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及其在职业卫生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6期   作者:崔迎溦
[导读] 从人体健康与职业卫生角度来看,风险是环境有害因子所产生的有害效应,风险评价在职业卫生中起到指导性作用。
        崔迎溦
        北京市怀柔区妇幼保健院  北京  101400
        摘要:从人体健康与职业卫生角度来看,风险是环境有害因子所产生的有害效应,风险评价在职业卫生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风险评价步骤,并结合职业卫生发展情况及风险评价作用效果展开职业卫生中风险评价应用分析,旨在为风险评价的应用做出一定指导。
        关键词:风险评价;职业卫生;应用分析
        引言:环境有害因子为可引起健康不良反应的各类因素,而风险评价可描述有害因子对工人、居民、游客、生态环境所产生的风险性质与风险程度,风险管理者需明确风险产生过程,并结合风险评价结果提出预防与控制策略,将其应用到职业卫生领域中,发挥出风险评价的最大效用。
一、风险评价步骤
        借助风险评价可了解环境有害因子引起健康问题的原因,并判定危害程度,同时需分析风险产生的剂量水平、有害因子浓度及强度、人体接触时间、危害诱发因素等,由此可见,风险评价与职业卫生领域存在紧密联系。风险评价的步骤为危害识别、评定反应关系、确定暴露条件、风险表征估计。
        第一,展开风险评价时应确定环境有害因子可对人体健康造成何种危害,进行风险识别,判断有害因子是否存在固定毒素,确定健康危害程度,了解环境有害因子可对人体机能造成的病理性、生理性、生化性变化。在危害识别期间,风险管理员需收集大量信息数据,了解特定区域内流行病相关资料,明确人体疾病病因、分布及频率;了解中毒等事故及临床病例,借助动物实验明确环境有害因子对动物的不同影响,以此推测出环境有害因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动物实验主要包括生殖毒性试验、亚急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致癌试验等,此外开展细胞短期培养试验,以此可观察出有害因子对各类细胞的影响,用以判断有害因子是否可遗传毒性,完成以上试验后,需分析活性结构,推算相似结构的物质毒性。第二,为准确了解有害因子诱发健康危害的条件,需明确有害因子剂量与健康危害几率间的关系,首先应确定有害因子敏感指标(死亡率、形态变化、分子变化、疾病诱发率等)、靶器官、观察终点(人体健康剂量水平),不同有害因子所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引发健康危害的剂量条件同样不同,因此需评定反应关系。第三,确定暴露条件主要是为明确有害因子接触水平,接触水平主要根据暴露频率、暴露媒介(空气、水体、土壤、食物等)、持续时间来判定,存在的关系式。人体对有害因子的吸收剂量指通过各渠道进入人体血液中的量,可通过测量生物体获得,展开风险评价时,需完成有害因子每日平均吸收剂量、终身平均日剂量的计算,以此明确暴露条件,为后续的应用提供指导[1]。第四,风险表征估计是风险评价最终阶段,需风险管理者整合前三个步骤所获得的所有数据信息,确定某区域环境内有害因子的危险度,并将有害作用进行特征描述,以此完成风险评价工作。


二、职业卫生中风险评价的应用
(一)完善职业卫生标准
        风险评价可用以了解特定区域的环境危害程度,明确不同职业对环境有害因子的接触程度及危害产生过程,并以此为依据完善职业卫生标准。在以往环境接触限值确定工作中,主要依据动物毒性试验推导与职业工作现场资料,将风险评价应用到职业卫生领域后,可结合风险过程及结果确定接触限值,并给出安全系数,使职业卫生标准更为准确与科学,但风险评价结果并非百分之百准确,在职业卫生标准运用风险评价描述接触限值时,应指出该限值的不确定度,公开说明,不可运用安全、可靠等词汇模糊性表述,需使人们意识到接触限值的不确定度。
(二)评价场地健康风险
        风险评价期间可得出特定区域场地内的健康风险因素,现阶段风险评价已应用到职业卫生场地建设项目中,对公共场地的各类指标加以控制,以此降低健康危害产生几率,在垃圾填埋场、污染性工厂等建设场地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并给出污染性场地的排放物质及泄露问题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对其危害程度进行估值。不同职业的生产工作场地不同,由场地造成的环境有害因子存在差异,将风险评价应用到职业卫生场地评定中是保障环境健康的基础性条件,各工厂及企业可根据风险评价准确识别有害因子,对场地进行客观评价,以实际风险评价结果为依据展开环境控制,职业卫生风险因素包括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等不同性质的有害因子,应用风险评价可明确职业场地危害源、暴露及接触条件,并判断职业场地中是否存在毒性,明确危害类型,提醒各工厂及企业加以控制。
(三)职业病控制与防治
        职业卫生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了职业病防治的地位及重要性,并于2020年出台《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职业病控制与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风险评价与职业病控制与防治工作尤为契合,可有针对性提出职业卫生健康控制指标及预防措施,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现阶段已将风险评价应用到职业病防控工作中,例如:结合尘肺病例及在职业场地病因构建数据模型,获得粉尘浓度的病因对尘肺病的危害程度,展开风险评价分析,以此为依据制定职业场地粉尘控制指标,降低特定职业患尘肺病几率,起到控制与防治尘肺病的效果,在职业病控制与防治工作中发挥出风险评价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风险评价主要分为危害识别、评定反应关系、确定暴露条件、风险表征估计四个步骤,以此可了解环境中的有害因子造成健康危害的过程,明确健康危害产生条件后,可将其应用到职业卫生领域中,制定并完善职业卫生标准,评价特定场地健康风险,控制与防治职业病。
        参考文献:
        [1]王丽丽.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中常见问题的浅析[J].科技风,2020(17):273.
        [2]李国宏,李蓓,胡萌.职业病危害评价若干问题的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20,33(05):470-4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