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童伟 2, 刘东洋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年湖社区卫生服务站 北京 10001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基于中医临床路径分型治疗眩晕病各证候的疗效。方法:对60例眩晕病患者的证候类型予以确定,给予对应的中药方剂,连续服药14天为一个疗程,评估治疗结果。结果:60例眩晕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分为风痰上扰型(12例)、阴虚阳抗型(13例)、肝火上炎型(12例)、痰瘀阻窍型(10例)、气血亏虚型(9例)、肾精不足型(4例)共6类,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00%,每一种证型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超过90%。结论:中医临床路径分型可进一步判断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对症下药,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临床路径分型;眩晕病
0.引言
近年来,中医治疗理念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而基于中医临床路径分型模式治疗疾病的同时,可有效调节患者的机体情况。本研究旨在分析此种治疗模式应用于眩晕病各个证候治疗时的效果,现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公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自社区卫生站门诊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眩晕病患者中选取60例,将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感到明显外物或自身晃动、旋转,无法稳定站立,伴有出汗、呕吐、面色苍白、头晕头胀、眼花等症状,经医生查体等检测,确诊为眩晕症的患者;(2)能够正确看待中医药治疗理论,可全程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3)知晓本研究并在意识清醒状态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1]。
排除标准:(1)病情极轻,经过短暂休息后便恢复常态,无需药物干预及其他治疗的患者;(2)对中医治疗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经他人劝说后依然固执己见的患者;(3)前来门诊就诊前自行服用过其他药物的患者。
6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为:男女人数比31∶29,年龄区间22~58岁,平均(40.46±2.58)岁;病程区间3个月~2年,平均(1.14±0.26)年;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显示:风痰上扰型12例、阴虚阳抗型13例、肝火上炎型12例、痰瘀阻窍型10例、气血亏虚型9例、肾精不足型4例。
1.2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疾病分型的差异,适当调整中药方剂,具体如下:
(1)风痰上扰型:半夏、天麻、白术、茯苓四种药材各选取9g,额外搭配橘红、甘草、生姜各6g,可在其中加入适量大枣。
(2)阴虚阳亢型:以怀牛膝和生赭石为主要成分,各选择30g,另外选择龙骨、牡蛎、龟板、杭芍(均为生性状态)、玄参、天冬各15g,并搭配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6g。在此基础上,可加入适量甘草(5g)。
(3)肝火上炎型:选取天麻、山栀子、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各9g,外加12g钩藤、18g生石决明、12g川牛藤。
(4)痰瘀阻窍型:选取核桃仁、红花、胆南星、枳实各12g,搭配川芎、茯苓、陈皮、制半夏、竹茹、石菖蒲各10g。
(5)气血亏虚型:选取当归、经过炒制的白术各10g,搭配5g川芎和炙甘草、8g白芍药、15g熟地黄、30g党参。
(6)肾精不足型:选取紫河车、天冬、麦冬、经盐炒制的牛膝各10g,搭配15g杜仲(经盐炒制)、黄柏,20g龟甲。
叮嘱患者在中药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后收取300ml汤汁,分为两份,早晚各服用一份;或者在门诊药房中制备成袋装方剂,便于患者携带服用。每种眩晕症证型的单一疗程均为14天。
1.3观察指标
按照下列分级评价标准,评估每种证型的治疗成效:
①痊愈:连续服药14天后,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之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并未复发眩晕症,生活完全恢复正常。
②显效:服药1疗程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偶尔感到头部轻微眩晕,休息后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基本不受影响。
③有效:症状有所改善,偶尔复发,生活受影响程度降低。
④无效:症状并未好转,经常感到头晕目眩,必须长时间卧床静养,生活大受影响。
总有效率计算需排除无效例数,剩余例数与分组总数之间进行比值计算。
2.结果
6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00%,6种证型各自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超过90%,详见表1。
3.综合讨论
眩晕症是指患者对空间定位(感觉)出现障碍的疾病。比如,患者身体处于静止状态,但却感觉自身或其置身的环境存在晃动、旋转的情况,很有可能造成身体失衡而摔倒,进而引发其他疾病。该病可由前庭系统、心脑血管、眼部、精神类疾病或中毒因素引起[2]。患者的常见表现为感受到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摇晃、移动等,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头胀、眼花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诱发本病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症状会自动消失或明显减退,只有少数患者需接受治疗。根据病因的不同,相应的治疗方式也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周围性眩晕多为对症治疗,中枢性眩晕需对因治疗。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围绕眩晕病患者的证候类型进行精确划分之后,予以对应的中药方剂,治疗成功率极高。
参考文献:
[1]冯敏.穴位贴敷疗法辅助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37.
[2]李柱,刘作印,段春燕,等.基于中医临床路径分型治疗眩晕病各证候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1):1807-1809.
作者一姓名:童伟 性别:男;出生年月:1984.11;籍贯:湖北 民族;汉 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学
2作 刘东洋 性别:女;出生年月:1985.10;籍贯:山东 民族;汉 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