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胃不好吃什么中药调理好?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6期   作者:于海泳
[导读]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儿童泄泻的重要原因。
        于海泳
        作者身份证号码:51072219730404****
        摘要: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儿童泄泻的重要原因。脾胃为后天之本,位于中焦,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脾脏生理机能主运化,主统血,管理消化,运输,吸收食物,气血生化及运转。多因儿童早产,或孕期营养不良,宫寒,或生后饮食不规律,喂养不当,长期服用冷饮,或患某种疾病而引起。脾虚者可引起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发热等。
        关键词:脾胃疾病;患儿;中药调理
        1各类脾胃疾病类型
        1.1脾气虚
        其临床表现为气短乏力,消化不良,腹胀腹胀,神志不清,肢体无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头发稀疏,消瘦,晕眩,大便泻泻,肢体浮肿,舌苔淡白。艾灸中脘、气海治疗时效果良好。儿童推拿:天枢穴、足三里穴、阴灵泉、阴白穴、三阴交、捏脊等,以中草药为代表的健脾散、参苓白术散、养胃丸等。
        1.2脾阳虚
        脾阳不足是指脾阳虚衰,失温,多因脾气血不足引起,或过食生冷,过用凉药,或肾阳不足所致。表现为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按,形寒肢冷,便秘稀,胃腹冷痛,四肢困倦或肿胀,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无力。灸气海,足三里。按摩肾俞穴,脾穴穴,足三里穴,申脉穴,大椎。以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为代表。进食的食物多为益肾暖脾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鸡肉、猪肚、刀豆、辣椒肉桂等。
        1.3脾阴虚
        多以积食过长,湿热伤脾,这类儿童不一定食少,甚至可能胃口奇好,食后不化,胃内嘈杂不适,腹胀,恶心呕吐,咽干口燥,心烦,脾气暴躁,易怒,易怒多动。不眠之夜,或睡后翻来覆去不安,下眼袋肿胀,且微红,易感冒,提不起劲,便秘结大。临床表现以舌红少津、苔黄为主要表现,日常生活中多食沙参、麦冬、玉竹泡水喝,多吃一些滋阴剂,以芝麻、黑木耳、百合、山药为主要成分,配合滋阴健脾的药物,综合调理身体。按摩穴位采用滋阴清热,健脾益气:清补脾,逆气八卦,清天水,摸腹,揉脊等。
        1.4胃气虚
        指胃气受纳于腐熟水谷,其功能减退,胃络失养,胃失和降而为腕隐痛或痞胀,按之觉舒,食欲减退,或得食痛缓,食后胀甚,呕气,口淡而不渴,面色萎黄,气短而懒语,神疲倦怠,舌质淡薄,苔薄白,脉弱。以中草药为代表,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子、方剂等,饮食选择清淡温热,七八分饱,一日三餐要有规律。
        1.5胃阴虚
        也称胃阴不足,中医所说的胃阴不足,是由于胃热,胃火炽盛,或热病耗胃阴所致。胃阴阴虚者通常会有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虚火过盛,易饿,胃酸,隐痛不宁,口舌生疮等症,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可食用的食物有银耳,苦瓜,鱼,百合,绿豆等养阴食物,少食辛辣,温热食物如羊肉,狗肉等。代表性中药:桔红梨膏,小儿健胃糖浆。
        1.6脾胃虚寒
        小儿消瘦或过胖,面色青黄,易流口水或口水过多,舌苔白厚,易出湿疹,食欲减退,食欲减退,腹胀腹痛,排泄不畅,脾胃虚寒患儿应养成吃热饮的习惯,不可多食酸奶,以免破坏肠道内的酸碱平衡,多吃山药、芋头、南瓜、薏米,少吃油腻生冷之品,参苓白术散、健脾散等中药。
        1.7脾胃湿热
        也称为中焦湿热。

