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娜
长江航运总医院 武汉脑科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但早期常无典型症状,临床诊断时多已发展为中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能在早期诊断食管癌、获取到肿瘤更全面的信息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常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影像技术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内镜(EUS)、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本文就近年来多模态影像技术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多模态影像技术;食管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引言
我国属于食管癌高发的国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临床主要采用放射性治疗方法治疗食管癌患者。食管癌患者在通过短期放射性治疗后,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方式观察放射治疗效果。但是影像学检查方式很难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因而不能够及时的为患者继续性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造成治疗的盲目性。本研究旨在分析多模态影像技术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多模态影像技术概述
19世纪晚期是肿瘤放疗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继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妇分离出镭,放疗技术实现里程碑式跨越。此后,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迅猛,各种技术层出不迭,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广泛普及,医学影像技术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不同模态影像技术的联合应用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
医学影像广义上可分为两种,一是反映形态结构的解剖成像,包括X射线、CT、MRI、超声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等。二是反映活体功能或代谢的功能成像,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PE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扩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和灌注成像(PWI)等。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不同,所获图像也各有优劣,多模态影像通过图像配准将不同模态影像中的信息对应结合,从而使获得的信息由单一、独立变为相互交联、互为补充。简而言之,多模态影像就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使临床医生得到更全面、直观的信息,能对病灶做出更精确的判断。
2不同模态影像技术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
2.1CT检查
随着CT技术的发展,薄层扫描、MPR重建等技术提高了图像分辨率及疾病诊断率。薄层CT扫描属于非侵入性检查,对于食管癌术后危重患者而言安全性较高,同时还可显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周围感染情况。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主要是X线钡餐,基于CT的诸多优点,近年来CT成为食管癌术前分期最常用的检查。等选取纵隔或上腹部有淋巴结转移且最小径>1cm的食管癌患者80例,对照淋巴结术前CT表现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pTNM分期(OR=1.514,95%CI:1.020~2.247P=0.039),提示对于存在最小径>1cm的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癌患者,CT有望成为术前评估的有效手段。尽管CT在临床分期有一定局限性,但与单纯短轴测量相比,在评估区域淋巴结大小、形状和位置的敏感性均有所提高。
2.2X射线片
早期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在X射线上表现不典型,可见手术吻合口投影区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毛糙,易受遮挡;邻近纵隔积气、积液,站立位可见液平面,积液量多时纵隔受推挤向健侧移位。
但X射线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差,且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直接征象的显示不明确,评价效果有限。
2.3PET/CT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CT等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放疗靶区的勾画中,特别是PET-CT的应用,其可以提高食管癌放疗的精准度,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PET-CT的出现与应用,其可能通过分子水平来了解肿瘤的正常组织变化情况与代谢情况,从而判断之间的差异性,为肿瘤靶区的确定,提供更加准确的生物信息,特别是其可以提高纵隔淋巴结的准确性,既能了解转移淋巴结的大小,又能将非肿瘤肿大淋巴结排除。此外,PET-CT融合了PET、CT的优点,可以提升诊断敏感度与准确性。另外,PET-CT图像可以引导食管癌的精确放疗,能及时更新、补充食管癌诊断结果,引导精确放疗,减少OAR受量,在精准治疗的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研究发现,经PET检查,190例患者中有18例(9%)发生组织学证实的远处转移,表明PET可有效判断肿瘤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等在进行新辅助治疗前后对132例食管癌患者行PET检查,得出PET对于食管癌患者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和生存率有重要诊断意义。等人共入组783例食管癌患者,通过PET/CT检查发现65例患者发生间隔转移(8.3%),此检查技术的敏感性为74.7%,特异性为93.7%,表明食管癌患者行放化疗后可采用PET/CT来检测是否发生远处转移。
2.4磁共振检查
随着MRI技术的长足进展,MRI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早期研究表明MRI诊断肿瘤的准确性不高,然而,利用T2加权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相结合可以提高肿瘤检测的特异性。早期的病变主要位于黏膜或黏膜下层,并未侵犯肌层,这是T1期的特征。从临床角度上,目前对于T1和T2期肿瘤的治疗并无明显的差别,然而,在T3期肿瘤的治疗上差别很大。因此,准确诊断和鉴别T2和T3期食管癌对于治疗手段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从MRI方面,T2和T3分期的肿瘤,它们瘤之间的鉴别要点是T3肿瘤涉及肌层,可侵犯管壁周围脂肪组织,可以表现为肌肉层不完整或中断,食道似乎分散在基底部软组织周围的脂肪组织中,肿瘤的腔具有相同的信号特征,这是肿瘤侵入周围脂肪组织的可靠信号。T3期与T4期肿瘤的区别在于T4期肿瘤侵犯临近器官,肿瘤与周围器官之间缺乏脂肪层。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显示邻近器官有明显的弥散限制信号,与肿瘤组织相似。到目前为止,使用MRI术前对食管癌进行分期的研究较少。一项研究比较MRI与多层螺旋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在T分期的价值,进一步证明MRIDWI联合T2加权分期的表观弥散系数可以更好地用于T分期。本研究一步分析了MRI在预测肿瘤TNM分期中的作用。磁共振成像能准确评价食管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其多方向影像特征可用于评估术前T、N分期及肿瘤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目前食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影像学检查(数字胃肠造影、多排螺旋CT、MRI)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诊断的应用渐趋广泛,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数字胃肠造影不仅反应病变区黏膜的改变,而且能反映局部的运动情况;对于食管癌术后复查及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通过多模态影像技术对食管瘤检查及评估时,不仅要结合患者既往病史,还需要仔细观察研究,才能够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避免延误患者病情。
参考文献
[1]董华.多模态影像技术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18.
[2]廖烨.放射组学及多模态功能影像预测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反应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9.
[3]朱均.食管癌的CT影像诊断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5):28-30.
[4]吴万艳.调强放疗模式下食管癌患者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9.
[5]岳金波,食管癌放疗过程中肿瘤干细胞加速再增殖与乏氧微环境关系及PET分子影像研究.山东省,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201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