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6期   作者:杨姝婷 通讯作者:段燕
[导读] 探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与手术室哪些危险因素相关,并对研究相应的护理对策。
        杨姝婷 通讯作者:段燕
        昆明市中医医院 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与手术室哪些危险因素相关,并对研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手术室治疗的患者,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下,于2019年6月-12月,随机选取35例患者,将其归为对照组;之后,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诱发原因进行分析,在原有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将其用于2020年1月-7月时间段手术室治疗3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将其归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比较中,观察组较另一组明显降低,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因素的分析中,手术室环境、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是几大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为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医院应加强手术患者感染防控的力度,从人员的控制、手术室环境检测、手术时间的合理把控等方面入手,将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事件;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前言:手术是病患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方式,通常在手术室完成。虽然,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缓解病症的最佳方法,但手术创伤性的存在,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手术切口部位,临床常发生感染症状,不仅会让患者术后身体感到强烈的疼痛感,还有可能会影响到临床原有疗效的发挥,不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基于此,医院必须提高对这方面的重视,从以往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分析患者切口感染的诱发因素,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降低手术治疗患者切口感染率,促进临床疗效更好的发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选自2019年6月-12月、2020年1月-7月两个时间段中的35例患者,根据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对照组患者共男性23例,年龄在17岁以上,73岁以下,对应年龄平均值为(47.82±10.64)岁;观察组患者共男性22例,年龄在16岁以上,71岁以下,对应年龄平均值为(48.62±9.58)岁。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模式用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按照手术室规章制度的要求,术前准备医用器械和其他医用物品。术中配合医生的工作,传递手术器具,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1]。
        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用于观察组。在手术开展前期,由护士理人员带领患者完成术前各项基础检查,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指针。另外,根据手术需要,对有些患者进行备皮,处理毛发,局部皮肤消毒等。在患者移入至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清醒时与其进行交流,适当的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干预,改善患者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手术进行中,护士要协助医生的工作,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手术期间患者躯体的暴露,应尽可能的减少面积,测量患者的体温,注意患者身体的保暖。在手术完成后,护士应与家属一同协助患者翻身,控制探视人数的数量,在创口敷料更换过程中,应注意消毒。
1.3观察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并计算出各组人数的占比值。另外,对手术治疗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展开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计量单位用x±s表示,t检验,计数单位用%表示,x2检验,当组间差异满足P<0.05的要求,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比较:观察组为5.17%,对照组为14.29%,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3.讨论
        在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关资料的整理上,切口感染属于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同样也是诱发脓毒血症、切口疝等疾病的诱发因素。若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很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降低临床治疗的效果。为此,必须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护理干预的方向和要点,从而帮助患者规避切口感染的风险,使其术后病症能够尽快得到改善,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2]。
        通过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针对一些急诊手术的开展,由于患者的病情危急,且发生较为突然,因此,术前的准备工作常常不够充分,加上术中预防性抗感染处理工作不彻底,导致企切口在外暴露期间,受到病菌的侵袭导致感染。其次,手术切口感染事件的出现与切口类型也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III类切口手术的实施,因术中患者体液大量溢出,导致术野受到污染,若预防性用药不及时,会对细菌的增殖提供机会,从而增加感染的发生概率。最后,手术时间也是患者切口感染的一大因素。因手术具有创伤性,若创面长时间在外暴露,加上患者的出血量多,便会增加细菌侵害的可能,从而诱发切口感染。此外,手术室环境的维护不当,室内人员流动性强,手术室非层流空气洁净程度低,都会增加患者切口的感染率。
针对以上不良因素的存在,手术室医护人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一项手术切口感染因素的形成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将切口感染的风险指数降至最低程度,确保患者术后的安全[3]。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较另一组明显降低,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由此可见,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后护理对策的实施,可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方面发挥出了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蒙光义,王冬晓,卢婷,庞家莲,彭评志,岑凤兰.外科Ⅱ类切口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01):54-58.
[2]于伟杰,刘明明,韩明玥,郭俊杰,刘翠萍.乳腺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细胞因子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23):3608-3613.
[3]欧高文.手术切口感染风险评估工具的构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南华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