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6期   作者:梁紫茵,周伟泽,黄秀明
[导读]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早期鉴别COVID-19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准确性。
        梁紫茵,周伟泽,黄秀明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感染内科    516000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早期鉴别COVID-19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日~2020年3月20日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78例及2020年1月1日~ 3月30日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0例,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体征、血常规及肺部CT影像学病灶分布特征等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早期临床症状除咳嗽有无痰液之外,其他症状无统计学意义;新冠肺炎感染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绝对值均低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组患者(P<0.05);新冠肺炎感染中磨玻璃影98.72%、铺路石征28.21%及网格影29.49%的构成比显著高于社区获得性肺炎(80%、1.11%、8.89%)(P<0.05)。而实变影(29.49%)、支气管充气征(24.36%)及树芽征或小叶中心结节(10.26%)的构成比显著低于社区获得性肺炎(77.78%、60%、51.11%)(P<0.05)。结论 通过实验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细胞、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及胸部CT肺部病灶特征来提高鉴别新冠肺炎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准确性,能为基层医院及不发达地区提供诊断依据。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2019)[1],COVID-19与无流行病学史又符合3临床表现的疑似病例的鉴别诊断,其中不少疑似病例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旨在帮助快速鉴别新冠肺炎与社区获得性肺炎,尽早为患者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日~3月20日,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78例纳入本地发病新冠肺炎感染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34~70岁,平均(46. 60±11. 20)岁;选取2020年1月1日~3月30日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0例纳入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组,其中男性63例,女性27例,年龄32~77岁,平均(40. 30±13. 05)岁。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COVID-19患者符合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注:简称诊疗方案)的诊断标准[2]。和《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中的临床诊断标准[3]。
        1.3研究指标 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体征、血常规、生化指标,以及肺部 CT 影像学病灶分布、性状累及的肺段数量等资料,为数据分析做准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 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卡方值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表现
        新冠肺炎感染组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68例患者中,发热129例(76.79%)、咳嗽89例(52.98%)、咽痛34例(20.24%)、乏力11例(6.55%)、胸闷12例(7.14%)、恶心4例(2.38%)、气短3例(1.79%)、无症状5例(2.98%)。
        2.2实验室检查
        新冠肺炎感染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平均值均明显低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组。见表1
      
        2.3CT影像特征
        本研究两组肺炎患者主要的胸部CT特征。新冠肺炎感染中磨玻璃影、铺路石征及网格影的构成比显著高于社区获得性肺炎(P<0.05)。而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及树芽征或小叶中心结节的构成比显著低于社区获得性肺炎,两组之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新冠肺炎目前持续在全球感染,严重影响到公众的生活健康及经济发展,对于本次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采用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尤为重要,如何做到“四早”,同时能辨别其与类似病症患者且得到及时治疗,目前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诊断需具备疑似病例临床特征同时具备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RT-PCR核酸检测是目前最终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4],具有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势,但核酸采样存在局限性,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阳性率不高,易出现假阴性;深部痰标本阳性率虽较高,但需支气管镜获得[5]。如果通过临床常规检验以及胸部CT检查,能够早期、快速、新冠肺炎和社区获得性肺炎,则可减少资源的浪费,患者也能得到合理的诊治。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因病毒、衣源体、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肺实质炎症,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6]。胸部X线检查显示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常累及整个肺叶或肺段,充血期为肺实质受累,表现为大片实变影、充气支气管征,消散期呈散在斑片状影。而支气管肺炎病变以小叶支气管为中心,在支气管和肺泡内产生炎性渗出,从而出现胸模下区的分支状线状影,即树芽征或小叶中心结节改变的影像特征。新冠肺炎主要是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7],其是一种病毒性感染,其胸部影像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见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本研究发现,新冠肺炎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两组之间患者发热、胸闷、乏力等症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咳嗽,咳痰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而新冠肺炎主要表现症状为干咳,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咳痰为主。可作为主要问诊诊断依据,可引起医生的重视。
        本研究发现,新冠肺炎及社区获得性性肺炎的实验检查结果,发现新冠肺炎感染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绝对值均低于社区获得性肺炎,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肺炎患者诊断最重要的手段为胸部CT检查,其中新冠肺炎感染组患者中磨玻璃影中占98.72%,网格影29.49%,铺路石征28.21%,说明病理改变为小叶间隔及小叶内间隔增厚,反映间质性病变,也有学者解析为血管网增多,符合肺部病毒感染病理特性。这与廖星男等研究一致[8]。也有研究发现,784例确诊病例中有745例患者胸部CT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占95%[9],说明胸部CT敏感度高,有利于新冠肺炎早期诊断。
        综上所述,在核酸检测试剂盒及血清检测无法准确的识别假阴性或假阳性时,亦可借助通过实验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细胞、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及胸部CT肺部病灶特征来提高鉴别新冠肺炎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准确性。为基层医院提供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民网. 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命名为“COVID-19”[EB/OL].(2020-02-12)[2020-02-22].http: / / world.People.com.cn / n1 /2020 /0212/c1002-31582421.html.People.cn. WHO named the NCP as COVID-19[EB / OL].( 2020-02-08)[2020- 02 -22]. http: / /yuqing. people.com. cn / n1 /2020 /0208 / c209043-31577380.html.
[2][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J].传染病信息,2020,33(1):1-6,26.
[3]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J]. 中医杂志, 2019, 60(4).
[4]马红霞, 潘静静, 李懿,等. 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结果分析[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0, 40(04):245-249.
[5]周刚, 李超, 郑国栋,等. 基于实时荧光RT-PCR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同标本类型核酸检测[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 012(004):406-409,418.
[6]马江伟, 毕钰, 何丽艳,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0, v.49;No.343(01):7-11.
[7]陈一晖,李武. 新冠肺炎(Covid-19)的临床症状,临床分类与诊断[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v.39(08):484-487.
[8]廖星男,周军,曹佳,凌公豪,丁勋,龙清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胸部CT特征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3):349-352.
[9]刘映霞, 杨扬, 张聪,等.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患者肺损伤相关的临床及生化指标研究[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0(3):258-2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