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
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成都 610036
【摘 要】目的:讨论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在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实行检验科检测的血液标本2000份,分为两组,使用预防误差对策的为实验组,未使用预防误差对策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血液标本误差原因,血液标本的误差发生率相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过程中使用预防误差对策,找出导致误差的原因,降低血液标本的误差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常见误差原因;预防措施
血液标本检测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检查,血液标本检测的准确度直接影响诊断以及治疗的效果[1]。在临床血液标本检测中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分析前,分析中以及分析后,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出现误差,会影响检测结果,对后期诊断以及治疗造成较大的影响[2]。因此,找出导致血液标本检测的误差原因,并实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检测的质量[3]。本文中选择在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实行检验科检测的血液标本2000份,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实行检验科检测的血液标本2000份,其中实验组:男,女分别为500份,500份,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6岁、年龄均值(4.29±1.55)岁。对照组:男,女分别为450例,550例,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6岁、年龄均值(4.59±1.72)岁。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未使用预防误差对策。在实验组中使用预防误差对策,需要先找出导致血液标本检测误差的原因,主要有采血时间过长,采血量不足,标本处理不规范,送检时间过长,药物或者饮食等。(1)科室中定期进行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检测熟悉程度,专业技能,掌握检测中技巧,防止由于血容量不足导致发生误差,规范化管理送检流程,并对送检过程中可能发生问题进行反馈,改善。(2)对于血液标本的核对制度需要严格执行,在血液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将各个操作流程以及检测相关制度进行落实,防止出现检测标本以及交接单不符的情况,从而降低血液标本检测误差率的情况。(3)在血液标本检测中,需要根据规范将留取标本,并核对检测的项目,保证合适的采血量,防止血液过少或者过多,影响检测结果。随着放置时间的变化,血液样本中的物质含量会改变,因此,需要及时送检。(4)严格根据采血的规范进行,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采血,并调节采血的速度,防止对血细胞造成损伤,并积极调节采血量以及抗凝剂的比例,将凝血标本的温度控制8摄氏度到25摄氏度,预防血液标本稀释或者凝血。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测。P<0.05,那么差别较大。
2 结果
2.1两组的血液标本误差原因的情况 对照组中由于药物或者饮食导致的有15例,由于送检时间过长导致的有11例,由于标本处理不规范导致的有21例,由于采血量不足导致的有19例,由于采血时间过长导致有29例;实验组中由于药物或者饮食导致的有5例,由于送检时间过长导致的有3例,由于标本处理不规范导致的有1例,由于采血量不足导致的有5例,由于采血时间过长导致有3例;差异较大(P<0.05)。
3 讨论
血液标本检测在医生的诊断以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检测中存在误差,会延误患者的治疗[4]。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干扰会造成检测误差,影响疾病治疗[5]。将导致误差的原因找出来,然后使用预防对策,降低误差发生率。在检测中需要严格根据规范进行采血,及时进行送检,核对制度需要严格执行,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检测熟悉程度,专业技能,掌握检测中技巧。
本文中选择在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实行检验科检测的血液标本2000份,使用预防误差对策的患者血液标本误差发生率明显小于使用未实行预防误差对策患者,患者的血液标本误差的原因有采血时间过长,采血量不足,标本处理不规范,送检时间过长,药物或者饮食等。
综上,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过程中使用预防误差对策,找出导致误差的原因,降低血液标本的误差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健辉.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外医疗,2020,39(36):183-185.
[2]金永合,李武媚,姜烜星,潘丽娟.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预防措施[J].心理月刊,2020,15(02):181.
[3]贾莉,陈秀海.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相应的改善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9):141-142.
[4]盛光考.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相应的改善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7):175+178.
[5]马骏.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相应的改善措施[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04):62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