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疗理念融合视阈助力疫情防控的价值意蕴与实然路径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上   作者:谷金君 王晓琳 高笑娜
[导读]
谷金君  王晓琳  高笑娜
(聊城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厘清疫情防控、医疗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三者内在的逻辑机理,重点对医疗领域在疫情防控中的功能价值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目前医疗防控疫情的治理效能,提出构建新医疗理念融合治理方案。研究表明,建立新医疗理念——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互为补充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专业化的健康服务,为降低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提供信息化保障。新医疗理念融合助力疫情防控的实然路径体现在:优化慢性病防治与健康促进的深度融合路径;医学知识普及行动纳入到社会生态模型中构建和推广;创新建成人与环境的有机耦合模式;扩宽全民有效就医的战略内涵。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迫切需要建立稳健可持续的新医疗理念融合运行机制,促进健康服务治理体系形成的有效进路。
【关键词】新医疗融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健康促进;医疗服务
  2020年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随后将新冠肺炎正式命名为COVID-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社会治理的巨大挑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如何贯彻多元治理的行动理念,如何筑牢联防联控与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如何发挥全民动员、思想统一的精神文化优势,是关乎战“疫”成败的关键。
  疫情期间,医院本着创新医疗理念,支持本院疫情防控工作,“非接触式医疗服务”的理念,对“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背景,讨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新医疗理念共同体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然路径。
1“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意蕴
1.1 “互联网+医疗”的含义 
  “互联网+医疗”是指利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AI)等,使其与传统医疗行业融合形成一种新型服务业态,以提升医疗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创新服务模式[1]。目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正从简单的信息展示逐步向复杂成熟的多样化业务模式转型。2019年5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有序发展医联体促进分级诊疗,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2020 年 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13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支持平台在就医、健康管理、养老养生等领域协同发展。“互联网+医疗”的兴起为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流程的重塑带来了新的突破口[2],也为三级网络医疗服务平台以及医联体的建设提供了助力,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城乡流动。“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与传统医疗业务的交叉渗透、融合创新所产生的一种开放、交互和跨界的全新医疗模式[3]。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能够进一步缓解当前医疗资源紧缺的就医难题,实现了更高效的数据多跑动、患者少跑腿的信息流模式[4]。
1.2 互联网医院的内涵 
  互联网医院是依托实体医院,以互联网为载体和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医疗资源从线下延伸到互联网端,开展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平台[5,6]。目前互联网医院运营模式分为三种[7]:实体医院的医疗资源线上服务模式(H模式)、集聚医生资源的平台服务模式(I模式)、医联体共同线上融合服务模式(H+I模式)。
  “H模式”(H代表hospital)是基于实体医院的互联网服务。主要形式是线上预诊、线下确诊、线下治疗、线上复诊。包括慢病在线延方、药师在线审方、药品物流配送、居家用药指导、院后在线随访等。江苏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就是“H模式”。
  “I模式”(I代表Internet)则由互联网企业发起,集聚各地医生资源,医生通过互联网企业医疗平台进行注册,并为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诊疗、检查复诊、药品配送等服务。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属于该种模式。
  “H+I模式”由一家或多家实体医院和互联网企业共同发起,互联网企业建设第三方平台,实体医院安排医务人员在平台上开展线上服务,并负责线下的连续性诊疗。银川互联网医院就是采用该种模式。
1.3 互联网医院是促进全民医疗健康素养提升的现实使然
  为提高医院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方便患者就诊,简化就诊环节,医院采用线下门诊大厅自助服务平台、门诊窗口、电话预约与线上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相结合的预约挂号、缴费方式。在患者就诊后,增加了医生工作站直接办理的诊间预约。患者可以实时查询医院的专家特长及出诊、号源情况,掌握挂号信息、检查报告和诊疗费用,减少患者就诊的盲目性。患者还可借助院内导航功能根据症状筛选出需要挂号的科室以及可能患的疾病,减少院内分诊时间。多途径并行的预约诊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患者移动化,降低了就医的时间成本,使其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医院层面,利用预约诊疗服务系统分析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有效控制“号贩子”,维护医院就诊秩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门诊压力。同时,
信息透明有利于增强互信,改善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境况,但互联网医疗的使用普遍呈现年轻化,高龄患者覆盖率不高,如何针对老年群体普及互联网医疗手段的使用亟需进一步探索。
1.4 互联网医院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支撑
    远程会诊是互联网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缓解基层百姓看病贵问题起着积极作用。医院组建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心脏彩超诊断等六个诊疗平台,面向上级医院提供疑难影像病例远程诊断服务、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门诊等医疗服务,与国家级医疗单位、区级医院、市县综合医院、乡镇
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接。此外,还实现了双向转诊、远程教学、远程手术指导、远程监护、院前急救等功能。患者可通过远程医疗服务系统获得最优的诊疗建议,降低了院内就医的时间和费用成本,改变了传统的就医与诊疗方式,尤其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疑难杂症的诊疗是重要助力。


