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上   作者:刘利 李小勇
[导读] 观察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刘利 李小勇
(合江县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200)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8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中,在传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失眠症;临床疗效
   
   失眠症是由精神压力、社会心理因素或者某些慢性疾病影响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病症,具体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日间功能损害等。在中医学上认为,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而引起的心神失养所致,失眠实证则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而引起的心神不安所致[1]。失眠症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已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此,我院对失眠症患者采取了中医针灸治疗方式,其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22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5.4±3.3)岁,病程2~16个月,平均病程(5.9±3.0)个月;观察组患者男19例,女24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4.1±3.8)岁,病程1~18个月,平均病程(5.8±3.4)个月。所有患者均已被确诊为失眠症者;所有患者均不具有严重肝、肾、心、血管等重要器官疾病及精神功能障碍等;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以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常规治疗方式,即睡前30min服用0.5~0.8mg阿普唑仑;另外,早晚各服用一次中药酸枣汤,药方内容包括有:酸枣仁20g、知母8g、茯苓10g、甘草5g、川芎10g,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证适量增添药材。
   观察组则在传统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式,采足三里、四神聪、安眠、百会、照海、三阴交等穴位为主穴,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证适当加入合适的穴位,如针对肝郁化火的患者,应将太冲穴、合谷穴等穴位加上,针对心肾不交的患者,应加入心俞穴、肾俞穴与太溪穴[2]。在中医针灸过程中,患者应采平卧位姿势,在充分放松身心、充分消毒针灸工具和患者皮肤之后,行平补平泻法选合适穴位入针,一天针灸一次,每次要留针30min后去针,其间要注意入针及去针的速度,切不可操之过急,以患者出现有酸胀感为宜。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8天的治疗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效果以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醒后的疲劳感为评价标准,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患者夜间睡眠时间≥6h,睡眠质量正常,睡醒之后无任何疲惫感为显效;患者夜间睡眠时间≥3h,睡眠质量与之前相比有所改善,睡醒之后存在有些许疲劳感则为有效;患者的夜间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之前相比无任何变化即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在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中医学上认为,失眠即为“不寐”,主要是因内伤或者外感等病因而导致心、胆、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心神失养、心神不安所致的夜不能寐的一种病症,在《伤寒六书》中便有所提及:“阳盛阴虚,则昼夜不得眠,盖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卧安;若阴为阳所胜,故终夜烦扰而不得眠也[3]。”临床上针对失眠症患者常常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分为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均是内服方式,其中阿普唑仑是一种精神药物,在失眠症的治疗中常常可用作催眠药物使用;中药酸枣汤在失眠症治疗中可用于改善心悸盗汗、虚烦失眠等临床症状。而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中医针灸治疗则是一种外治方式,在治疗失眠症中可发挥调和阴阳、养心安神之效果。
   中医针灸讲究阴阳调和,近几年来已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疾病治疗中。在失眠症的治疗中,取四神聪为主穴,可治疗失眠、眩晕、头痛;取三阴交为主穴,可发挥补心脾、益肝肾之功效;取足三里为主穴,具有调胃和中、益气强壮的作用等[4];而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证取合适穴位,发挥诸多穴位的协同作用,从而起到镇静安神、阴阳平衡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观察组,其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02%,明显高于未采用针灸治疗的观察组,结果提示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失眠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式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时间,减少睡眠疲惫感,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芹芹.中医针灸对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9(01):158-159.
   [2] 王越.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分析[J].山西中医.2017.5(06):296.
   [3] 王建.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心理月刊.2020.3(11):197-198.
   [4] 郝建桥.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18.11(18):17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