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奇伟
保山市人民医院声科 云南 保山 678000
【关键词】 颈动脉瘤;超声诊断
患者 女,53岁。1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颈部鹌鹑蛋大小包块,逐渐增大突出,占据整个右侧颈部,自起病来患者无感觉明显不适。体检:右颈部见一肿块,边界清,质韧,无压痛,可触及搏动感及震颤,听诊可闻及杂音。超声检查:右颈部见一大小约3.1×2.7×2.6cm的实性类圆形混合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以稍低回声为主,肿块包绕推挤颈内、外动脉使其间距增大,颈内、外动脉分别紧贴肿块边缘。CDFI显示肿块内部有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以高速低阻动脉血流为主,被包绕的颈外动脉有多个分支伸入肿块内(如图1、2),颈外动脉阻力指数减低。超声提示:右颈部实性富血供肿块,颈动脉体瘤可能。颈部MRI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可见类圆形肿块,肿块内见来源于颈外动脉的滋养血管影,颈内、外动脉受压分离、移位,被肿物包绕(如图3)。MRI 诊断:颈动脉体瘤。入院后行颈部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
讨论: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副交感神经或交感神经旁副神经节的肿瘤,副神经节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位,通常根据其解剖学部位命名,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体瘤正是该区域最常见的副节瘤,是临床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 表现无特异性, 为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 生长缓慢少数患者出现高血压, 与肿瘤细胞分泌儿茶酚有关[1]。好发于30~60岁,绝大多数为良性,彻底切除预后良好。超声诊断要点为颈动脉分叉处的实性肿物, 与颈动脉关系密切, 颈内、外动脉分叉间距增大, 典型病例可见从颈外动脉发出的小分支进入瘤体。该例患者颈动脉夹角增大, 肿瘤与颈动脉关系密切, 瘤体内血流信号丰富,可见来自颈外动脉的滋养血管。当超声在颈动脉分叉处探及与颈动脉关系密切的实性富血供肿块时,应想到颈动脉体瘤的可能,同时和颈部淋巴瘤、颈部淋巴结炎、颈部血管疾病等鉴别, 上述颈部实性占位性病变,颈内、外动脉间距均不增宽, 无颈动脉供血。而颈部交感神经鞘瘤虽可使颈动脉变形移位,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宽,但后者内部血供远不如颈动脉体瘤丰富,无侵犯血管征象[2],仔细扫查可观察到肿瘤两端起源自神经束的“鼠尾状”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易于鉴别,作为临床检查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任卫东, 唐力. 血管超声诊断基础与临床, 第 1 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127.
[2] 樊 静,张 洁.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其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3):223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