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呕吐中医有办法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6期   作者: 张民
[导读] 小儿呕吐中医有办法


 张民
(珙县中医医院;四川宜宾644500)
   呕吐在儿科领域为高发性脾胃疾病病症,乃患儿胃失和降,使得气逆于上所致,表现为乳食由胃经口而出,或为单独的疾病类型,或为因某疾病所致外在表现。但无论是哪种,对于患儿来讲,其身体健康及成长发育均会受到不良影响。对于小儿呕吐,现代中西医相应的研究内容偏少,乃因引起呕吐的原因众多,比如急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并在鉴别诊断中应予以颅脑疾病、尿毒症、肝胆疾病等排除。在西医方面,对于小儿呕吐多以促进胃蠕动药物为主,中医方面则以和胃降逆、消食化积为治则。在小儿呕吐的治疗中,中医占据独特优势,其可对患儿寒、热、虚、实症进行辩证,并依据其情况给予内外治,因人制宜,效果满意。


一、小儿呕吐病因病机
   在中医体系中,对于疾病病因与病机的探讨为治疗方案制定的依据,为基本的医学理论。历代医家对于小儿呕吐病因病机的分析存在着一定差异。在《颅囟经》中记载,小儿呕吐病因为脾胃虚寒、胃气虚弱,逆气因而于脏腑之气上凌驾。《诸病侯源论·呕吐侯》中记载,小儿呕吐为脾胃虚弱,加之风邪侵袭所致,而且乳哺冷热不调、时机不当,或小儿感染时邪、解脱不当、脾中风等,也可致呕吐。《幼幼集成·呕吐证治》中记载,胃气下行为顺,逆行而上,则呕吐。经对上述历代医家观点总结,提示呕吐病因复杂,病机则集中于胃气上逆。因而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应以降逆为原则,辅以温中和胃、消食化滞、解表散寒等方法,起标本兼治之用。
二、小儿呕吐的中医治疗
(一)中药方剂辨证施治
   针对寒邪伤胃型小儿呕吐,可取炒山楂、吴茱萸、紫苏叶、人参、肉桂各6g,并取灶心土、陈皮各3g及生姜3片与大枣3枚,加水浸泡、文火煎煮,去渣留汁,分2~3次温服。方剂中炒山楂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吴茱萸味苦辛、性热,具降逆止呕、散寒止痛之效;紫苏叶味辛,归脾、肺二经,可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对胸腹满闷、恶心呕吐有显著功效;人参为滋补名品,可祛痰、健胃、利尿,归脾肺经;肉桂可暖脾胃、通血脉;陈皮可健胃开脾,可治胃和失降。诸药合用,共奏养胃健脾、消食化滞等效,对于四肢不温、寒邪犯胃等有较好效果。
   针对热邪蕴胃型,可给予陈皮、黄连及甘草各3g,并增加法半夏、竹茹与枳实各6g,同时用黄芩8g,茯苓10g,松花粉8g,大黄5g,以清热和胃、降逆止呕。在患儿煎炒、辛热之物过食而致胃热气逆时,较为适用,患儿表现为顽固呕吐不食、吐物酸臭及伴面赤唇红、烦躁少寐等症。
   针对痰湿内阻型,可给予砂仁、桂枝、茯苓、神曲、白术各6g,车前草、法半夏、白豆蔻、甘草、厚朴各3g,以温化痰湿、降逆止呕。此法对于水湿停滞、运化无力、气机阻滞、胃气上逆及痰湿内聚型患儿较为适用。
   针对乳食积滞型,即为喂养不当、哺乳过饱,乳食停滞,脾胃损伤等情况,可给予茯苓、连翘各10g,并取神曲、莱菔子、焦山楂及连翘、陈皮各6g,辅助大黄、竹茹各3g,麦芽15g,以消食导滞、清热散结。



   针对脾胃虚寒型,即小儿过食生冷,或乳母食寒凉,导致中阳受损、气机凝塞,患儿表现为四肢不温、食少不化、面色苍白,呕吐物为清稀痰水。针对该类患儿,可给予肉桂、吴茱萸、定丁香及麦芽各6g,炮姜、炙甘草各3g,以扶脾益胃、温中散寒。
   针对风寒犯胃型,即风寒入侵,以使胃腑扰动,并造成浊气上逆,以突然呕吐、头痛身痛等症为主要表现者,可给予其紫苏叶、茯苓、荆芥、陈皮、广藿香、半夏及厚朴各6g,白芷、甘草、桔梗各3g,以水煎服。
   辨证施治为中医的一大特色,其以更具针对性的方剂于患儿中应用,可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推进患儿康复进程,减缓家长照护压力。
(二)立法选穴行推拿干预
   对于小儿而言,服用中药对其存在一定困难,小儿推拿则恰可弥补这一不足,患儿接受度更高。针对反复呕吐、纳差及大便稀溏患儿,在推拿时,可以和胃降逆为原则,并辅以温补类手法。具体操作为:补脾经、横纹推板门、逆运内八卦各3min,并对板门及四横纹进行揉按2min,顺时针进行腹部按摩5min,自心口想小肚进行推按2min,施以捏脊3次。需要注意的是,在以小儿推拿进行呕吐治疗时,应先将病因分清,而不能见吐即止。若患儿为自身保护性呕吐,则应给予催吐,反之则进行止吐。催吐的操作手法则为:清脾经,将外劳宫于一窝蜂方向推按,以双手食指、中指与无名指于气管两侧放置,向下稍做按压,并横向将气管绷紧,使之呕吐,并可对胁肋进行搓磨,抱肚。此法可帮助患儿中上焦邪气排出,顺降气机。
(三)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可取中药与穴位的双重功用,促进疾病康复,在小儿群体中应用颇广。可取理气止痛中药处方药,磨成细粉与瓶内装好,并盖上盖子。同时取食用醋作为敷料,采用防过敏贴于神阙、中脘穴敷贴。在选穴时,患儿应保持仰卧,脐窝处取神阙穴,脐上四寸取中脘穴,敷贴时,应了解患儿是否对所用中药及胶布过敏,必要时可取无菌纱布替代,在固定时使用弹力绷带。以醋对中药粉末进行调制,于贴敷贴中央3.5×3.5cm处将调制好的中药涂抹好,进行贴敷,并以热水袋进行热敷,控制时间为20min,以促进药物渗透效果提升,优化疗效。在贴敷过程中,应注意热水袋的水温控制好,勿造成烫伤,其次当有瘙痒或疼痛不适等症,应暂停使用。
三、结语
   在儿科中,呕吐病因较为复杂,患儿表现为经食管将胃内容物于口腔排出,情况严重下可发生频繁呕吐。在西医中,呕吐可与消化道功能紊乱、胆囊炎、急性阑尾炎及胆道蛔虫等疾病伴发,或者为尿毒症、颅脑疾患、食物或药物影响等。中医学认为呕吐为胃部因诸多原因失和降,并导致气逆于上,该病症的发生,与年龄、季节均无太大相关性,经由及时治疗,通常预后较好。但若呈反复发作,可对患儿胃气造成损伤,以至于津液耗损、胃纳失常、气血亏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中医以“标本兼治”著称,在小儿呕吐中应用可获较好效果,且小儿推拿、穴位敷贴等方法因无创、无喂药困难,而深获家属青睐。当然,万病防为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从遵从科学喂养,做好幼儿防寒保暖、饮食卫生等工作,以预防小儿呕吐的发生,同时可加强户外活动强度,以增强幼儿免疫力,促进其心身健康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