019(30):77
[11]朱芳,梁江南,黄佳婕,陈莹莹.上海大学生健康意识及行为调查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12):72-73.
[12]张斌,刘颖,李爽.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及教育对策——以首都医科大学本专科生为例[J].医学教育管理,2020,6(04):373-377.
基金项目:2020年宁夏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级立项(项目编号:37)
作者简介:邵丽娜(1998——),女,甘肃平凉人,汉,宁夏医科大学本科在读,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通讯作者:王惠群(1991——),女,宁夏银川人,汉,硕士研究生,助教,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