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省 雅安市 625600
暖春四月,阳光明媚、百花齐放、气温适宜,万物生机勃勃,有清脆的鸟语和宜人的花香,正是外出踏青、春游的美好时机,然而,看似美好的背后,却存在一些疾病的隐患,因此,不论是外出踏青还是春游,都应注意预防以下疾病:
一、传染病
春季是传染病的好发季节,较为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对大家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它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对人体伤害极大,主要以发热、乏力、干咳为典型表现,虽然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大好,但疫情并未彻底结束,因此,防护措施仍要继续,出门应佩戴好口罩,进入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时,应积极配合测量体温,不可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人多的地方,主动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
2、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也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一种,是由腮腺炎病毒而引起,它可通过飞沫进行传播,一旦起病,会出现头痛、咽痛、发热、畏寒、恶心、呕吐、食欲不佳等全身不适的症状,同时患者的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会出现疼痛和肿大,其病程较长,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严重者会引发心肌炎、脑膜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并发症,为此,学校要加强晨检和学生缺勤的追踪管理,校内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外出进行集体春游、研学活动时,要多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易感儿童可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3、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多发于6岁以下的幼童,属春季高发的传染病,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传染病,其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以口腔炎、手足、臀部皮肤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症状,可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手帕、毛巾、玩具、茶杯、餐具、床上用品等感染,在预防上,重点在幼托机构,日常要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发现患病儿童要尽早隔离,若让幼儿集体外出春游,应加强个人卫生的宣传和教导。
二、过敏性疾病
1、花粉症
外出踏青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就是花粉症,花粉是富含多糖、油脂和蛋白质的植物雄性生殖细胞,其中包含产生过敏反应的致敏原,花粉症是人体由于对植物花粉过敏,当吸入花粉后因过敏反应累及至鼻部系统而引起的过敏性疾病,以鼻痒、鼻塞、流鼻涕、阵发性喷嚏等为主要特征,而过敏体质的人群在外踏青时,极容易接触到过敏原,一嗅到花粉,口鼻就会“遭殃”,因此,对花粉过敏者,出门时应戴好口罩和护目镜,游玩时尽量不要接触花草,回家后要开窗通风,及时换衣,清洗脸部,同时,为避免受到疾病的困扰,可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的次数,远离花粉高峰期的花草树木。
2、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是紫外线诱发的皮肤过敏,即俗称的日晒伤,是由于日光中的紫外线过量照射裸露的皮肤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常表现出的症状有皮肤变黑、红肿、水疱、红斑、瘙痒、灼痛或刺激感,严重下去会致水疱破裂、糜烂、头痛、恶心、全身发热等,因此,外出踏青时,要适当的采取防晒措施,如戴宽边帽、撑遮阳伞、外涂防晒霜、穿长衣长裤等,尤其是皮肤比较敏感的人群,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免长时间在太阳底下暴晒,在平时还应加强锻炼,提高皮肤对光线的耐受性,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减少芹菜、菠菜、油菜、无花果等光敏物质的摄入,以降低炎症的发生率。
三、皮肤病
春季进入公园或野外游玩时,最怕的莫过于蚊虫叮咬类的皮肤疾病,树林草丛的潮湿环境、加上温暖的气候非常适宜蚊虫生长,有些蚊虫咬人只会让皮肤起疹子、发痒,而有一些“毒虫”却没这么简单,如蜱虫、恙虫、隐翅虫等,它们携带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一旦被叮,早期会出现发热、畏寒、头痛、淋巴结肿大、怕光、眼眶充血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特别是蜱虫,随着气温的回升,它们的活动会逐渐增加,所以,在外出踏青时,此类皮肤疾患必须要预防,对于普通蚊虫要准备好风油精和花露水,而驱除毒虫则一定要使用一些含避蚊胺或避蚊酯成分的驱蚊剂,喷在皮肤和衣服上,并且出门时尽量穿长袖长裤,防止皮肤的暴露,最好能收紧袖口和裤脚口,以免虫子从缝隙中爬进身体。
结语:
春暖花开,最是踏青赏春的好时节,要想好心情一路相伴,对以上各种疾病的预防则必不可少,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外出还应带好急救的药物,此外,对疾病的预防更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饮食要科学合理,常摄入富含抗氧化的水果蔬菜,可有效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几率;心态要端正,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日常作息要规律,不可过度劳累,避免熬夜,注重劳逸结合,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患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