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6期   作者:高媛芳
[导读] 糖尿病为临床一项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机体血糖偏高,蛋白质及电解质紊乱而形成,临床表现为饮食多、身体消瘦等。
        高媛芳
        凤翔县医院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 721400
        摘要:糖尿病为临床一项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机体血糖偏高,蛋白质及电解质紊乱而形成,临床表现为饮食多、身体消瘦等。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世界非传染性疾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与肿瘤疾病,位居第3。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其病程较长,病情绵延不愈,再加上高糖环境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倘若未能将其血糖水平控制住,那么就容易导致肾、心脑血管及神经等系统病变,对重要的器官造成损害,情况严重时还会引发酮症酸中毒,因而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小的危害。由此可见,做好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糖尿病;肢岛素治疗;给药方法;疗效差异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80例2型糖尿患者,以其胰岛素给药方法为标准分组,观察组(胰岛素泵皮下注射组,40例):性别比,男:女=21:19;年龄44~82岁,平均(61.5±0.2)岁;2型糖尿病程1~16年,平均(8.3±0.3)年。对照组(分次皮下注射组,40例):性别比,男:女=18:22;年龄43~84岁,平均(60.9±0.5)岁;2型糖尿病程1~15年,平均(8.2±0.5)年。两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空腹血糖>6.10mmol/L,餐后2h血糖>11.10mmol/L;3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器质性病变、免疫系统疾病或者血液系统疾病者;于患者合并精神、认知或语言功能障碍;3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
        1.2方法
        两组均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调控血糖,其中对照组采取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的给药治疗方法,剂量为0.5U/(kg·d),并依据早(40%)、中(20%)、晚(40%)的比例进行给药注射,并在治疗期间密切血糖监控;同期观察组则采取胰岛素泵皮下注射的给药方法进行治疗,即胰岛素泵经由连续导管与皮下埋置针头实施24h的持续皮下泵注给药,胰岛素剂量为0.5U/(kg·d),每日餐前30min需给予胰岛素追加剂量,其中胰岛素中给药剂量50%~60%为每日基础剂量,其余40%~50%剂量为患者的餐前追加剂量,并于进餐前利用胰岛素泵进行分次泵注,期间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指标。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1分别于入组时、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进行监测和比较,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于统计两组的血糖水平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的平均用量。3观察患者胰岛素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根据患者的血糖降幅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显效:即患者治疗后FBG、2hPG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即FBG<6.1mmol/L,2hPG<8.30mmol/L;有效:即治疗后患者的FBG、2hPG均较入组时显著下降,其中FBG处于6.1~8.3mmol/L之间,2hPG处于8.3~11.1mmol/L之间;无
效:即治疗后观察组的FBG、2hPG水平未明显改善,或FBG>8.3mmol/L、2hPG>11.1mmol/L。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血糖指标
        两组在入组时FBG、2hPG、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FBG、2hPG、HbA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血糖水平达标时间、胰岛素的平均用量短于/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例如遗传、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及微生物感染等,其具体的发病原因在于患者机体胰岛素的分泌量缺乏,也可能是由于患者胰岛β细胞破坏。

        从该次的比较结果来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给药治疗,该组治疗两个月后血糖指标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从临床指标方面来看,观察组血糖水平的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的日平均用量均少于或者短于对照组(P<0.05)。从两组的整体治疗效果来看,观察组经治疗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这提示,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给药方法,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能够更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同时有利于减少胰岛素的应用剂量。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采用胰岛素泵的持续皮下注射给药方法,有利于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和整体治疗价值,同时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由翠霞.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4):310-311.
        [2]李现财.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8):80-81.
        [3]杨宇璇.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分
析[J].心理月刊,2019,14(15):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