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远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早期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衰竭病人康复的影响情况。方法:在我院选择130例呼吸衰竭病人,时间选取2020年3月—2020年9月,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法将130例呼吸衰竭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均为65例。参照组使用传统的康复运动,研究组在传统的康复运动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活动,比较两组病人引发并发症的状况以及肺功能状况。结果:研究组引发压疮、深静脉血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以及呼吸机相关炎症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比参照组更低;研究组进行康复活动后的肺功能状况指标显然好于参照组,差距显著且具有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活动可明显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衰竭病人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改观其肺功能,利于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影响情况;早期康复;呼吸衰竭;重症监护病房;ICU
呼吸障碍疾病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换气功能或肺通气障碍,从而导致代谢紊乱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综合症状之一,由于我国空气污染严重以及人口趋于老龄化从而导致呼吸衰竭的病人逐渐增加。现如今对于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是机械通气,但是在临床表明由于呼吸衰竭病人长时间进行机械通气导致引发废用性肌萎缩以及有关呼吸机肺炎等常见并发症,延长了病人恢复健康的病程,而且诸多病人对于呼吸机产生依赖,进而导致撤机困难或延迟撤机,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1]。本文在我院选择130例呼吸衰竭病人,研究观察早期康复活动对于重症监护室(ICU)呼吸衰竭病人的康复影响情况及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择130例呼吸衰竭病人,时间选取2020年3月—2020年9月,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法将130例呼吸衰竭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均为65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3:32;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45岁,平均为66.27±4.25;最长病程为8年,最短病程为半年,平均为2.42±0.56;心功能为Ⅵ级的有37例,心功能为Ⅲ级的有28例。参照组男女比例为32:33;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46岁,平均为67.31±4.03;最长病程为9年,最短病程为半年,平均为2.32±0.64;心功能为Ⅵ级的有36例,心功能为Ⅲ级的有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文件。且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审核。
1.2方法
(1)参照组。针对呼吸衰竭病人的特征给予传统的康复活动进行被动性或主动性的肌肉关节运动每天两次,一次20分钟。
(2)研究组。①制定合理的早期康复运动方针。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的特征进行评价,制定出呼吸衰竭病人早期康复运动的日程与计划,医护人员每隔一天对病人的活动度、缓解活动能力以及肌肉进行评估,从而定制下一日的运动量和活动强度。运动过程主要是由呼吸机供氧,运动干预目的是为了增加病人的稳定性和耐受能力。②给予病人床边坐位运动。病人保持坐立位活动下肢和上肢主要以下肢训练运动为主,每天两次,一次20分钟。③给予病人床上卧位康复运动。待呼吸衰竭病人清醒后,抬高床头65度左右,让病人呈半卧位进行被动性按摩以及主动性运动,例如肌肉、关节、上肢的肢体等部位,每天进行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④给予病人下床运动。护理人员指导呼吸衰竭病人手扶步行车行走,每天三次,每次十分钟。⑤给予病人离床坐位训练。针对呼吸衰竭病人的康复状况,进行抬腿锻炼,医护人员帮助病人在床边呈站立姿势,每天三次,每次五分钟[3]。⑥给予病人进行独立行走锻炼。护理人员有效指导病人进行独立行走,每天三次,每次15分钟。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病人引发并发症的状况。②计算FEV1%状况、FEV1/FVC状况、一秒FEV1状况等肺功能状况。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引发压疮、深静脉血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以及呼吸机相关炎症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比参照组更低(P<0.05)。见表1
3讨论
大多数呼吸衰竭病人需要进行机械通气从而构建肺泡与气道口之间的压力差,提供给病人呼吸。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需要镇痛或镇静治疗,病人大多在休眠状态,降低病人体内的耗氧量和氧代谢,为病人体内提供足量的氧气恢复脏器功能。病人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导致病人的机体肌肉萎缩、微循环功能发生改变、神经传导阻滞,从而无法正常活动,因而对该类患者施以有效的干预尤为重要。有相关研究表明,在重症监护室(ICU病房)中给予呼吸衰竭病人早期康复运动,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且可促进病患身体血液循环,从而保障其生理及肢体运动能力[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引发压疮、深静脉血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以及呼吸机相关炎症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比参照组更低;研究组进行康复活动后的肺功能状况指标显然好于参照组(P<0.05)。提示,该康复活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较高,与张多[3]等研究学者的结果类似。
综上,早期康复活动可明显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衰竭病人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改观其肺功能,利于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张浩,卢滨,杨付红,等.早期康复干预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12):1063-1066.
[2]孙波.早期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疗效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v.6;No.396(79):54-54.
[3]张多兰,张丽君.早期康复活动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0,010(00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