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尿常规和尿培养综合分析对尿路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月3期   作者:叶付见
[导读] 研究分析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运用尿常规和尿培养综合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叶付见
(南京市雨花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雨花分院)检验科;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运用尿常规和尿培养综合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共计50例,选取时间均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我院健康体检的50例受检者作为参照组,通过对两组受检者展开尿常规与尿培养检验,分析两组临床检验结果,计算尿常规和尿培养综合诊断尿路感染的有效性、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5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通过临床诊断,有40例确诊为尿路感染者,其中,12例为尿道炎,14例为膀胱炎,14例为慢性肾盂炎。尿常规和尿培养综合分析检验的灵敏度达到92.50%,特异性为72.72%,有效性为90.00%;实验组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水平,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偏高,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尿常规与尿培养综合检验方式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常规和尿培养综合分析;尿路感染;临床诊断
 
尿路感染作为病原菌侵害尿路系统粘膜导致的泌尿系统炎症疾病[1],属于临床多发性病症,有着发病概率高、病程时间长的特点,影响社会大众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根据相关临床数据表明,我国患有尿路感染疾病的人数每年超过800万人次,主要发病原因为留置导尿管、尿路装置所致。为了研究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运用尿常规和尿培养综合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将选取5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现展开报告内容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共计50例,选取时间均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我院健康体检的50例受检者作为参照组。其中,参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均在30岁-56岁之间,平均年龄(43.21±3.23)岁;实验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均在30岁-57岁之间,平均年龄(43.67±3.32)岁。两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如性别对比、年龄对比等经统计学检验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分组形式可比。
1.2检验方法
对两组受检者实施尿常规检验与尿细菌培养。其中,尿常规检验方法:医务工作者把新鲜尿液相互混合后,利用全自动尿液分析设备实施尿液标本检验,同时注重尿液的全程质控,结合有关操作流程实施检验。尿细菌培养方法:尿细菌培养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设备,在清晨医务工作者嘱咐患者留取中段尿液,在血琼脂平板上展开接种,借助定量接种环,实施接种处理,当接种完毕后,需进行细菌培养干预,在培养期间需将保温箱温度控制在37℃左右[2],培养时长为24小时。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受检者的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情况。统计实验组经过临床诊断后的有效性、灵敏度、特异性水平。尿常规检验主要检测酸碱度、白细胞等,当白细胞超过5/Hp,抑或尿红细胞显示阳性[3],表示结果为尿路感染。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版本为SPSS 20.0统计学分析仪,展开数据分析,尿常规与尿培养综合诊断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展开X2检验;白细胞与红细胞水平对比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展开t检验,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实验组尿常规与尿培养综合诊断结果
    5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通过临床诊断,有40例确诊为尿路感染者,其中,12例为尿道炎,14例为膀胱炎,14例为慢性肾盂炎。尿常规和尿培养综合分析检验的灵敏度达到92.50%,特异性为72.72%,有效性为90.00%,见表一。
 
3.讨论
尿路感染有着较高的发病概率,在早期阶段患者会出现泌尿系统炎症症状,如若患者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容易发展成多种疾病,对患者自身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影响。
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作为尿常规与尿培养综合诊断的主要指标,一旦人体存在肾功能损害或者尿路感染症状,在此阶段会表现出,患者感染程度和白细胞计数有正相关联系[4],然而健康人的尿液当中并没有红细胞,如若尿路感染患者病情症状较轻容易出现尿潜血症状,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血尿情况。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5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通过临床诊断,有40例确诊为尿路感染者,其中,12例为尿道炎,14例为膀胱炎,14例为慢性肾盂炎。尿常规和尿培养综合分析检验的灵敏度达到92.50%,特异性为72.72%,有效性为90.00%;实验组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水平,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偏高,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在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运用尿常规与尿培养综合检验方式,有着较高的有效性、特异性、灵敏度。
综上所述,在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尿常规和尿培养综合分析方法,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获得较高的有效性、灵敏度与特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艳奇.尿常规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检查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027(004):95-96.
[2] 刘旭.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013(014):72-73.
[3] 程峰.分析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初筛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0):171-172.
[4] 杜建梅.研究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份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初筛价值[J].智慧健康,2018,004(010):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