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花
(咸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协调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创伤协调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87%>74.36%,χ2=6.303)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2.56%<20.51%,χ2=4.522)低于对照组(P<0.05),接诊时间[(4.13±1.22)min<(7.25±1.49)min,t=10.118]、检查时间[(11.23±2.65)min<(15.46±2.91)min,t=6.712]、急救时间[(34.14±6.93)min<(47.85±7.74)min,t=8.241]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救治过程中,实施创伤协调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急救效率,获得良好的救治效果,同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创伤协调护理;急诊创伤;救治效果;护理质量
急诊创伤患者在遭遇意外事故后,身体受到损伤,伴随有剧烈疼痛、出血等症状,重症患者会由于出血过多、轮脑损伤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原因,存在死亡的风险。创伤发生后,需要将患者紧急送往医院急诊进行救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治疗[1]。在急诊创伤患者临床救治期间,为了提高急救效率和救治效果,应该做好急诊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创伤评估、生命支持,帮助患者及早摆脱危险,对于创伤的快速、良好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2]。创伤协调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过程中的应用,侧重于救治流程中衔接阶段的处理。加强各项急诊护理工作的协调与衔接,重视细节问题,达到优化救治流程的目的,使整个救治过程更加紧凑,进而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为救治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诊创伤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中,男/女=22/17,年龄范围23~69岁,平均年龄(47.18±4.22)岁。对照组中,男/女=23/16,年龄范围24~70岁,平均年龄(46.95±4.34)岁。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在意外创伤发生后,及时展开救治。在院前急救阶段,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处理,迅速转运至医院急诊科。将患者送入急诊后,快速进行伤情评估,了解其呼吸和循环功能及神经功能状态,进行开放气道、输血、补液等各项操作。该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状态。
观察组(创伤协调护理):①院前急救:在接诊后,迅速出动救护车,安排相关医护人员,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创伤协调护理小组需要与患者或患者家属保持联系,询问患者的实施情况,了解致伤原因、损伤部位、创伤部位皮肤是否有完整、出血,并与院前急救人员进行沟通,准备好院前急救所需的仪器、药物等。医护人员抵达现场后,快速检查患者的伤情,对于创伤部位的出血、肿胀、疼痛等临床表现进行评估。采取正确的止血、包扎和固定方式,平稳进行患者的搬运,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急诊科。在转运途中,创伤协调护理小组得到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反馈,了解患者当前的情况。创伤协调护理小组应该预先与检查科室、手术室等科室进行沟通,通知相关医护人员,简单说明患者的情况,做好急诊检查、救治等工作的准备。
②临床急救期间的护理:将患者送抵医院后,快速运送至检查科室,进行全面的伤情检查。医护人员能够围绕着患者的情况进行沟通和交流,制定急诊急救方案,细化到每一个步骤、环节,合理进行分工,明确每一名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在气道开放、颈椎保护、保持有效循环等方面,均由专人负责。医护人员之间需要积极沟通,相互协作、配合,确保各个护理环节的良好衔接。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效率
3讨论
急诊创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考虑到患者的伤情严重、危险,需要进一步提升急诊救治效率和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及早脱离危险。在急诊救治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伤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配合以精细化的急诊护理服务。创伤协调护理的开展,其目的是实现急诊救治流程的优化,缩短接诊、检查、急救的时间,为急诊救治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3]。该过程中,需要协调好急诊治疗和护理的各项工作,增进医护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协作、配合。在院前急救中,加强院外、院内工作的协调。展开院前急救的同时,做好院内急救的准备[4]。将患者送入急诊科后,能够及时转运至检查科室、手术室,相关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到位,有序的展开救治和护理工作[5]。
综上所述,创伤协调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救治效果和护理质量,让患者获得满意的诊疗体验,对于其快速、良好的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程晶,李哲英,吴慧,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创伤患者急诊救治的护理管理[J].护理学杂志,2020,35(16):8-10.
[2]张阳春,季学丽,张丽,等.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体温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9,34(22):20-25.
[3]陈妮,魏薇萍,胡三莲.创伤协调护士的发展现状及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09):1427-1430.
[4]崔萍,郑喜灿,汪铭洁,等.无缝隙护理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22):60-63+70.
[5]吉云兰,徐旭娟,单君,等.创伤患者谵妄的早期识别及预防护理策略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0,35(14):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