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6期   作者:张小静,张莹莹,李蓓蓓,芮娟
[导读] 明确介入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后,拟定针对性护理对策。
        张小静,张莹莹,李蓓蓓,芮娟
        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   安徽淮南  232052
        [摘要]目的:明确介入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后,拟定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将在我院介入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0例,分析介入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该科室护理安全隐患以人为因素、设备管理因素为主,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根据介入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使护理质量与患者临床疗效得以保障。  
        关键词:介入科;护理安全隐患;针对性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与常规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让患者免受开刀之苦,一般不需要实施全身麻醉,安全性更高,且在影像学检查的引导下,可以准确定位病灶位置,使药物局限于病灶部位,这进一步保障了药效,也能有效避免药物对身体其他器官造成损害,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但尽管如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仍旧存在一定风险性,如果不加以重视,那么诱发不安全事件的概率会明显增加,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临床疗效,也容易激发医疗纠纷。因此,为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医师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更是要根据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奇数偶数分组法将2020年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介入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占26例,女性占24例,平均年龄(53.09±4.16)岁;观察组患者男性占29例,女性占21例,平均年龄(53.13±4.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资料经过对照发现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介入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①人为因素:介入科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要求较高,但是一些工作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往往缺乏工作责任心,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护理措施操作不规范,再加之抗压能力不足,不懂得如何与不同性格的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这会明显增加护理风险。②设备管理因素:在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时,需要用到各种专业设备,但如果没有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或各种设备摆放、储存不合理,那么也容易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此外,介入科缺乏完善、合理的护理管理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护理风险,从而诱发不安全事件。
1.2.2护理对策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的基础上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①首先,要充分重视介入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是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护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其学习相关管理制度、给药制度等知识,并着重实施护理风险教育,针对以往科室内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案例,拟定风险预案,每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演练,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使其充分掌握风险识别能力,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且护士长应根据科室实际情况与特点,结合不同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与经验,将其分配至适宜的工作岗位,并适当调整当前班次,秉承新老员工相互搭配的原则,以更好地为患者从事护理服务。②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也是预防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医院管理者与护士长可以对当前护理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在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后,可以依据科室实际情况,参考PDCA管理循环法、6S管理法等管理措施,来完善科室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质控体系,保障每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对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约束。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护士长可以挑选几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护理安全隐患防控小组,不定期巡查护理人员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上报,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从根源上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③在此基础上,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与保养维修制度,聘请院外专家定期对医护人员开展相关讲座,使其懂得不同设备的正确操作、保养、修理方式,由专人负责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并根据不同设备性能,正确摆放与储存。
1.3疗效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1:
   
3.讨论
        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治疗手段不断涌入临床,介入治疗便是其中之一,这使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生理状况以及个人意愿为其拟定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案。虽然说介入治疗与常规外科手术相比存在明显优势,但这种治疗方式操作较为复杂,且患者自身生理、病理状态非常特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尽管当前各大医院愈发重视介入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但就目前来看,仍旧存在护理人员工作经验缺乏、设备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整体护理质量,也为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2-3]。
        为有效规避介入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使患者治疗效果、生命安全以及整体护理质量得以保障,笔者根据该科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拟定了针对性护理对策,并应用到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中,发现该组患者在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仅为4%,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
        综上,为提高介入科护理安全性,及时根据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耿建华. 介入手术术中护理安全隐患与预防措施的研究[J]. 心理医生, 2019, 025(001):184.
[2]闫艺博. 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35):392-393.
[3]梁月娥, 王志英, 陈璧珊,等.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处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023):89-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