指脾内含湿热,脾胃运化阻滞,腕灼热痛,嘈杂泛酸,口干舌燥,口渴不欲饮,或口甜粘稠,小便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患儿少食生冷食物,性温味甘辛,具有健脾益气,暖肠暖胃的作用,暖肠驱寒的食物,羊肉、鸡肉、牛肚、猪肚、鲤鱼、草鱼、荔枝等,多按揉河谷,足三里穴,可使脾胃强健。
        1.8胃脾虚
        胃受纳,脾受运,胃的任务是接收食物,食物经过胃的腐熟后进入肠道,由肠道区分食物的精华与糟粕。精髓,由脾而生,为养分而运至全身的五脏,就是我们所说的运化吸收过程。胃肠不停地接收食物,先将食物粗加工,再交给脾,脾脏能力不足,接收不了胃肠传给那么多食物,所以儿童尤其容易积食,容易便秘,毛发枯黄。胃强脾弱的儿童是很典型的脾虚证,到了冬天还会出虚寒,睡眠不好,有些儿童会趴着睡觉,甚至跪着睡觉。经方有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
        2中药验方
        儿童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如果父母平时不注意孩子的饮食,孩子的脾胃就容易出问题。脾虚胃弱的儿童常出现胃寒、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调理小儿脾胃,可以试试中药。很多中药都有健脾养胃的作用。只要坚持帮助孩子调理,脾胃很快就能恢复健康。以下四种调理脾胃的中药适合儿童服用。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消化不良多与脾虚有关。脾虚,往往是由于饮食不良或缺乏抵抗力,导致虚弱,从而给脾胃带来麻烦。脾胃虚弱后,儿童容易消化不良、食滞等。
        2.1陈皮
        食欲不振用陈皮,对因脾胃虚弱所致的小儿厌食,可用四君子汤+陈皮,组配为异能散,用于调理。特定处方为:党参8克,白术8克,茯苓8克,甘草8克,陈皮3克。陈皮归脾经,有理气,健脾,调和,燥湿,化痰之功效。陈皮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同时也是一种配料,对脾胃不好的儿童可以用陈皮肤调理,陈皮有理气和胃,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不佳所致的各种疾病。一般情况下,给孩子煮食物时可适当加入陈皮,既可煮粥,煮汤食用,也可直接泡茶饮用。通常烹调的肉和鱼也可以加入适量的陈皮。
        2.2砂仁
        砂仁,又名小豆蔻,它能温脾、宽胸膈,降气止痛,止呕开胃,止寒泻。对肚子胀满,腹泻,脾胃虚寒,呕吐腹泻等症状有良好疗效,但砂仁味较重,父母可配一些炖汤给孩子喝。
        2.3白术
        此方有燥湿利水,益气健脾之功效。对于脾气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便秘,劳累少气有很好的效果,父母平时给孩子煮粥,煮汤都可以加点白术,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调理脾胃。
        2.4鸡内金
        这中草药适合脾胃不好的孩子吃。小孩脾胃不好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厌食等症状,此时用鸡内金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鸡内金的食用方法有很多,可以把鸡内金直接磨成粥给小孩吃,也可以配以山楂做成各种饼吃。
        结束语:
        小儿脾胃辨证应从脏腑、阴阳、寒热、虚实、气血五个方面论述。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这五个方面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能机械分离,要整体联系起来辨证。
        应该有不同程度的治疗。脾不治,不如治其肝,或治其肾,或兼治,哪个为主。比如脾阳不健,第一次用要温到肾。如果只是干燥过热,应该是温暖的。比如气不医,可从血分,血瘀则滞。如果是真的,以活血化瘀为宜;如果是虚损,宜益气血化瘀。我在临床上有时会遇到血瘀不足的情况,按照这个原则治疗往往会见效。
        简而言之,辨证施治,第一,善于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识别其病位、病因、病性、病机。要丰富中医理论知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就要立体用药,有好的思路,不断总结临床经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