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梅
东部战区总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06至2020-10在我院48站救治,根据救治流程进行分组,实施常规急救流程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n=61),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指导下实施急救流程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n=75),对比两组患者院前急救项目时间、救治效果及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1)两组出诊反应时间及急救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现场救治时间、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及心肌总缺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院前急救人员到达时及治疗后症状缓解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现场救治时间、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及心肌总缺血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是提升院前急救水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救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中心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内转运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2.85±6.85岁);观察组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2.15±6.36岁)。纳入标准:①均知情同意。②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③均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排除标准:①严重合并疾病,如心肝脏合并损伤。②病史资料不完整;③配合度较低。④精神异常。对所有患者身高、病程、年龄等基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取传统院前急救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传统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以此优化抢救工作开展效果。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中,护理人员应对以往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并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在充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院前急救护理路径,以此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医院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充分掌握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相关流程及知识,进而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1]。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并在两分钟内做出反应,安排急救人员出诊,并在电话中与患者及其亲属保持良好的沟通,询问患者的感受,并要求患者亲属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处置,以此为后续急救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到达现场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表现进行观察,并监测患者相关指标,通过给氧、含服硝酸甘油及口服一包药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中应注意分析患者及其亲属的心理状态,向患者及其亲属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及其亲属正视急性心肌梗死及医护工作的开展,以此消除患者及其亲属的负面情绪[2-3]。此外,急诊护理人员应在到院后向接诊人员详细讲解患者病情及治疗方式,确保衔接工作的有序开展。
1.3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的抢救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抢救情况包括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抢救成功率对比分析。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例数+心力衰竭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具体情况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使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抢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后抢救成功20例,抢救成功率83.33%,观察组患者使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抢救成功24例,抢救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χ2=4.364,P=0.037)。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使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后有3例(12.50%)心律失常、3例(12.50%)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25%(6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未发生心律失常,有1例(4.17%)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4.17%(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4.181,P=0.041。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使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特性,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每年死亡人数中约三分之一的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4-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每年新增发病人数高于50万。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发病后最短时间内运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进一步治疗是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核心理念,因此院前急救能力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治生命的前提和基础,急救水平高低是反映某个地区经济水平及综合实力的社会指标之一[5-6]。
4 结束语
本次观察表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概率、提高患者亲属认可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抢救时间方面效果十分理想。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优势,并积极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加以应用,以此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水平,优化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芳芳.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6):160-162.
[2]杨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33+135.
[3]唐恩生,廖明洁.优化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0):55-56.
[4]田明球,林秀丽,陈桂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8):110+117.
[5]齐静,李慧,褚丹.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介入时间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7):896-897.
[6]李占发,檀立辉.院前急救中相关处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