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红军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 101300
摘要:目的:研究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管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HPLP-II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前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II)评分分别为88.6±6.8(分)、175.3±3.4(分),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前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II)评分分别为88.4±6.5(分)、123.6±3.7(分),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不良反应情况及总发生率调查结果[n(%)]分别为0(0.00)、1(1.56)、0(0.00)、1(1.56),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不良反应情况及总发生率调查结果[n(%)]分别为3(4.69)、4(6.25)、0(0.00)、7(10.94),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比常规管理干预方法更加出色,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干预方法下冠心病患者的HPLP-II评分显著提高,患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因此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干预方法适合在冠心病患者中进行大范围临床推广。
关键词: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冠心病患者;干预效果
前言: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病可以引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等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比较重视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有研究表明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比常规方法的干预效果更好,本文于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28例作为样本,观察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7例、27例,年龄40~68岁、平均(51.31±4.25)岁,;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5例、29例,年龄40~67岁、平均(51.24±4.37)岁。排除标准:心脑血管急性病患者、精神疾病及失去自理能力患者。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1.2方法
随机分组,对照组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管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HPLP-II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常规管理干预方法即对护理人员按照医嘱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干预方法则首先需要组建家庭医生护理团队,然后由组内医护人员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接诊、护理和随访,最后按照患者病情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对应专科社区,这样即可构成冠心病患者诊疗随访闭环。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前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II)评分;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II)评分情况对比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前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II)评分调查结果分别为88.6±6.8(分)、175.3±3.4(分);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前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II)评分调查结果分别为88.4±6.5(分)、123.6±3.7(分)。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本文实验结果表明:两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前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II)评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可见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干预方法显著提高了患者预后健康生活水平;两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不良反应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可见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干预方法显著降低了患者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比常规管理干预方法更加出色,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干预方法下冠心病患者的HPLP-II评分显著提高,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因此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干预方法适合在冠心病患者中进行大范围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戴文莉.临床药师参与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35(05):53-55.
[2]刘敏.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2):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