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ST2对心力衰竭患者诊疗和预后的评估实践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6期   作者:张英
[导读] sST2(可溶性ST2)对心力衰竭患者诊疗和预后的评估实践思考。
        张英
        河北省三河市燕达医院心内二科   065200
        摘要:目的:sST2(可溶性ST2)对心力衰竭患者诊疗和预后的评估实践思考。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43例重度组、57例轻度组,按照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将其分为48例非终点事件组、52例终点事件组。对各组间sST2、NT-proBNP(N末端钠尿肽前体)以及TnI(肌钙蛋白I)血清浓度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sST2、NT-proBNP、TnI、肌酐以及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方面,轻度组均较重度组低,终点事件组均较非终点事件组高,在LVEF(左室射血分数)以及血红蛋白方面,轻度组均较重度组高,终点事件组均较非终点事件组低(P<0.05)。 在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重度组较轻度组高(P<0.05)。结论:sST2在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与预后方面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可溶性ST2;心力衰竭;诊疗;预后
        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为老年群体。有研究发现,老年群体的心力衰竭患病率约为2.89%-7.13%,而住院一个月的老年患者病死率、1年病死率分别为5%-10%以及25%[1]。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可受较多因素影响,而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可使用生物标记物,比如脑钠肽、肌钙蛋白等,以此作为诊治疾病的相关依据[2]。有学者发现,介导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塑的主要机制为ST2/IL33信号传导通路,同时指出患者的近期、远期预后与该指标联系紧密。另有学者指出,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预后与其机体内的sST2水平异常有明显关联,同时指出判断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标记物之一即sST2。目前临床有关心力衰竭与BNP以及NT-proBNP的关系认识较多,但有关心力衰竭与sST2的相关研究不多。基于此,本次我院随机选取了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sST2与心力衰竭患者诊疗和预后的关系。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研究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其中包含46例女性,54例男性,年龄58-88岁,平均(75.64±7.38)岁。100例患者按照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43例重度组(Ⅲ级、Ⅳ级)、57例轻度组(Ⅰ级、Ⅱ级),按照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将其分为48例非终点事件组(一年内未由于疾病再次入院或死亡)、52例终点事件组(一年内由于疾病再次入院或死亡)。
1.2方法
        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收集内容需包括患者的基础疾病史、NT-proBNP、sST2、TnI、LVEF、hs-CRP、血红蛋白、肌酐、体质量指数以及尿酸等,对不同组间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对sST2在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sST2、NT-proBNP、TnI、肌酐以及hs-CRP方面,轻度组均较重度组低,终点事件组均较非终点事件组高,在LVEF以及血红蛋白方面,轻度组均较重度组高,终点事件组均较非终点事件组低(P<0.05)。 在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重度组发生终点事件者37例,轻度组发生终点事件者15例,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sST2预测患者病情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7,sST2预测患者终点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2,NT-proBNP预测患者病情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4,NT-proBNP预测患者终点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联合使用两种方法预测患者病情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联合使用两种方法预测患者终点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
3、讨论
        临床已发现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生物标记物,其中已被证实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与预后的重要指标即脑钠肽,而肌酐、hs-CRP等指标也被证实可参与患者的病情进展[3]。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在sST2方面,轻度组患者的sST2较重度组低,与TNI、NT-proBNP、hs-CRP以及肌酐趋势相同,与hs-CRP、LVEF趋势相反。sST2预测患者病情程度的ROC曲线面积为0.697,预测患者终点事件的ROC曲线面积为0.732,预测价值较高,当其与NT-proBNP联合预测患者病情程度时,ROC曲线面积为0.798,当其与NT-proBNP联合预测患者终点事件时,ROC曲线面积为0.835。有研究将心力衰竭患者的sST2水平与正常人进行对比发现,结果发现心力衰竭患者的sST2水平较正常人有明显提升,且心力衰竭患者的sST2增高程度与心功能分级成正比[4]。ST2的两个异构体为sST2以及ST2L,当其结合功能配体IL-33后可发挥出明显的生物学作用[5]。有学者发现,ST2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心肌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大量分布。既往研究亦指出,心力衰竭患者的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主要被ST2介导[6]。另有学者指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纤维化、重塑进程与ST2有明显关联,且有研究证实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肥厚以及心肌重塑过程可受IL-33/ST2L信号通路的抑制,而当IL-33与sST2竞争性结合时,可将IL-33/ST2L信号通路的心肌保护作用降低[7]。在一项动物实验中,有研究者发现高水平sST2表达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在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方面,有学者指出可将sST2作为脑钠肽的补充。另有学者指出,sST2的价值较脑钠肽高。结合本次随访结果,轻度组、重度组终点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37例、15例,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说明低sST2水平的轻度组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郝静宇,刚丽丽.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游离T_3、肝细胞生长因子、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05):556-560.
[2]张翥,范修才,陶亮亮.sST2在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及对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J].现代医学,2021,49(03):317-320.
[3]金自慧,杨大英.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医药,2021,16(03):326-330.
[4]林胜,王华国.血清sST2、NT-proBNP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01):71-75.
[5]张婉越,姚玲玲,谭利国,等.可溶性ST2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0,18(12):1061-1065.
[6]孟影,周炳凤,付敏敏,等.sST2联合Tilburg衰弱量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J].河北医药,2020,42(22):3388-3391+3396.
[7]刘巍,何伶俐.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白介素-17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04):218-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