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流涎症的治疗概况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月3期   作者:邓美艳 郑雅心 郝军生
[导读] 作者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中风后流涎的产生机制,阐述了近年来不同的治疗方法在中风后流涎中的应用及疗效,并探讨了中西医治疗中风后流涎的作用机制。
邓美艳  郑雅心  郝军生
(通化市东昌区人民医院;吉林通化134000)
摘要:作者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中风后流涎的产生机制,阐述了近年来不同的治疗方法在中风后流涎中的应用及疗效,并探讨了中西医治疗中风后流涎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中风;流涎;治疗概况
中风,又称脑卒中(stroke)或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组突然发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全世界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1500万,而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率为世界第一。每年新发150-200万病例,并且每年的增长速度以8.7%上升。
中风是最常见的导致功能障碍的疾病,常见的功能障碍有偏瘫、面瘫、构音障碍、吞咽障碍、流涎等。中风后流涎主要是因为吞咽困难而出现的流涎,资料显示51%-73%的中风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我国的资料显示14%脑卒中患者中有大约73%的有吞咽障碍[1] 。吞咽障碍主要涉及三叉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等多对脑神经受损,引起唾液腺体分泌障碍以及咽喉部黏膜感觉障碍,不能及时感知口腔内的过多唾液,以及形成不了有效的吞咽反射,唾液的清除出现困难,导致流涎。过多的唾液误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有效的治疗中风后流涎不容忽视,中西医有多种方法治疗中风后流涎,现将其阐述如下。
1.陈柱,徐倩等采用按摩、面肌功能训练的同时,加入了肌内效贴导向疗法,具体为沿咬肌按摩,点按下关穴、颊车穴、地仓穴、迎香穴、人中穴、承浆穴等,在按摩的同时让患者做鼓腮、咧唇、示齿、缩唇、砸唇等动作,每次15分钟,肌内效贴采用的是9611型,治疗4周后的有效率为93.3%[2]。
2. 白俊敏等在吞咽训练:口、颌、唇、 舌等吞咽器官训练的同时结合廉泉穴深刺的手法,在针刺的同时,嘱患者进行吞咽动作,在治疗4周测试患者颏下肌群表面肌电变化,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
3.陈欢等在针灸治疗及构音器官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冷热交替刺激口腔内黏膜及患侧面部。具体操作方法为:用 蘸有0℃-5℃冰水的棉签和蘸有50℃-55℃温热水 的棉签交替刺激口腔黏膜各15次,每次在局部停留1-2s后移开棉签,并询问患者局部的感受。这样的冷热交替刺激能促使感觉的恢复,使吞咽功能和流涎现象得到明显改善[4]。
4. 梁文锐等在传统针刺的基础之上在床旁协助摇头或在转椅上进行训练,有效的提高了前庭功能,使头颈、躯干的异常的姿势得以纠正,咽喉肌痉挛缓解,口腔肌肉吞咽的协调功能得到改善,口唇闭合同步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吞咽的频率提高,利于吞咽,减少流涎[5]。
5. 邓宁采用舌三针,其中主穴为神根穴(舌底舌下系带根部凹陷处),金津穴或玉液穴(舌底舌系带两侧静脉上),上廉泉穴(颈上部正中,下颌下缘与舌骨体之间的凹陷处)。 配穴为风池及合谷。金津穴和玉液穴交替放血,治疗10-20天后,总有效率达到91.3%[6]。

6. 连福纯等将0.5cm - 1cm 长的“000号”羊肠线埋入承浆、地仓( 患侧) 、廉泉、脾俞( 双) 、气海、足三里( 双)穴。10天埋1次,3次后观察疗效,总有效率为95.83%[7]。
7. 钱志勇在吞咽训练基础上给予盐酸苯海索口服,盐酸苯海索平均 4 mg /d。经过1个月的治疗,显效15例,有效9例,3例无效,此方法改善了吞咽功能,并且减少了唾液分泌[8]。
8. 袁军利等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针灸治疗选择舌三针,选风池穴并于同侧喉结边缘进针,行泻法,选择廉泉穴不留针,取下关、地仓、颊车、曲池、外关等穴位得气留针30分钟。取金津、玉液 行穴进行点刺放血约1毫升。康复予以噘嘴、鼓腮等训练。一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7.78%[9]。
中风后流涎是经络不畅, 经筋失养,气血瘀滞而导致的 ,心主神明, 其开窍于舌,并且手少阴之别系于舌本, 所以有“舌为心之苗” 的说法。肝主筋 , 其脉络于舌本 ,如果肝血不足,筋失所养,则流 涎。脾开窍于口, 经脉连于舌根 ,散舌下 ,脾的功能与舌密切相关。肾主水, 其液为唾 ,阳虚温化失职 , 则上泛而为唾。流涎与心肝肾脾均有关。以针刺舌体治疗 ,能调节心、肝、脾、肾功能 ,通经活络 ,改善人体五脏六腑气血津液,使其运行正常 。吞咽与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口轮匝肌、颧肌、口三角肌等都有密切关系,改善颏下肌群肌力,促进舌骨喉复合体上抬,从而提高吞咽功能,改善流涎。中西配合 ,疗效甚佳。
[1]孙红琼,李宁.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9):1000-1001.
[2]陈柱,徐倩. 肌内效贴导向疗法对脑卒中后面瘫及流涎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5):524-528.
[3]白俊敏等,基于表面肌电研究互动式针法深刺廉泉对脑卒中后流涎患者的影响[J],新中医,2019,51(11):213-215.
[4]陈欢等,冷热交替疗法对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及流涎的效果观察[J],2018,,3(5):392-394.
[5]梁文锐等,前庭训练结合针刺对中风流涎的疗效观察[J],广州医学,2011,28(9):1194-1195.
[6]邓宁,舌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流涎病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2):27.
[7]连福纯等,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流涎 24 例[J],2012,21(5):42-43.
[8]钱志勇,盐酸苯海索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流涎的疗效观察[J],2012.15:3408-3409.
[9]袁军利等,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及流涎症状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2):287-2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