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英
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 200232
【摘要】 目的:探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查,比较患者分别使用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根据结果,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3.63%,明显高于血常规检查的61.05%和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的62.1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实现很高的准确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支原体以及病毒等因素导致的。其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不具备典型性,因此在早期无法通过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当前临床上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血常规,该方法应用时已受到药物、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查结果出现误差[1]。而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则可以很好的检查出患者的疾病,实现尽早的防治,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诊断效果,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5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过程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5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45例,女性患儿40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2.34±3.76)岁;部分患者合并有病毒性感染者、脏器功能损伤。所有患者均符合细菌性感染性的诊断标准。
1.2研究方法
进行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进行门诊手指验血,使用全自动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分别进行血常规检查和全血C反应蛋白,所有检查均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进行。根据检查结果: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10mg/L、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则判定为阳性。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结果,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3.63%,明显高于血常规检查的61.05%和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的62.1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患病后如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治疗,可能会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2]。由于该类疾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需要寻求有效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血常规是当前临床上诊断该类疾病的常规方法,通过了解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以及红细胞数量实现对疾病的诊断,其中白细胞水平是重要的指标。但是这种常规的检查方法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环境、检验条件等,影响检查的准确性[3]。值得注意的是,人体组织一旦受到损伤,会导致血清蛋白水平的提高,由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存在特殊蛋白,因此通过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进行诊断,与血常规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以诊断提供依据,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该检查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便捷、敏感、快速等优势,而且检查结果基本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根据结果,采用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查,由此可以看出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与常规的血常规检查方法比较,联合检查可以实现好的诊断效果,提高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实现很高的准确率,进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降低患者的痛苦,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关莹莹,李云慧. 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8):61-63.
[2] 阮小霞. 全血C反应蛋白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85-87.
[3] 李翠.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9):187.
[4] 雷媛淇.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2018,34(8):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