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在外感发热中的退热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6期   作者:周丽 王丹丹
[导读] 穴位贴敷在外感发热中的退热效果分析。
周丽   王丹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附属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穴位贴敷在外感发热中的退热效果分析。方法:选择180例因外感发热就诊于本院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时间在2018.9-2020.12。根据随机方式分成2组,每组均分得90例。在本次调查中,对比组采用的治疗方式为传统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比组的基础上采用了穴位贴敷治疗。分析两组最终治疗结果。结果:(1)两组相比对比组病人出汗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2)两组相比对比组病人退热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3)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感发热中穴位贴敷应作为首选方案,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出汗与退热的时间,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穴位贴敷;外感发热;退热
   外感发热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而多发疾病,此疾病属于外感性疾病。外感发热是指病人身体因温热疫毒之气或六淫之邪后进而导致并发生脏腑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进而发生病理性体温升高表现,同时伴有烦躁、面赤。恶寒以及脉数等临床表现与症状[1]。外感发热疾病在上世纪乃至古代中均称其为“壮热”、“寒热”、“发热”[2]。外感发热在临床治疗中,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此疾病可以发生在各个人群中、各个年龄段,此疾病在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3]。外感发热在临床治疗中,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我科室采用了中医治疗方案,并选用穴位贴敷治疗手段,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80例因外感发热就诊于本院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时间在2018.9-2019.12。根据随机方式分成2组,每组均分得90例。对比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男性与女性分别为43例与47例,年龄最低为23岁,最高为68岁,中位年龄为45.69岁。研究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男性与女性分别为46例与44例,年龄最低为24岁,最高为69岁,中位年龄为46.02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经对比均无差异,P值>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且体温≥38.5℃。(3)病程≤2d内。(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以及严重营养不良者和精神病患者;(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未坚持服药或者中途换药者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的治疗方式为传统常规治疗,即为抗病毒、抗炎与补液治疗,同时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本药生产厂家:太平洋(福建)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691,每天2次,每次0.3g,3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
   研究组则在对比组的基础上采用了穴位贴敷治疗:取5g生石膏、5g川黄连、5g黄岑、5g柴胡,将上述中药研制成粉末,取老姜汁将其调成丸状,并将其贴敷在双侧涌泉穴与大椎穴,取特制胶带将其固定,每天1次,每次4小时,3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结果:(1)退热时间;(2)出汗时间;(3)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22.0版本),计数资料(率)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退热时间
   对比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为53例,通过分析病人结果证实病人退热时间为37.1±10.61min;研究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为53例,通过分析病人结果证实病人退热时间为25.41±9.86min,两组相比对比组病人退热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2.2出汗时间
   对比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为90例,通过分析病人结果证实病人出汗时间为16.13±3.51min;研究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为90例,通过分析病人结果证实病人出汗时间为10.71±2.83min,两组相比对比组病人出汗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2.3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对比组:恶风寒消失率为72%、咽红肿消失率为67%、咳嗽消失率为72%、鼻塞消失率为69%、流涕消失率为69%、喷嚏消失率为67%、咳痰消失率64%;研究组:恶风寒消失率为89%、咽红肿消失率为81%、咳嗽消失率为83%、鼻塞消失率为89%、流涕消失率为86%、喷嚏消失率为83%、咳痰消失率78%;经统计分析比较后,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感发热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而多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根据笔者收集与统计资料证实,近年来外感发热发生率呈明显增高趋势[4]。外感发热从西医角度来讲是由病毒或细菌以及其他病原体诱发与导致的,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以解毒、抗炎等治疗,常用治疗药物为布洛芬缓释胶囊[5]。布洛芬缓释胶囊属于退热药物的一种,此药物在服用以后能够有效的抑制下丘脑前区前列腺素E,并可以起到合成的作用,同时可以起到散热的功效,促使病人身体体温早日恢复到正常。虽然布洛芬缓释胶囊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但服用以后很可能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体温恢复升高的风险较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受到一定的限制[6]。
   为了提升治疗有效率,我科室辅以了中医治疗方案,从中医治疗角度来讲,此疾病是“温病”范畴,大多数病人都是因气候反常而导致,此疾病和人体调摄不慎有直接关系。外感发热主要病机为外邪入侵,容易诱发与引起脏腑气机紊乱进而导致阳气亢奋、阴阳失调,病毒充斥在人体中,导致病人出现阳气偏盛病理性改变。我科室所选用的中医治疗方式为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属于常用治疗手段,此治疗方式是贴敷于人体穴位表面的一种治疗方式,经由穴位-药物-经络等三个方面的作用,使药物能够经过毛孔至汗腺渗透下进而传透至皮肤、入膜理,实现通经络与调节脏腑的功效,可见这种治疗方式能够实现治疗与预防的功效。除此以外,这种治疗方式能够将药物直接贴敷、作用于人体的穴位表面,进而达到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与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并提高药物吸收的功效。此外,穴位贴敷方式还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这种治疗方式具备效果确切、作用直接与取材广泛的优势,本次选取穴位在双侧涌泉穴与大椎穴,其中大椎穴属于全身退热之要穴,具有通阳解表与退热祛邪的功效,而双侧涌泉穴能够起到调节经络与祛湿化痰的功效。所用药物中的黄连具备清热去燥的功效,黄芩具备凉血解毒的功效,柴胡能够起到疏肝解郁的功效,生石膏具备宣通内蕴之热,改善内伤外感之证的功效,生姜能够起到解表散寒的功效。
   本文证实:(1)两组相比对比组病人出汗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可见这种方式能够缩短病人出汗时间。(2)两组相比对比组病人退热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可见这种方式能够缩短病人退热时间。(3)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不仅具有退热作用,而且对缓解恶风寒、咽红肿、咳嗽、鼻塞、流涕、喷嚏以及咳痰等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述所述,在外感发热中穴位贴敷应作为首选方案,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出汗与退热的时间,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参考文献:
   [1]韩琼,宰风雷,崔耀辉, 等.穴位贴敷干预病毒性肺炎发热的应用探讨[J].光明中医,2020,35(16):2606-2608.
   [2]何红霞,刘汉玉,李兰.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0,43(10):1378-1382.
   [3]韦利红,郭阳青,刘佳潞, 等.穴位贴敷治疗上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2):206-208.
   [4]王丽霞.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7):148-149.
   [5]吴东亮.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0):55-56.
   [6]余燕玲,王艳波,陈超, 等.穴位贴敷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3):95-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