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40例2019年4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诊危重症病患为观察对象,依据就诊序号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均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予以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临床指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组患者病情评判时长、心肺复苏时长、生命体征监测时长、吸氧时长、静脉通道成立时长以及气管插管时长等急救时长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且缩短其临床相关急救时长,效果突出。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标准化急救护理
急诊危重症患者不仅病情急,且普遍偏重,因而在抢救工作中除了要优化抢救流程外,还应重视标准化急救护理服务,以通过抢救工作效率的提升,来改善转归[1]。急诊科护理水平及抢救效率直接影响急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故临床针对标准化抢救流程提出较高需求。本文旨在通过对急危重症患者予以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的深入研究,以期为急诊危重症临床工作提拱更多的实践依据。
1 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本院40例2019年4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诊危重症病患为观察对象,依据就诊序号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均2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2:8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8.54±3.66)岁。研究组男女比例11:9,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8.90±3.74)岁。两组上述资料信息执行t处理后,表现为“P>0.05”,存在可比性,且本此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干预,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按照患者详细病情开展针对性干预,若患者存在心理不适应及时作出指导。
研究组予以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做好专业急救准备工作。护理人员获取急救信息后,立即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待急救车到达现场后,需在加强吸氧的同时创建静脉通路,若存在明显外伤,要及时给予止血操作、无菌包扎等,同时对医院内的转运护理工作进行加强,将病患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等情况及时反馈至科室, 并通知医护人员准备相关抢救设备,进一步对抢救工作流程进行优化。(2)评估工作。参照SOAPIE计算公式熟悉患者机体情况。I类:呼吸困难、体征指标不平稳、出现较大伤口,发生休克。II类:存在随时可能失去生命风险,心肌梗死等情况。对患者的全面体征病症进行观察,评估患者的病情情况,对绿色急救通道进行开启,将患者转运至急诊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检测,完成持续供氧,随后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同时患者家属方面也要做好心理指导。(3)护理分工。根据标准化急救过程,实行医护人员的本身分工。分析患者所患病症,及时接受影像检测。随时注意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做出指导。迅速建成静脉通道,保证抢救药物的及时输入,协调抢救药物的输入速度。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心衰、肺水肿等不良情况,根据其机体静脉血压、尿量等展开输液速度的协调,使心电设备等得到及时连通。帮助医师包扎患者伤口处,监测其尿量、瞳孔、生命体征等指标是否正常,整个检测过程中将可能用到的药物及用品提前备好。
1.3 指标评定
(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情况。抢救时长指标包含:气管插管、静脉通道成立、吸氧、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心肺复苏、病情评判的时长。
(2)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急诊抢救标准评估患者抢救成功率。成功:各项体征恢复正常,意识无障碍,成功完成转运。
1.4统计学管理
SPSS 25.0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行2检验,P<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急救时长对比
研究组患者病情评判时长、心肺复苏时长、生命体征监测时长、吸氧时长、静脉通道成立时长以及气管插管时长等急救时长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表1)
3 讨论
标准化急救护理专业技术重视划分每个护理人员具体工作内容及其职责,科学化处理急救护理流程,使其具备规范性、严谨性及程序性,以综合提升急救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抢救工作效率为核心的抢救过程[2]。此过程中,参加救治过程的各个工作人员均需具备较高的技术操作的水平,能独立医治患者,能充分认知自身拥有的责任思想,增强自身的工作主动性。此外,护理人员还需按照不同病患的不同病情,做好病情的提前预判,针对抢救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能稳定、准确的应对,进而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长,提升抢救成功率[5]。
本研究发现,标准化急救护理的干预,使得研究组抢救成功率、病情评判时长、心肺复苏时长、生命体征监测时长、吸氧时长、静脉通道成立时长以及气管插管时长等急救时长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标准化急救干预措施能显著协调医护人员的分工合作,进而增加抢救成功率并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长。此外,此项护理方案还能有效防止由于模糊分工带来的医疗人员相互推脱责任及工作效率不高的情况。
综上,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且缩短其临床相关急救时长,效果突出。
【参考文献】
[1]张鑫娜.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及对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006(036):94,106.
[2]崔艳. 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标准化急救护理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005(022):8,16.
[3]何常芬. 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v.5(10):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