2 新医疗融合理念助力疫情防控的实然路径
  在现代社会治理理念下,探索疫情防控的治理现代化需要观照当前转型期我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特征,基于“国家在场”的治理效能和“精明增长” 的城市规划,可以围绕以下方面构建新医疗理念助力疫情防控的可行进路。
2.1 优化慢性病防治与健康促进的深度融合路径
  形成医生问诊体系的“大卫生、大网络” 双轨并行协同机制。首先在“兼顾公平”的资源配置原则下,政府通过政策性转移向制度性转移的转变,促进“弱势”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与“强势”医疗服务资源形成对称性补偿政策,可以有效形成医生问诊内容体系的“大卫生、大网络”双轨并行协同发展的局面。其次,按照“健康生态系统”理论纳入到人群就医行为模式中,一方面不仅能够缓解医疗供给的不均衡性和不公平性,另一方面缓解医疗卫生在健康治理上存在的种种不足。最后,形成以基础医疗服务为支点融合的医院、社区与家庭等综合服务。
2.2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纳入到新医疗模型中构建和推广
   政府系统通过科层制管理模式来宏观调控各种公共资源和公共事务,通过“放管服” 改革来优化政府的角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政府应该加大政策的舆论导向,是推动健康治理的重要媒介力量,能够在全社会弘扬健康理念、营造生态文化氛围。其次,每一位公民应树立“从我做起”的榜样意识,不仅要注重自身健康的管理,更要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在利用传统媒体的同时,努力通过移动终端、网络等开展多层次、精准化、多形式的新医疗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宣传。
2.3 以网络元素为载体渗透到“医院-社区-家庭”中
  家庭建设对促进和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以宜居的居住环境、便捷的公共卫生服务、和谐文明的健康文化为主要内容,引导医疗机构为公民提供科学健康指导服务的同时,鼓励引导群众通过网络平台科普医学基础知识,建设提高家庭健康水平。其次,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三级网络化监测体系,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
2.4  大力支撑运营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
    医院网站的建设和运营,一方面可以展现医院的形象、介绍医院软硬件信息; 另一方面也可以支持预约挂号,方便患者就诊。线上OA系统及云平台,支持远程办公、移动审批处理紧急流程、信息及时发布,进而优化了院内管理流程、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同时,本院充分利用企业微信、开启线上会议等功能,提高了开会效率。
  医院管理内部“信息孤岛”情况普遍存在,造成医院资源难以整合,影响医院内部管理运作的效率。通过创建线上HRP系统,建立医院综合运营精细化管理业务体系,通过人、财、物等运营监管,提升工作效率、提升业务精细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整合了财务数据、成本数据、业务数据及人事数据,在医院分析决策发挥作用,提高医院的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
效益。
3 讨论
    “互联网+医疗”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共同体的形式贯彻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有利于促进共同行动,形成治理合力。具体来说,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全方位的医疗团队能够使其在突发疫情治理过程中破解碎片化困境。公民精神、信任文化的精神文化共同体可以发挥全民动员、思想统一的精神文化优势,使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有效联合体,筑牢疫情联防联控与群防群控的第一线。多元主体高度互嵌与全方位互动的生命有机体能够破解利益壁垒,打通治理节点,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治理效能。
  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体系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打破传统医疗服务的时空距离,为患者提供无边界闭环医疗服务。与传统“接触式医疗”服务模式相比,它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医疗”服务模式。智能预约挂号和7×24小时的互联网门诊平台,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患者来院交叉感染的几率,同时满足患者在线获取防治新冠病毒知识,接受优质诊疗服务的需求。同时,该体系的建设和运营能够很好地落实国家各项医改政策,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于5G的跨区域协同救治,能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8],实现区域综合医院
和专科医院从以治疗为中心向防治结合为中心转变[9]。
    然而,工作进程中也发现,医院在疫情期间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存在很大的困难,具体体现在难以实现各个医疗机构间的跨院医疗信息共享。但是由于各个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不同、接口标准不统一、以及对于信息安全的考虑等问题,院际间难以实现跨院
的信息资源共享,这就为疫情期间患者转诊救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10]。因此,需更进一步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之间互联互通,又推进卫生计生、医保等部门的互联互通,为推进联动医疗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丁胜,申刚磊,杨庆有,等.“互联网+”与医疗深度融合在改善医疗服务中的实践[J]. 中国医院管理,2019,39(3):78-80.
[2] 贾竑晓,李雪.中医药在精神心理健康防治中的作用[J].医学综述,2020,26(20):3953-3958,3963.
[3] Zald DH,McHugo M,Ray KL,et al.Meta-analytic connectivity modeling reveals differenti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medial and lateral orbitofrontal cortex [J].Cereb Cortex,2018,24(1):232-248
[4] 王慧君,冯跃林.“互联网+医疗”对医疗服务模式和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应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5):3191-94.
[5] 倪荣,楼毅,居斌,等. 浙江省“网络医院”发展模式的思考与构想[J].中国医院,2016,20(2):47-49.
[6] 张杏通,何隽. 互联网医院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与展望[J].现代医院管理,2020,18(3):4-8.
[7] 徐向东,周光华,张宇希,等.“互联网+”对医疗服务模式的改进和影响[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0,17(4):503-507.
[8] 张军跃,陈梓尧,卢清君.“互联网+远程医疗”推动基层学科发展的构想和实践[J].中国医院,2018,22(1):56-58.
[9] 姚银蓥,熊季霞,周亮亮,等.“互联网+健康”背景下区域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探析[J].中国医院,2019,23(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