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中医治疗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6期   作者:钟小斌
[导读] 评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消化内科中医治疗的应用效果


钟小斌
(盐城市大丰区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目的:评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消化内科中医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4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一组归入42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消化内科中医治疗,分析两组方案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实验组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由治疗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治疗后进行对比,其上腹疼痛、胃脘满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症状积分较低,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中医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之所以称其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因为患者的胃粘膜缩小,体细胞总数减少以及患者的胃粘膜变软。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消化道的一般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危害更大。科学研究表明,该疾病也与胃癌的发病率成正比。这是非常值得认真注意的。与现实相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肠病学系统软件中的常见疾病。由于慢性萎缩性性胃炎已有很长的病史,因此它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许多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试验,并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关注。本文中的传统治疗方法以西药为主。口服各种药物,例如猴头菇片和十二烷,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率不高,不能满足具体要求。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医院实施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予以项目研究,选于84例,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组间分布: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数量:42。实验组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性别比例纳入为22比20。年龄最高值是79岁,年龄最低值是34岁,年龄平均值经计算为(56.57±11.63)岁。参照组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性别比例纳入为24比18。年龄最高值是80岁,年龄最低值是34岁,年龄平均值经计算为(56.62±11.66)岁。对全部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年龄、性别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实施统计学对比P>0.05。
1.2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阿莫西林、兰索拉唑治疗,用药:每日口服3次,每次500mg;每日口服1次,每次30mg。实验组应用消化内科中医治疗,在参照组基础之上进行中医治疗,方剂:党参15g;白芍、丹参、麦冬、当归、沙参、生黄芪、枳壳、柴胡10g、蒲公英、砂仁、薏苡仁、白花蛇草、甘草各10g;三棱、莪术各9g。上述药物煎煮取汁,早晚温服半剂。全部患者均连续治疗14d。
1.3观察指标
   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治疗14d后症状积分,包括上腹疼痛、胃脘满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满分均为5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案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予以计算,计量资料(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应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进行展现,采用t检验形式进行校准。如果组间差异呈现为P<0.05,则表明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实验组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由治疗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治疗后进行对比,其上腹疼痛、胃脘满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症状积分较低,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见表1。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由于患者胃黏膜发生萎缩,细胞数量降低,患者胃黏膜变薄,因此被称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临床发生比例相对较高。脾胃气机升降异常是导致萎缩性胃炎的根本原因,情绪对脾胃气机升降的影响较大,忧思易伤脾,愤怒易伤感,故负性情绪会造成人体发生气机升降失和问题,长此以往造成患者发生脾胃失和问题。本研究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具有一致性,实验组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由治疗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治疗后进行对比,其上腹疼痛、胃脘满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症状积分较低。饮食是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根本病因之一,饮食无度群体发生萎缩性胃炎的比例相对较高,人体在饥饿时发生脾胃虚弱,而饮食过量则会造成人体发生消化不良现象。长时间饥饿、饮食过量,造成脾胃气机升降发生问题,引发萎缩性胃炎。给予慢性萎缩性胃炎予患者中药汤剂治疗,可起到健脾强胃、保护胃黏膜、提升胃黏膜屏障的重要效果,其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同时,中药口服治疗安全性水平相对较高,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较低,故能够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患者治疗依从性水平较高。党参、当归具有益气健脾的效果;白芍、麦冬可起到补中健脾作用;丹参、沙参能够行气止痛;生黄芪、柴胡可补中益气;枳壳、三棱具备行气消胀之功;砂仁、莪术起到了活血化瘀效果;薏苡仁通络祛湿;蒲公英、白花蛇草能够消极解毒;甘草和合上述诸药,共同起到健脾益气、活血柔肝的临床作用。
   综上其述,依靠本文中的科学研究并不难发现。目的在于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促进中医药的临床教学和应用,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消化内科中医治疗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干预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跃东,刘勇.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性电子期刊),2020,20(A0):300-301.
[2]陈泽慧,安静,魏玥,等.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医案数据挖掘分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6):1029-1033.
[3]王志强,王东梅,周盛楠,等.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对血清胃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J]. 大医生,2020,5(15):111-113.
[4]陆玲玲,潘军,何镔.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性电子期刊),2020,20(3):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