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书勇
泸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四川 泸州 646100
麻醉是一种临床治疗期间的辅助手段,尤其在外科手术治疗前,需对患者行麻醉处理。麻醉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疼痛,促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而术后麻醉多应用在剖腹产或大型手术后,其作用在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虽然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对于麻醉药物的毒副作用一直深受关注。以往临床实践已经证实,麻醉对于患者认知功能具有一定影响,而麻醉是否会影响人的智商,还存在一定争论。结合本人工作经验,现将麻醉相关风险进行总结并分享如下。
麻醉的原理及手术麻醉必要性
乙醚早在1540年便已经出现,而在1846年,乙醚首次被应用到牙科患者治疗期间的麻醉中。后期逐渐应用到分娩镇痛与外科手术治疗前麻醉等方面。麻醉所指向的是感觉与知觉丧失,而丧失是促使患者在行手术或其他有创操作期间,不感受疼痛及不适症状的状态。麻醉能够消除疼痛的原理在于,所应用的药物可作用到人体神经系统,进而阻断痛觉信号传输,大脑在此种状态下不会接收到疼痛信号或暂时麻痹大脑,为此患者在手术期间感觉不到疼痛或明显疼痛。而关于麻醉的必要性,以手术为例是麻醉应用的主要范畴。而外科手术普遍需要在术前对患者给予麻醉处理,包括局部麻醉或全麻等。其必要性体现在若手术期间,患者承受剧烈疼痛,可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甚至于引发机体应激反应,包括血压增高与心率增快的,严重者可造成患者休克或死亡。
手术麻醉流程
常规麻醉流程为,手术开始前,麻醉科医生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心肺肾等器官功能,以及是否存在麻醉药物禁忌症。同时与临床手术医师共同辅助患者做好麻醉前相关准备工作。在术前一天,麻醉医师会到病房与患者进行交流,全面掌握患者病情以及患者病情所处在的动态变化状态中。同时对患者给予全面检查,明确可能对麻醉造成威胁的相关因素。在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后,麻醉医师会对麻醉药物以及相应器械等进行检查,并制定预案,对患者或其家属出示同意书,要求患者或家属本人签字后生效。手术前麻醉医师与护理人员会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工作,核查患者信息以及用药实施情况的讲解,测定患者体温与血压等相关指标,明确患者各项指标在可控范围内实施麻醉。在手术期间麻醉医生与护理人员以及临床手术医生进行配合,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无痛觉无记忆及无反射反应。
同时手术中麻醉医师与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情况,避免其发生麻醉风险。
麻醉真的会影响人的智商吗?
麻醉是否会影响人的智商,在医学界一直以来均存在诸多争论。以往医学环境下,国内相关医学专家习惯对患者给予安慰,表明手术麻醉对于人的大脑没有明显影响,也不会影响人的智商。但随着麻醉风险相关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在对手术患者进行数10年的跟踪观察发现,针对三岁以下的儿童接受两次或两次以上手术麻醉,则在其成长到18岁左右,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学习障碍。同时儿童手术麻醉时间越长,其学习障碍受到的影响程度越大。此调查结果代表,多次麻醉对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可能存在一定影响,但此种影响是否为必要影响还存在争论,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以术前全麻为例,麻醉后促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暂时受到抑制,表现为意识丧失、周身不感觉疼痛,同时可存在反射抑制与肌肉松弛等表现。在现代医学条件下,这种痛觉消失与肌肉松弛等状态处在可控范围,也是可逆的。抑制深浅与药物在血液内的浓度存在密切关联,药物从体内排出或在体内分解破坏后,患者会逐渐恢复清醒,且不会留下后遗症。基于此种情况,多数临床医生以及学者认为,全麻自身对于人体的作用是暂时且可逆的,并不会影响到人的智商。但不可避免的是临床实践中存在一种情况,手术麻醉后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苏醒延迟与不醒,甚至呼吸骤停等情况。为此,并不能够完全证实,术前全麻对于患者的智商没有任何影响。
如何降低麻醉风险?
为降低麻醉可能带来的风险,在麻醉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主要器官功能性评估,以及麻醉效果影响因素评估。尤其在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老年患者外科手术的手术禁忌症在逐步减少,但手术却为麻醉带来一定风险及挑战。多种麻醉药物对于患者的呼吸与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影响,为此麻醉的危险性以及手术的复杂性等,是麻醉前评估的关键内容。在麻醉前,麻醉医师到病房内对患者进行探访,详细了解患者相关检查结果,并对患者进行麻醉时等问题的询问。而在麻醉期间,需对患者给予全面监测。主要监测内容涉及到血压与心电图以及脉搏情况等。密切观察患者各项重要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做到及时识别问题,及时对症干预。在术后麻醉苏醒阶段,对患者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延迟苏醒或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
基于以上可总结出,麻醉存在一定风险,尤其针对高龄患者与儿童的麻醉,可能影响其认知功能或智力成长。但麻醉是否会影响到人的智商还未有明确标准,在现代医疗水平不断进步下,麻醉的风险已经被逐渐降低,其安全性也在逐步提升。但为有效避免麻醉风险,还需做好相关安全性管理工作。